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艮

- 姓名:缪艮
- 别名:字兼山,号孔良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杭州府仁和县
- 出生日期:1766
- 逝世日期:1835
- 民族族群:
缪艮(1766-1835),字兼山,号孔良,又号莲仙、古狂,别署火莲道人、幻莲道人。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享年70岁。缪艮长于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年十三时,因读书不成,去而从贾,复于15岁时弃贾入京,投靠姑丈沈吉堂,重课诗书,补读经史集。在京师一待6年,缪艮才于弱冠时返乡赴童子试。然据其《自述诗》云:“归来赴小试,两试甫游庠。其时二十三,头巾才得方。”可知缪艮初赴童子试旋遇挫折,至23岁二赴考场,方得入庠为生员。自此缪艮屡赴棘闱,却屡蹇于场屋。计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缪艮初赴乡试,至嘉庆十五年(1810)离浙入粤,期间除乾隆五十九年(1794)、六十年(1795)两次乡试因丁忧服丧未能赴试之外,缪艮九试皆北。在仕途蹇塞且家境贫困的双重困境下,缪艮只好过着长期离乡背井,旅食于外地,靠教读作幕为活的客游人生。检缪艮前半生,尝馆于苏州、扬州、豫章、濡须、闽等地,45岁寓粤之后,又于粤境东奔西走,足迹遍布广州、南雄、永安、广宁、龙川、潮州等处。与沈逢吉等交契。善诗古文词,一生著述甚多,有《缪莲仙自悦集诗》、《杂俎》、《藕花庵诗集》、《词钞》、《文章游戏》等。散曲现存小令十二首、套数一套,多为言情、警世之作,见《文章游戏》(同治重刊本)。
缪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东岳大生宝忏
元代加封东岳神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本忏当出自元。述忏仪,包括净坛咒、归依、敬信、步虚及忏词等。
易冒
十卷,清程良玉撰。《系辞传》说《易》能冒天下之道,故其书命名《易冒》。因作者是一位职业卜者,所以《周易》“四尚”,此书集中发挥“以卜筮者尚其占”。全书介绍和讨论的占法基本不同于《春秋》内外传所载古占法,多秦汉之后乃至明清以来卖卜先生所传之法。卷一至卷十共列九十一个细目,前三卷是占卦的基本知识,如干支、成卦、成爻、变互、飞伏、归游、升降、岁君(太岁)、月将(月建)、日主(日月配爻象)、时辰、月破(六气之反)、旬空等。后六卷基本上是分事论占,大者如占国事,占军机,占天时,占年运,小者如学业治经之指导,功名前程之藏否,家宅之吉凶,婚姻之好坏,疾病之原因,经济之成败,出入旅行之平顺险阻,词讼之利钝,失物之寻找等等。据康熙三年(1664)自序说,此书先集旧闻,秉承师说,成《筮类》五十篇。康熙三十八年(1699)以后复究先贤阐《易》之书数十种,立法四十一篇。年四十以后,因疽发于背,杜门谢客,历三年勤成九十一篇,由友人胡介出资梓行于世。
御录宗镜大纲[标点本]
《御录宗镜大纲》,二十卷,清世宗胤禛辑,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内府刻本。宋代永明禅师撰《宗镜录》,详述诸经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清雍正帝将其节录为二十卷,编定此书。雍正帝序云:“昔之本录百卷,以此非繁,而今摘若干,较彼非简。”
长老尼偈经
巴利名Theri^-ga^tha^ ,音译涕利伽陀。巴利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内容系收集佛弟子中长老尼之偈颂。颂数自一偈集之十八颂乃至大集之七十五颂,共有十六集(nipa^ta),五二二颂说偈之尼为六十九人。本经虽与长老偈为姊妹作,然于形式上,本经无长老偈所附录之序偈及摄颂;且就所说之内容而论,长老偈着重信仰之层次,本经则以生活上之体验居多。
众经目录
凡五卷。隋代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数人合撰。书成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主撰者为大兴善寺之彦琮。又称隋众经目录、隋仁寿年内典录、仁寿录、彦琮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书中分类录出后汉至隋代之翻译经典。大别为单本、重翻、贤圣集传、别生、疑伪等五分。单本又别为大乘经单本、大乘律单本、大乘论单本、小乘经单本、小乘律单本、小乘论单本六科;重翻细分大乘经重翻、大乘律重翻、大乘论重翻、小乘经重翻四科;别生细别为大乘别生、大乘别生抄、小乘出别生、小乘别生抄、别集抄五科。单本凡三七○部,一七八六卷;重翻凡二七七部,五八三卷;贤圣集传四十一部,一六四卷;别生八一○部,一二八八卷;疑伪二○九部,四九○卷;阙本四○二部,七四七卷;合计二一○九部,五○五八卷;此外并列记卷数及译者名,记载颇为详实。本书之分类似取范法经录,然列举法经录所未分类之有本、阙本,且删略失译经,不列入我国撰述之疏记等,皆迥异于法经录。又本书今唯存于宋元明三本之中,高丽藏缺之。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又作胜军王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叙述佛陀在舍卫城誓多林给孤独园时,为胜军王开示正法治国之道,如以四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受群臣、百姓;佛陀又藉老病死衰等强调勤修无常观、尽灭观之重要,乃至护持佛法、愿求正法圣慧之财宝。综观全经之思想,多为第二义之俗谛门,故属小乘阿毗达磨论之思想。又本经之同本异译有宋代施护所译之佛说胜军王所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