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

- 姓名:恺撒
- 全名: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 性别:男
- 国籍:古罗马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公元前100年7月13日
- 逝世日期:公元前44年3月15日
- 民族族群: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史称恺撒大帝,古罗马将军,政治家。出身于古老的贵族世家尤利乌斯氏族。马略的内侄,公元前87年被马略任命为朱庇特的祭司。支持平民派,前83年与平民派首领秦那之女结婚。苏拉独裁时受迫害,逃往小亚细亚。苏拉死后,返回罗马。前68年任财务官,前65年任营造官。前63年喀提林阴谋事件中,主张将阴谋者监禁,反对西塞罗等将其处死。同年当选祭司长。前62年任大法官,卸任后出任远西班牙行省总督。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结成前三头同盟。在同盟支持下当选前59年度的执政官。任内提出并通过有利于庞培的数项法案。前58年卸任后获得担任五年山南高卢、纳尔邦高卢和伊利里亚总督的权利。率军向山北高卢大举扩张,开始高卢战争。前56年,三头为弥合分歧,举行路卡会议,根据会议达成的协议,他续任高卢总督五年(迄前49年初),庞培和克拉苏则同任前55年度的执政官(前53年克拉苏在征安息的战争中阵亡)。经多年战争,至前51年征服高卢全境,权势迅速扩大。庞培疑惧他权重,乃与元老院合谋欲解除其兵权。前49年1月元老院决定他立即卸任,并授权庞培在意大利招募军队。他毅然领军渡过卢比孔河(此河为意大利与境外行省的界河)进军罗马,内战爆发。庞培偕大批元老院议员逃往巴尔干半岛。他占领罗马后成为独裁官,旋即当选执政官,对政敌实行宽容政策。随后进兵西班牙,消灭庞培原领军团。再往希腊,于前48年在法萨卢斯战役中击败庞培,并追之入埃及(庞培登陆埃及即被杀)。在埃及干涉托勒密王朝事务,废黜托勒密十三世而拥立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激起亚历山大里亚城民众的反抗。前47年又赶赴小亚细亚,打败与庞培结盟的本都国王法尔纳科斯二世,继而清剿北非和西班牙的庞培支持者(包括庞培的两个儿子)。内战结束,凯旋罗马(前45年)。在内战期间,已获得独裁官(前49年、前48—前46年、前45年,前44年起为终身职)、执政官(前47年起任期五年,前44年起任期十年)、终身保民官(前48年起)等职,前44年又获得终身监察官的职位,成为罗马实际的君主和军事独裁者。前46年又获“国父”(pater patriae)称号。统治时期实行一系列改革:改组元老院,把自己的亲信安插进去,使议员数量增加到九百人;增加高级长官的数量,财务官由二十人增至四十人,营造官由四人增至六人,大法官由八人增至十六人等;使八万名退伍老兵分得土地,在山南高卢和西班牙的上层分子中扩大罗马公民权。修建罗马都城,营造广场、剧场和神庙,筹建罗马大图书馆(瓦罗负责),又聘请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希腊天文学家制订罗马第一部太阳历《儒略历》(前45年1月1日起使用,“儒略”为“尤利乌斯”的另译)。其独裁统治招致元老院一批贵族共和派人物的反对,前44年3月15日为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等阴谋刺杀。亦为著名文学家,所著《高卢战记》、《内战记》,详述远征高卢及其同庞培的斗争,文体简练,既具史料价值,又被誉为拉丁文典范。“恺撒”之名后成为罗马和西方帝王习用的头衔,七月(其出生月)亦改名为“尤利乌斯月”(英文作July)。
猜你喜欢的书
隐居通议
三十一卷,宋末元初刘壎撰。此书当为晚年退休时所作,故名《隐居通议》。全书共分十一门,其中理学三卷、古赋二卷、诗歌七卷、文章八卷、骈俪三卷、经史三卷、礼乐一卷、造化一卷、地理一卷、鬼神一卷、杂录一卷。每门之下分条记事,各立标题。有考证,也有议论。其中论“理学”一门,以“悟”为宗,尊陆九渊为理学正传,又引据朱熹的学说以相讨论,并附载陈亮、叶适等人的学术观点。“经史”门中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并未废儒,也未烧光书籍;“造化”门中认为天地有初;“地理”门中论南阳山川形势;“鬼神”门中认为神怪窈冥之事,知道者不言且不信,等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评诗论文达二十卷,所称引之文,今多散佚,所称引之人,有的名不见史志记载,都备录全篇,首尾完具,可以补诸家总集之遗失,对征考文献有很高的价值。书中所记遗文轶事,可补史传之缺。版本主要有《读画斋丛书》、《海山仙馆丛书》、《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御定小学集注
六卷。宋朱熹撰,明陈选注。陈选字士贤,临海人。天顺六年 (1340)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追赠光禄寺卿,谥恭愍。是书成于淳熙十四年(1187)。凡内篇四:曰《立教》、曰《明伦》、曰 《敬身》、曰 《稽古》; 外篇二: 曰《嘉言》、曰《善行》。书中叙古《蒙求》亦太多,兼难读,非启蒙之具。认为《古乐府》及杜甫《诗》可取;又有乙巳与子澄书,称《小学》见比修改,共定著六篇。淳熙十二年始改定义例,又越二年乃成。
太虚心渊篇
太虚心渊篇,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前半篇为序说,后半篇载五言绝句四十三首,以解释序说之意,主要论述观心见性之道。谓我性既肇,禀受无殊,圆明澄莹,恶种不萌。唯逐缘滞因,贪恋尘欲,意昧识迷,乃背生趣死。若能浇善根,洗诸垢,以心观心,以性观性,内观我心无心,外鉴物形无形,令一性净洁明白,无挂无念,圆若秋月,湛若白云,得空空不住,实实无相,便可入净境,明见大道。此书受《清静经》及佛教心性说影响,显而易见。
清微仙谱
清微仙谱,元朝清微派道士陈采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卷首有至元癸巳年(1293)作者自序,内称:道教清微派「始于元始,二之为玉晨与老君,又再一传衍而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四派。十传至昭凝祖元君,又复合为一」。按祖元君即清微派创始人、唐末广西道士祖舒。经郭玉隆、傅央焴、姚庄、高奭、华英、朱洞元、李少微其学八传至混隐真人南毕道,南毕道又传雷囦先生黄舜申。本书作者陈采自称为黄舜申弟子,亲受清微道法,故编纂刊行此书。全书分六节,概述清微道派之源流及传承谱系,每节概略如下:〈清微道宗〉,列举元始上帝等二十余位神真; 〈上清启图〉,列举玉宸大道君等十余位神灵; 〈灵宝宗旨〉,记述灵宝天尊等九位神灵; 〈道德正宗〉,记述玄元老君等六位神真; 〈正一渊源〉,记述天师张道陵等七位神真。以上五派,皆为清微派之渊源。 〈会道〉,记述自昭凝祖元君(祖舒)至元代黄舜申等十一位清微派宗师之生平事蹟和传承谱系。此节虽仍有疑问,但大致可以相信。
平胡录
呜呼元政不纲久矣其乱亡之成实自顺帝帝之至元二年丙子广东朱光卿河南捧胡首难光卿增城人与其党石昆山锺大明聚众作乱国号大金改元赤符时惠州民聂秀卿亦称兵与光卿合捧胡陈州人以烧香惑众作乱于信阳州破归德鹿邑焚陈州屯于杏冈时四川合州人韩法师亦拥众作乱称南朝赵王寻皆讨平之
历代名贤确论
一百卷,作者不详,但在此书前面,有明人吴宽写的序言,在序言中,他称书中对名贤的论述,都出自唐宋人之手,而且散见于这些人的文集中,由于这些评述过于零散,不便于查阅,所以他对其整理编纂,辑成此编,以便观览,但对于书的作者,吴宽并未载明,史家也多评说不一。此书成书后,由锡山(今江苏无锡)钱孟浚刊刻,使这本书得以流传于世。在这本书中,观其评骘人物,是从三皇至五代时期,作者对这些人物按代分系,并标列主名,凡是在当代极为有影响的,则称“通论”加以区别。此书虽然没有标明“十七史”这样的名称,但考核其始末,正合十七史之数,故在《宋史·艺文志》中有“名贤十七史确论”,由此,足以得到佐证。书中,有多处引唐人之文,如罗隐论子高梅子真、张渭论刘宋代晋诸篇,而唐人文集中皆未载录,可见其中也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此书为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四库全书》 史部史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