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图

京图
  • 姓名:京图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京图,相传为八字命理著作《滴天髓》的作者,宋朝易学家。《滴天髓》一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通神论,下篇为《六亲论》。此书经后世清朝任铁樵所疏,成为八字命理学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巨大。

京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海德格尔—贫困时代的思想家

海德格尔—贫困时代的思想家

写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作者洛维特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任教,这一时期是他对德国现代哲学进行深入反思的时期,海德格尔思想是他在此期间的重要思想背景、资源和反思的对象。在书中,洛维特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尤其是将这些问题置入现代性危机的背景之中,深刻地指出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哲学中对主体哲学的拒斥既是现代性危机的表征,又是这一危机自我克服的自发性表现。洛维特认为,在德国哲学的伟大时代,每个人都能与他的前辈产生关联并把他当作旗鼓相当的伙伴,一个康德和一个黑格尔不会觉得自己出色得不用回应同时代次要者的异议,而海德格尔固执己见的独白发生于一个缺乏讨论的空间,着迷者、复述者和违心者们一方面站在它边上,另一方面把海德格尔所挣得的东西当作硬通货转手。但当海德格尔提出“倘若沉思者终于在运思之际着手探讨这个二十年来一直等待着的……实事,情形又会怎样呢?”

庚溪诗话

庚溪诗话

诗话。宋陈岩肖撰。二卷。岩肖字子象,金华(今属浙江)人。官至兵部侍郎。此编分上、下卷。首记宋代及前代帝王之作,次论唐宋诗人作品。记帝王诗事,评帝王作品,不盲目诵圣,有一定见解。记唐宋诗事多翔实,且时辨证。上卷先记宋代与汉、唐帝王诗语,后言及杜甫、苏轼。下卷则泛记宋代诗人诗作,一些“遗篇佚句”正赖其免于湮没。《庚溪诗话》二卷,八十一则,亦有作一卷者,不全。据书中称高宗为“光尧寿圣太上皇帝”,称孝宗为“今上皇帝”,称光宗为“当今皇太子”,知该书成于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当为其晚年之作。该书以记述诗歌本事为主。

两广纪略

两广纪略

一卷 又名‘粤中偶记"。明末清初人华复蠡撰。华复蠡,江苏无锡人,生卒年月不详。明末曾官广东临高县知县,罢官后流寓两粤。《粤中偶记》即记其居粤时事。书中首述顺治元年(1644)其抵临高任,遇黎民变乱破城,遂遭罢官,旋抵肇庆。顺治四年(1647)清兵大至,遇唐桂之乱,无意为官,颠沛流离,逃至南京。又述永历朝臣丁楚魁、洪天擢、李绮诸人事始末,冷嘲热讽,揭其无能无耻之状。据著者所云,当时宰执无砥柱之才,群僚多侥幸之辈,知此筵席决无好散场,遂以冷眼旁观,记上述诸事。《粤中偶记》有《荆驼逸史》本,《明季稗史》本,惟《荆驼逸史》中失载丁楚魁一则,为传抄者所遗漏。

辽史纪事本末

辽史纪事本末

纪事本末体辽代史书。清李有棠撰。李氏因《辽史》过于简略,记事重复,疏漏舛误之处多见,又因自袁枢首创纪事本末体,“嗣后沿作者多,历史俱备,惟辽、金尚觉阙如”,乃作此书。编纂工作始于光绪十年(1884),在任山峡江训导时撰成全书。本书依据《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元史》、《契丹国志》、《大金国志》、《资治通鉴》、《读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并参考诸说部、传记、文集等著述,撷取编排为40事,每事1卷。书前有关于辽、金纪事本末的两个奏折及《帝子考》、《纪年表》两篇。本书体例分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区别条流,各从其类,均以正史为主”。考异则兼采群书,用小注双行分裁的形式,把诸书异同“分裁每条之下……以便观览而资质证”。是书“末议不参,以归简洁”,其考异部分对记事异同。词之详略、年月舛误、史实错讹、山川形势都参酌前人研究成果,详细做了考订;并对它书的有关记载进行了辨证。这些考证,对研究辽史颇有裨益。不过考异征引有时过繁,有时把与史文关系不大,甚或全无关系的资料也全文收录,致有臃肿之感。另外截取史文间或失之粗疏,还缺乏有关典章制度的专题,也是此书一大缺欠。本书版本有光绪十九年的初刻本,光绪二十九年经作者修订后的重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辽史纪事本末》点校本,即以重刻本为工作本,参校《辽史》、《契丹国志》等书而成。

栴檀树经

栴檀树经

失译人名附汉录,穷人依栴檀树神得活,后报王伐此树,身死树下。佛微笑放光,说其夙缘。

敕修百丈清规

敕修百丈清规

凡八卷。略称敕修清规、百丈清规。元朝东阳德辉编,全悟大訢及学业沙门等共校正。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元朝至元二年(1336),蒙顺宗之敕,德辉乃重编百丈古清规,于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对照参考古清规、校定清规、备用清规和幻住清规等合而编辑。内容分九章:(一)祝厘章,列举对朝廷之六项祝赞法式。(二)报恩章,颂赞国恩之遗勋及佛恩之广大。(三)报本章,举佛诞生、佛成道、佛涅槃之目次,并高唱报恩之精神。(四)尊祖章,举达磨忌、百丈忌、开山忌、嗣法师忌等四忌以报祖师之恩德。(五)住持章,揭出上堂、小参、入院、迁化等十七目,以示住持人之日用行持。(六)两序章,示两序之进退、侍者之去就、汤茶煎点之法式,及列职杂务等,共二十一项。(七)大众章,示沙弥之得度,新戒之参堂等,乃至游方参请、赴斋粥、普请、病僧念诵等日用之规范。(八)节腊章,关于结制、戒腊、念诵等诸事。(九)法器章,详举钟、版、木鱼、磬、鼓等一切法器,并教示鸣打之法。网罗禅林清规之大纲。卷首有至元二年之上谕、正统七年四月礼部尚书胡濴等重刊序。卷末有百丈祖师塔铭、黄溍之百丈山天下师表阁记、杨亿之古清规序、崇宁清规序、咸淳清规序、至大清规序及至元二年三月翰林直学士欧阳玄之序、同四年三月德辉之自序等。自序曰(大四八·一一五九上):‘百丈清规行于世尚矣!繇唐迄今,历代沿革不同,礼因时而损益,有不免焉。往往诸本杂出,罔知适从,学者惑之。’以知本书编纂之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