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

- 姓名:陈望道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义乌人
- 出生日期:1891年1月18日
- 逝世日期:1977年10月29日
- 民族族群:
陈望道(1891年1月18日-1977年10月29日),原名参一,单名融,字任重,浙江义乌人。曾就读于之江大学。1915年初赴日本留学1919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毕业后回国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同时投身新文化运动,1920年夏翻译出版了 《共产党宣言》 第一个完整的中文本,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1920年起,历任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校教授。1952年起任复旦大学校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
陈望道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达60年,涉猎了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在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文艺学等方面多有著译。他学术事业的基点和重心是对中国语文的研究,为语文改革、语法学和修辞学等方面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陈望道对民族语言的共同化、言文一致、汉语拼音、汉字简化和语文教育革新等问题都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文章。1923年提出 “把白话文完美化”的主张。1934年在上海发起“大众语” 讨论,提出建设“大众说得出,听得懂,写得顺手,看得明白” 的公共语,对民族语言共同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1939年发表《中国拼音文字的演进》,对明末以来中文拼音的历史发展作了精要总结。
陈望道是“五四” 后最早研究白话文语法的学者之一。1920年起连续发表《“的”字新用法》、《“和” 字问题》、《评胡适论“除非”并说“又不”》 等一系列探讨现代汉语虚字特点的文章。1935年在复旦大学讲授《中国文法研究》,探索研究汉语语法的新途径。1938年在上海发动和组织中国文法革新讨论,倡导语法研究要从汉语自身特点出发,并借鉴索绪尔关于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的理论,提出了 “功能” 说,所撰《文法的研究》 (1943) 是中国语法学史上关于功能观念最早较完整的理论阐述。而后《试论助辞》 (1947)、《漫谈〈马氏文通〉》(1958)、《我对研究文法修辞的意见》(1961) 等文章又对功能观点有所阐发,至《文法简论》 (1978) 一书,功能说更臻完备。依据功能说,陈望道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词类划分系统,对句子类型、谓语类型的划分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陈望道的功能说,对于中国语法学的理论建设和方法探索,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
陈望道始终关注和探讨语言的运用问题。1920年就开始在复旦大学讲授作文法和修辞学。1922年出版《作文法讲义》,对文章的构造、体制和美质作了系统的阐释,是第一部讲解白话文写作法的专著。1924年发表《修辞学在中国的使命》,提出了中国修辞学须要创新的任务。1932年出版《修辞学发凡》,这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今的修辞学书,全书以语言为本位,体现了修辞研究的语言学性质; 提出了“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的原则,并对修辞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作出了理论阐述,建立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修辞学体系,全面探讨汉语文的修辞手法,对汉语修辞格作了系统而详尽的描述。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陈望道的学术成果集中收入在《陈望道文集》 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陈望道语文论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陈望道修辞论集》 (安徽教育出版社) 等著作中。1991年由企业家姚美良提供基金设立了陈望道修辞学奖。
猜你喜欢的书
一个被出卖的杀手
作者是格雷厄姆·格林,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不断遭到出卖的人,渴望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他人爱和信任的故事。自幼在仇恨中长大的杀手莱文,受雇暗杀一位官员。暗杀成功后,他却遭人栽赃陷害,被警方追捕。孤身一人的莱文在寻找幕后指使人时,意外遇到了善良的安。因为安的出现,让原本对世界充满仇恨的他,开始渴望得到他人的爱和信任。
三余赘笔
二卷,分夜半日出、古字相反、饮食必祭、十友十二客、传书鸽、艾一壮、梓潼神、昼夜百刻、吴绫出火、论语辩惑、鹿角、道家南北二宗、淫沛、风马牛、蕈、辩鸟雌雄、戒指、老医少卜、钟馗历日表、急须仆憎、说虎轩、白乐天爱姬、雷公电母、彖象、须眉发、古玉器、二十三十字、角三弄二十八个子目。杂录见闻,亦间有辨论,但多摭拾旧文。如其引《唐六典》解世俗长功、短功之名,未免有些附会古义;谓郑本伯爵,《春秋》书爵非贬;段必敌人之名,故书曰克,决非其弟,殊为悖谬。但其它如论邓攸杀子不情,朱子不当载之于《小学》书中,颇有见地;又如陶九成著书、吕洞宾始末、赵缘督姓名、宋高宗作幽闲鼓吹数条,均可资考证。又如戒指条云: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按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则世俗之名戒指者,自有来矣。此引诗注释世俗戒指之名,对了解名物、名称之由来有一定参考作用。此书有《格致丛书》本、《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皇明百家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皇明百家小说》本、《续知不足斋丛书》本以及 《丛书集成初编》 单行本等。
伤寒捷诀
清·严宫方编著。全书约2万字, 为1卷。作者将《伤寒论》分条分证编成歌诀, 以冀后学易读而捷成, 故名《伤寒捷诀》。本书首列伤寒总诀治法, 太阳伤寒、伤风, 阳明经病、腑病, 少阳病, 三阴传经热证、直中寒证。次列结胸、痞气、亡阳、发黄、风温等83证。本书注重辨证, 区别异同, 对伤寒脉证, 辨析清楚。书中歌诀或有仲景未出方者, 辄取《千金方》等书编入, 补充方剂20余首。歌诀之后, 由严氏之孙为之注释, 以明分证立方之旨。本书内容虽较浅易, 立法选方尚称全面。此书包含在《珍本医书集成·伤寒类》中, 1936年世界书局出版。
读左日钞
十二卷。补二卷。清朱鹤龄撰。此书主要采赵汸、陆粲、傅逊、邵宝、王樵五家之书以及诸儒之说,以补正杜预《春秋经传纂解》之阙讹,大抵集旧解者占十之七,出己意者占十之三,所以名曰“钞”。其《凡例》移,《左传》纯以史解经,所以其论人论事,时有悖于理,学者不可耽于其文之博丽而昧其义之踳驳,这才是善读《左传》。朱氏认为:“会盟战伐及日月人名地名之类,有经文不书而传特详之者,此正可推求笔削之旨。”而陈傅良、赵踳“专从不书取义,最得微旨,今备录其说以为解经翼辅。”又云:“杜氏注得孔氏疏而明,然郑立、贾逵、服虔、王肃、刘炫诸儒之说亦不可尽废,今博引而加以折衷。”其重视汉学,于此可见一斑。其书考证虽少,却时有所得。如引定公五年文公十七年二《传》,证公婿池非晋侯之婿;引《檀弓》越人吊卫将军文子事,证秦人归僖公成风之襚;引《汉书·王嘉传》,证“屈荡尸之”当作“户之”等。不妄断是其书之优点,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孔疏以“寤时生”;“寤而觉”为说,林尧叟则以“困而后寤,因寤而惊”为解,皆不可通。杨开庵、顾炎武引《风俗通》“儿堕地触开目视者为寤生”为说,朱氏则云“吾亦未敢信也”。所补二卷,据其《凡例》称:“亭林顾先生去秋自华阴寄余《左传注》数十则,折疑正舛者,皆前人未发,时此书已刻逾半,不及纂入。间取三传、三礼注疏阅之,尚多可录者,因复缀缉,与亭林所贻汇成二卷,附之简末。”《四库》系抄本收录。
传法宝记
禅宗史书。唐代杜朏(生卒年及生平事迹皆不详)撰。一卷。约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唐宋以来诸家经录不见著录,后发现于敦煌遗书中。此书以禅宗北宗的观点,记述了另一个禅宗传法世系,即:东魏嵩山少林寺释菩提达磨、北齐嵩山少林寺释惠可、隋皖公山释僧璨、唐双峰山东山寺释道信、唐双峰山东山寺释弘忍、唐嵩山少林寺释法如、唐当阳玉泉寺释神秀。这一传法世系在弘忍和神秀间多出一位法如,是不见于他书记载的;同时,此书所记某些人物的事迹也不为他书所载,从而为研究禅宗史提供了许多新的资料。此书的敦煌写本有三种,分别保存于日本和法国。1943年日人神田喜一郎首次将此书发表于《续禅宗编年史》的附录中。1966年,日人柳田圣山又对此书进行了校订和注释,编入《初期禅宗史的研究》一书。
法华游意
唐代释吉藏撰。《法华游意》是吉藏居京兆,录其主要之点裁为七轴。即指此游意二卷及义疏十二卷。此游意略破南方五时之教,北土四宗之论。因未见到天台之玄义文句,只得传闻,故对天台师说一乘因果为宗之义有所反驳。与吉藏晚年所作《妙法莲华经统略》相较,此游意颇有不惬之意,实乃投足天台,奉智者之前所作。对了解吉藏对法华经的研习及观点之转变有借鉴意义。现常见的版本是金陵刻经处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