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仁

- 姓名:魏秀仁
- 别名:字子安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 出生日期:1819
- 逝世日期:1874
- 民族族群:
魏秀仁(1819—1874),字子安,一字子敦,又字伯肫,别署眠鹤道人、眠鹤主人、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父本唐(又瓶)为嘉庆己卯(1819)举人,历官永安县训导、上杭县教谕、台湾县训导,并著有《读经札记》、《爱卓斋集》。魏秀仁幼承家学,随父研习经史,学识广博。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县学,次年中举人。此后四次赴京应会试,皆落第。辗转漫游陕西、山西、四川,曾入太原知府保龄(眠琴)之幕,主讲渭南象峰书院、成都芙蓉书院。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横扫大西南,魏秀仁父卒弟亡,遂乘舟东下,至次年始抵故里。授徒糊口。同治八年(1869)就馆于建宁之小湖。同治十二年(1873)挈家之延平,不久卒。
魏秀仁能诗文,尤精经史,一生著述达四十余种,仅文学方面的著作即有《陔南山馆诗集》二卷、《陔南山馆文录》四卷、《陔南山馆骈体文钞》一卷、《陔南山馆诗话》一○卷、《故我论诗录》二卷、《论诗琐录》二卷等。多未刊刻行世,现存者极少。以小说《花月痕》而知名于世。该书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狭邪小说,对后世影响甚大,其后在晚清形成争写狭邪小说的热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均予以详细论述。生平事迹见容肇祖《〈花月痕〉作者魏秀仁传》(王俊年编《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小说卷》)、陈新《魏秀仁的生平及著作考辨》(《文学评论丛刊》第十三集)、曾宪辉《魏秀仁年谱》(《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4期)等。
魏秀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美学讲义
《美学讲义》是废名自编的教材,在前言里,废名说:今年暑假前,系里交给我一个任务,准备明年春季五年级开“美学”课,没有“部颁”的教材,也没有教学大纲,教材自编。我接受了这个任务。本书一共有8章,包括美食客观存在、美学、群众和美、民族形式和美、生活和美、作品的思想性和作品的美、内容和形式、美的创造和美感。希望作者通过每章的学习,能了解什么是美,并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因为美和生活是分不开的,离开生活就无所谓美,只能是形式主义的东西。
慎疾刍言
又名《医砭》。医论。清徐大椿撰。一卷。大椿有《医学源流论》已著录。为指出医界流弊,以期医家谨慎治疾而作,成书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凡分补剂、用药、中风、咳嗽、吐血、中暑、痢疾、阴证、老人、妇女、小儿、外科、治法、制剂、煎药服药法、延医、秘方、诡诞、宗传诸篇,对误用补剂、内科杂病误治、不同患者如老人、妇女、小儿治疗上的区别、外科病证治法等简要论述,倡导因病施治。议论中肯,颇多临证体验。有《徐氏医书》诸种本,道光十八年(1838)蔡氏涵虚阁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等二十余种本。
吕梁英雄传
马烽、西戎合著。1946年出版。取材于晋绥边区群英大会上民兵英雄斗争事迹。原书共九十五回,后修订成八十回本。以吕梁山支脉桦林山下康家寨为背景,写边区人民抗日武装斗争故事,显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1942年, 日寇“扫荡”康家寨,村主任康顺风勾结恶霸康锡雪,组织维持会,鱼肉人民。八路军武工队员武得民和自卫队雷石柱带领民兵袭击康家寨的日寇警备队,清算康顺风的罪行,成立了新政权。在与敌人进行多次反“扫荡”斗争中,武工队与敌人开展各种灵活巧妙的战术。他们深入据点,组织地下民兵,里应外合,声东击西,打地道战,摆地雷阵,搞“变工爆炸”;深入虎穴捉日寇,围困日伪据点,使敌人断粮断水。他们又开展宣传活动,瓦解伪军,粉碎了“蚕食政策”、“三光政策”和“强化治安”,挤得敌占区日益缩小,从而创造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在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小说着力塑造武得民、雷石柱等一群英勇善战的战斗英雄形象,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富有传奇色彩,语言通俗易懂,是最早出现的表现新的人民英雄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山鬼
中篇小说。沈从文著。作于1927年。作品取屈原《九歌》中《山鬼》同一题目,写一个湘西青年因失恋而迷惘,终于成为疯子的凄凉故事。一个被人叫做“癫子”的青年突然失踪了,牧童发现他藏在山洞里做着白日相思梦。后来,他颓然回家,给母亲带来无限的哀愁。小说通过这一原为人们喜欢的小伙子变为任性、乖僻的“癫子”的描写,表现对压抑人性的世俗的批判和对青年得不到人们理解的深切同情。围绕着主人公的命运,作品摇曳多姿地点缀着种种山乡风俗,娓娓描述了各种民俗趣事,构成了一幅独具魅力的湘西风情画。但由于山鬼孤寂的幽灵的存在,使这幅画面抹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
王郭两先生崇论
论自汉以后始盛传极组织之巧镂心抉肠始成一家言至流誉千秋群口无妒即作者亦不可多得葢制作如林或以名理发其宗或以景物抒其蕴直探元始不烦转待独论则不然人与时而俱积事与迹而同冥从有意无意间窥情之所必至以推情之所不必至纵起其人就其时而问之事迹巳查不可知矧参以爱憎则忤误以喜怒则贰失以违心矫俗从党附私则遁我明文人才士虎视前贤文章各臻神玅论自骎骎出风尘之表迩来坛坫希狎主者几致憾于道衰余欲自诸家著述中纂大小论之尤者作渡世津梁李玄白公宰吾皋偶出抄本相示则王元美郭相奎两先生论而玄白公从周旋之暇得之者也因携归同克生道生两家兄及同社张成倩次第评定复于两先生集搜其巳传者合之曰崇论付之梓而告成夫琅琊擅江南之秀锦心绣口纵横天下执七子牛耳宇内呼为王长公大司空郭公吉水毓灵表表豫章男子声名着霄壤集以数种名家与琅琊时相及位相当才亦不甚相远其制作均高迈无敌是论以两先生崇非两先生以论崇也今夫名山遍天下必至峨眉天半登眺乃穷仰观日月星辰尽在群峯错落之际恍若挂天门而偕玉女俯见万岭千岩亦荒烟绿草中半隐半见夫何崇之至此极哉众山自邈乎小矣又安敢争高则两先生崇论一出庶几有所攀跻崇人者实以自崇耳玄白公婆心巳慰而余兄弟及成倩窃云两先生功臣
毗尼关要事义
毗尼关要事义,一卷,清德基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