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象之

- 姓名:王象之
- 别名:字肖文,一作仪文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象之,南宋地理学家。字肖文,一作仪文。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益之弟,庆元进士。曾官长宁军文学,后历知分宁、江宁县。年青时宦游四方,见闻广博,精史地之学。嘉定十四年(1221)始撰《舆地纪胜》,宝庆三年(1227)成书,共200卷,搜罗宏富,考订精确,叙南宋十六路所属府州县历史沿革、风俗形胜、景物古迹、人物诗文等,为宋代地理学名著。其中有关碑刻目录,又辑为《舆地碑记目》4卷单行。又有《舆地图》16卷,反映南宋疆域政区等内容,今佚。
王象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
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桑狄(Pierre Gassendi,1592~1655)的主要著作。伽桑狄在本书中从唯物主义和经验论的观点出发,对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逐篇逐节进行批判。他否定所谓非物质性的精神本原的存在,认为灵魂、精神不能脱离肉体而独立自存;反对世界有开端及所谓“第一因”的学说,认为世界是无始无终的;反对把错误归结为感觉方面的原因,认为错误在于判断;反对天赋观念论,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反对关于上帝存在的各种论证,认为上帝的观念是出于捏造或讹传。本书后来连同笛卡尔的答辩以及伽桑狄对笛卡尔的反驳于1644年在巴黎出版,书名为《形而上学探讨》,原文是拉丁文。中译本由庞景仁据法文本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出版。伽桑狄同笛卡尔的争辩,在哲学史上非常著名,不但引起了当时西方哲学家和神学家们的关注,而且也给后世的思潮以重要影响。伽桑狄在本书中所阐发的观点,推动了哲学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成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理论前提。因而,本书是研究西方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复杂斗争的重要文献之一。
文安集
又名《揭文安公全集》。诗文集。揭傒斯撰。十四卷。 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延祐初荐授国史院编修。迁国子助教。天历初擢奎章阁授经郎。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参修《经世大典》与辽、金、宋三史。卒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诗文推为大家,与虞集等齐名。一时朝廷典册、名公碑版尽出其手。文集最初为门人锡喇布哈所编,约成于至正中。收诗二百七十余首,文一百二十余篇。诗和婉清丽,语言浅显。有的明显受北朝乐府民歌影响。文章严谨。语言简括。而《大元敕赐修堰碑》则详细记述修都江堰工程之始末及工料、用具,颇具科技史及文献价值。传世有抄本、刻本,且书名、卷册多不一致。以《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较通行。《豫章丛书》本分诗八卷、文九卷、并附校勘记。
静修集
诗文别集。元刘因撰。刘因曾自订《丁亥诗集》五卷,焚毁其馀。刘卒后,其门人故友搜辑其佚稿,得《樵庵词集》一卷,《遗文》六卷,《遗诗》六卷,《拾遗》七卷,与《丁亥集》五卷,于元顺帝至正(1341—1368)年间刊行。后杨俊民又捃拾残剩,一字不遗,辑成《续集》三卷,其中当有因所自焚之作,实与因编集本意不合。后房山贾彝又增入有关刘因的资料,如圹记、墓志等,编成《附录》二卷,合成三十卷。元至正中,官方为之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此本流传甚广,传刻传抄也多,明代有永乐本、成化本、弘治本、嘉靖本。更早的是元文宗至顺(1330—1333)年间宗文堂刊本《静修先生文集》二十二卷本,《四部丛刊》影印的即此本,原佚李谦旧序,第二次影印本写补。现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三十卷本、《四部丛刊》本、清德宗光绪(1875—1908)年间刊本《静修先生文集》十二卷本(收入《丛书集成》)。各本皆有遗佚。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三洞奉道科戒仪范》着录「上清高上元始玉皇九天谱箓」,当即此书。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书中列举上界九天一百十三位帝皇之秘讳。每一帝皇有符文一枚,其下注明其名号。如第一帝皇符文之下,注明其名为「混」,号曰「高上空玄元始丈人道君」。据称修道者依法受此谱录,可以「上升帝晨,翱翔九空」。
太乙秘书
《太乙秘书》是南宋宋王佐创作的术数著作,明华阳逸叟增辑,一卷。“太乙”亦作“太一”,星官名,属紫微垣,在天龙座内。《史记·天官书》:“中官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因《易·乾凿度》有太乙行九宫法,四十年而行一宫,阴阳家因以太乙所占位置,推算人间灾样祸福,世运盛衰,主客胜负等等,其术神秘,故名《太乙秘书》。该书为术数家之重要典籍。有光绪尤年至十年(1883—1884)清隐山房刊《清隐山房丛书》本。
地母传
2006年宜昌市夷陵区发现整理出一部民间长篇神话史诗《地母传》,被有关专家称为“人类辉煌的母亲颂”和“东方远古洪水文化的瑰宝”。据介绍,《地母传》分5章,加上《序歌》和《尾声》,共7部、650行,讲述了民间关于地母神的传说故事。其基本梗概是:太古混沌时期,遥远的西方有个西弥洞,洞中有虚空地母神。地母神吐出阴阳二气,凝结成洞外的灵山和混沌世界,并服食黄龙赠送的龙蛋生下天皇、地皇和人皇。此后,又历经千难万险,沧桑变迁,终使“东土人气旺盛万象新”。全诗形象鲜活,结构完整,语言优美,能唱易传,具有撼人的艺术魅力。据考证,《地母传》创作于明代中后期,与三峡地区发现的另一神话史诗《黑暗传》创作时间大致相同,且在内容和诗句方面有互相渗透之处。《地母传》受中国道教经文影响明显,诗中关于天堂、地狱和人间三界及生灵转世脱生的描述又受到佛教故事的影响,长诗推崇的“三教主”则是明代中后期佛、道、儒“三教合一”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