苌乃周

苌乃周
  • 姓名:苌乃周
  • 别名:字洛臣。又名苌三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河南汜水县苌村人
  • 出生日期:1724
  • 逝世日期:1783
  • 民族族群:

苌[cháng]乃周(1724—1783),清前期河南拳家,“苌氏武技”的创制与传播者。字洛臣。又名苌三。别号肫诚氏、明山堂山人等。河南汜水县苌村人。自幼喜好练武。成年后,曾随虎牢张八习枪、拳等法,随四川梁道习棍法,随洛阳阎圣道习罗汉拳法,並曾到温县陈沟等地访师求艺。苌乃周综合各家拳械技艺,去粗存精,由博返约,逐渐创立苌家拳武术体系。例如,他在拳法上得洛阳阎圣道的指点,数年后得字拳四十法,又得猿猴三十二棒,合起来为七十二则。苌乃周以为七十二则“烦多莫记”,乃简约为二十四拳,这样就形成了苌家拳的核心内容。此外,苌乃周又以《易》理为本源,参以中医及阴阳家关于经络气象之学说,阐发拳理,作《中气论》等论著。他既重武术的搏击实用之效,又重健体养生之功,理论与实践並重,拳理与拳法贯通,从而使苌家拳独树一帜,传播越来越广。苌乃周一生勤于授徒传艺,门徒中不乏入室高材,柴如桂、高六庚、李清文称三大高足。而苌氏子弟世代传习苌家拳,直至现代不衰,这不能不归之苌乃周发端首创之功。苌乃周所著武术书多种,后来被汇刻为《苌氏武技书》行世。

苌乃周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广艺舟双楫

广艺舟双楫

又名《书镜》,日本版称《六朝书道论》。清康有为撰。这是晚清碑学在理论上的一个总结,全书虽然是在包世臣《艺舟双楫》的基础上推而广之,但康氏通过自己大量收集评骘汉魏六朝碑刻的经验,于前人之说颇多匡正,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新见,遂写成这部六万余字的论书名著。凡二十七篇。一、原书,二、尊碑,三、购碑,四、体变,五、分变,六、说分,七、东汉,八、传卫,九、宝南,十、备魏,十一、取隋,十二、卑唐,十三、体系,十四、导源,十五、十家,十六、十六宗,十七、碑品,十八、碑评,十九、余论,二十、执笔,二十一、缀法,二十二、学叙,二十三、述学,二十四、榜书,二十五、行草,二十六、干禄,二十七、论书绝句。有南海康氏万木草堂刊本、《万有文库第二集》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崔尔平校注本。

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

易学著作。唐李鼎祚撰。它博采众长,不主一家,因而称之为“集解”。全书十七卷。由于唐初以来受孔颖达《周易正义》的影响,解《易》者往往排斥郑玄《周易注》而独尊王弼《周易注》,李鼎祚认为“郑则多参天象,王乃诠释人事,且《易》之为道,岂偏滞于天下者哉!致使后学之徒,纷然淆乱,各修局见,莫辨源流”,故采历代《易》家之说,以“刊辅嗣(王弼)之野文,补康成(郑玄)之逸象,各列名义,共契玄宗”(《自序》)。其书采用王弼注本作底本,但分散《序卦》文以冠诸卦之首。引子夏、孟喜、焦赣、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韩康伯、刘巘、何妥、崔憬、沈驎士、虞氏(佚名)、崔觐、伏曼容、孔颖达、姚规、朱仰之、蔡景君等汉至唐三十五家及《九家易》、《乾凿度》等《易》说。前人义有不详尽之处,鼎祚则加以阐释。其所引诸家,原书大都亡佚,唯赖此书能窥其一斑,是一部保存极可宝贵的《易》学资料的古籍。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集解》十七卷本,是毛晋汲古阁刊本。其它主要版本有《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古经解汇函》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唐宋词格律

唐宋词格律

词律专著。龙榆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版。收150余调,分平韵、仄韵、平仄韵转换、平仄韵通叶、平仄韵错叶等五格。每一词牌都说明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附有“定格”、“变格”。并标明句读、平仄和韵位。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每一词格附有一至数首词做范例,供参考比较。书后附张珍怀据《词林正韵》分部改用佩文韵标目的《词韵简编》。是书可帮助读者较全面地理解唐宋词的体制,并可作唐宋词选本阅读。《诗词曲格律》 文体学读物。陈锋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该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词谱、词韵等格律常识,是供初学者用的通俗读物。

张献忠陷庐州记

张献忠陷庐州记

熹烈之时,屡岁荒旱,死亡载道,民不堪命,以致流贼蜂起三秦。贼之首领百余人,大者万余人,亦有数千人者;小者千人,亦有数百人者。势小则合,势大则分,攻城略地无虚日。独李自成与张献忠称渠魁。闯贼陷秦、晋、楚、豫后,流燕京,逆天作难。八贼陷河南、江北、湖广、四川,所陷州邑奸淫掳掠,焚杀惨毒,经过之处即成丘墟,无复人烟。

因缘心释论开决记

因缘心释论开决记

因缘心释论开决记,一卷,佚名,尾缺,编号二八一六。 佛典注疏。敦煌遗书藏本。是对龙树撰《因缘心论颂》、《因缘心论释》的注疏。先分四门总述,然后疏释正文。四门为:(1)“明造论之主”,即明龙树造论;(2)“明造论之因”,谓龙树欲使五德弟子明真、俗二谛之理,故造此论;(3)“明所述之论为正量不”,即论述本文所说全都符合佛法真理;(4)“辩论所宗”,谓大乘分“胜义皆空”、“应理圆实”、“法性圆融”三宗,今此论属胜义皆空宗。以下逐句解释《因缘心论释》的原文。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法幢远禅师语录

法幢远禅师语录

清智远说,通慧等编,弘源序(依驹本印)。法幢禅师语录目次,序,上堂,小参,法语,颂古,联芳,偈,赞山居,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