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歆

刘歆
  • 姓名:刘歆
  • 别名:字子骏
  • 性别:
  • 朝代:汉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50年
  • 逝世日期:公元23年
  • 民族族群:

刘歆(约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西汉末年学者、古文经学家。字子骏。曾用名秀,字颖叔。刘邦同父异母弟楚元王刘交的五世孙,刘向第三子。少时通经书能属文。成帝时为黄门郎,哀帝元年(前6)大司马王莽荐其系汉宗室有材行,举为太中大夫,升迁奉骑都尉,奉东光禄大夫。受成帝诏与文领校皇室秘府藏书,博览六艺、传记、诗赋、术数、方技之书,学识渊博。父卒后继续父业,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节要分类撰成《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分,是我国最早的简明书目提要,也是较早的一部学术史著作。班固《汉书·艺文志》即取《七略》成篇,从中可见刘歆的观点。他认为上古王者皆置史官,记载其言行,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周室衰微后,史官失职,记载残缺。孔子欲继续前代史官的事业,选择文化传统深厚的鲁国,依据鲁国史官的记载,著成《春秋》一书。此说肯定孔子是一位有见识的学者,在文化学术史上占有崇高地位,但否认孔子是受命于天的王者,否认孔子是神,与今文经学和谶纬的孔子观不同。他还认为,周天室衰微以后,诸侯并起,各诸侯国君主“好恶殊方”,诸子学派各引一端,以取合诸侯。“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汉书·艺文志》)此说把儒家学派与其他诸子学派同视为历史变化的产物,否认了神化儒家学派的观点,亦与今文经学和谶纬的观点不同。《左传》多古字古言,以前仅在民间流传,学者仅传训故而已,多不与《春秋》经文联系研究其内容。刘歆在校书中发现秘府所藏《春秋左氏传》,甚爱好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他突破《左传》不传《春秋》的传统看法,“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汉书·楚之王传》),使《左传》的章句义理更加完备。他向哀帝建议,将属于古文经的《左传》及《毛诗》、《逸礼》列于官学。哀帝诏令刘歆与五经博士讨论此事,诸博士为今文经学者,均不肯支持他的建议。刘歆写了一篇公文《移书太常博士》与诸博士讲理,成为经学史上有价值的文献。这篇文献概括了孔子以来特别是西汉以来学术流变经过,着重列举西汉古文经的几次重要发现,为古文经书的价值进行辩护。文中指出:《春秋》三传中,《左传》的作者左丘明与孔子同时,与孔子同好恶,亲见孔子,《公羊传》、《谷梁传》的作者生于孔子弟子之后,《左传》的详实可靠后二书是比不上的。今存《左传》等古文典籍出于秘府旧藏,《公羊传》、《谷梁传》来源于学者记诵口说,《左传》远比后两者可靠,因此《左传》等古文经不可废弃。批评反对将古文经立于官学的博士们,不能正视战国秦代以来书简残缺的实际,拘泥于残缺不全的今文经书,因陋就简,分文析字,抢残守缺。“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未师而非往古。”(《汉书·楚之王传》)他们反对立古文经博士,出于恐怕暴露自己学问破绽的私意,没有“从善服义”的公心,或者不考察实际情况,跟着别人随声附,说《左传》不传春秋。哀帝已下明诏,讨论立古文经博士之事,希望兴立被长期废遗的经艺,这些人仍然“深闭固距”,实非“士君子”应持的态度。况且“礼失求之于野”,难道出于秘府的古文经还不能盛过流失于“野”的古代制度文化知识吗?宣帝以前,《书》有欧阳学博士,《春秋》有公羊学博士,《易》有施、孟两家博士,为什么宣帝又增立《谷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博士呢?对于经学不同派别“与其过而废之也,宁过而立之”(同上)。《左传》等古文经书怎么可以绝弃呢!这篇据实讲理、意深言切的移文引起今文博士和执政大臣的怨恨,有的以辞官要挟,有的上书指责刘歆改乱旧章,非毁先帝所立今文经学。虽然哀帝认为刘歆欲广道术,不存在“非毁”的问题,保护了他,刘歆仍感到处于诸儒和执政大臣怨恨的环境中极危险,因而请求离开京师去当地方官。先后出任河内郡、五原郡和涿郡太守。刘歆还作有《三统历》、《三统历谱》、《钟律书》,班固《汉书·律历志》收录了其基本内容,从中可见刘歆提出的“太极元气”说的世界运行图式。认为宇宙的根本是“太极元气”,其未分化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气锺于子,化生万物”(《汉书·律历志》),认为太极元气在十二辰中的运行从子辰(十一月)开始,从而变化生出万物。子辰之数为三,以后每辰在前一辰的基础上增加三倍,丑辰(十二月)之数为九,寅辰(二月)之数为二十七,依序类推至亥辰(十月)之数为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以酉之数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除亥之数得九,证明律管中黄钟的长度应为九。这此说法把历法、数学、音乐联系起来,用来说明“太极元气”论的系统性。与《三统历》相关,刘歆还造有圆柱形标准量器,根据此量器铭文计算,他用的圆周率是3.1543,世称刘歆率。王莽称帝后刘歆为国师。后赤眉、绿林军起,王莽政权动摇,刘歆谋诛王莽,事泄自杀。著作已佚,明人辑有《刘子骏集》一卷,清人辑有《刘子骏选集》一卷。

刘歆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从前有个老女人

从前有个老女人

从前从前有个老女人……这不是童话故事的开头,但整件事的确像是个虚构的童话故事,里头有个强势的老女人,而接连的杀人事件就环绕着一首鹅妈妈童谣次第展开。 柯妮利雅·波兹是美国最知名的波兹鞋业创始人,她的崛起便是一项传奇──嫁给一个补鞋匠,与两任丈夫生了六个小孩,开创出美国最大的鞋业王朝。前夫的三个小孩个性古怪,第二任丈夫的孩子则品貌双全,但个性强势且残酷的柯妮利雅只疼爱较年长的那三个怪孩子,对于其他孩子的横死不闻不问。大家都晓得柯妮利雅的遗嘱内容,也都清楚少了一个波兹家的人就可以多分得一笔财产,但痛下毒手的人究竟是谁?为何要附会童谣杀人?杀人的动机真的是因为巨额的遗产吗? 奎因父子机缘巧合地介入此案,却眼睁睁看着谋杀案发生。理查德·奎因探长的手下屡屡身陷险境,埃勒里势必要稳住这失控的场面还原真相,冷血的幕后真凶原来是……

紫玉钗

紫玉钗

高阳著。本书收作者的"紫玉钗", "章台柳", "藕丝心莲"和"桃花扇"四篇中短篇小说。四个感人至深又恼人至极的爱情故事,四对人人歆羡的才子佳人:霍小玉与李益;李香君与侯方域;柳青青与韩翃;王一姐与郑板桥。可奈何佳人情深,才子薄幸。欢聚时,愿作鸳鸯不羡仙;离别后,郎心如铁,而美人枯等,只守着一支钗、一把扇,空留念想。小说改编自唐人传奇《霍小玉传》《章台柳传》以及明清传奇《桃花扇》。比起前人旧作,此书情节更丰富,人物更饱满。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明代神魔短篇小说集。6卷。朱星祚著。主要版本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书林杨氏清白堂刊本。 上图下文,台湾天一出版社有影印本。每卷分叙3至5名罗汉,6卷叙24尊罗汉,以罗汉名字为题、按每尊罗汉介绍其出身、特点、成仙的经过、罗汉名字的由来等。其中最长一篇是第13尊施竺罗汉。施竺罗汉为步虚尊者,兰陵人,姓萧,是南朝萧道成之侄,母张氏啖荷花而孕。尊者诞生时有祥光;幼时不履地,每浮空一二尺,他前身为竺我如来。目录及正文于各罗汉名下都注有第X尊字,但第二十尊则跳过。上图下文,是明万历年间福建书坊常用款式。本书所记是采摭历代高僧如达摩、杯渡等人的传说记载剪裁而成,大部分内容取自《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高僧传》等书。

东史纲目

东史纲目

朝鲜语:동사강목,朝鲜1778年(正祖2年)安鼎福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从箕子到王氏高丽末期的历史。广泛参照中国及本国史书,仿朱熹《通鉴纲目》体例写成。共二十卷,包括首卷一卷、正文十七卷、附录二卷。首卷中有凡例和图,凡例包括统系、岁年、名号、褒贬。将箕子朝鲜-马韩-新罗-高丽视为正统。本编第1卷是箕子朝鲜和马韩,第1卷至第4卷是三国时期,第5卷是统一新罗和后三国,第6卷至第17卷是高丽王朝。附卷包括考异、怪说辨证、补遗、杂说、地理考。在国内私人所撰史书中最享盛名。收入《朝鲜群书大系》。原书藏奎章阁,1915年有新印本刊行。

钦定石峰堡纪略

钦定石峰堡纪略

二十一卷。清乾隆四十九年敕撰。苏四十三起义失败后,清廷对伊斯兰教新教和撒拉族人民继续推行高压政策,因而又激起了田五领导的石峰堡起义。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四月,田五在甘肃巩昌府通渭县北六十余里的石峰堡,发动回民反清起义。清廷急令阿桂等率军镇压,至七月初才将这次起义镇压下去。《钦定石峰堡纪略》分卷首(天章、御制诗)一卷、正文二十卷,自乾隆四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固原提督刚塔奏报田五起义始,至五十年四月初十日福康安奏报各处勘察情况止,记载了清廷镇压田五起义的全过程及其善后措施,同时也暴露了清廷对起义者及其家属的残酷屠杀情况,例如高宗下令,对起义者 “名下幼孩,即年未及岁,俱当概予骈诛” (卷十四)。后收入 《四库全书》 中。

憨休禅师语录

憨休禅师语录

十二卷 清如乾說,繼光等編,有像贊,何瑞徵序,張恂序,董文昌跋。跋與助刻題名,誤訂在前,今移後。南嶽下第三十六世,嗣雲峩喜。依駒本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