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翕

- 姓名:傅翕
- 别名:字玄风
- 性别:男
- 朝代:南朝梁
- 出生地:东阳乌伤(浙江义乌)人
- 出生日期:497
- 逝世日期:569
- 民族族群:
傅翕[xī](497~569)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东阳乌伤(浙江义乌)人。字玄风,号善慧。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傅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与宝志共称为梁代二大士。尝与里人共捕鱼,每得鱼则盛于竹笼,沉入深水,并谓:‘欲去者去,欲止者留。’时人以之为愚。年十六,娶刘氏女妙光,生普建、普成二子。年二十四,于沂水取鱼,适逢胡僧嵩头陀(名达摩),遂弃鱼具,入乌伤县松山双梼树下结庵,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自称由兜率天宫来说法。日常营作,夜归行道,苦行七年,自谓得首楞严定。并能通儒道典籍,学徒渐集,众皆虔诚精进,不惜身命。
梁大通六年(534)遣弟子傅暀上书致武帝,献上中下三善之策。闰十二月,帝召入禁阙,讲经于重云殿,帝亲临听之,众见帝至皆起,唯傅翕独坐不动,群臣诘之,傅翕言:‘法地若动,一切不安。’禅林传为佳话。大同元年(535)四月,还松山,五年,重赴钟山,于寿光殿与帝论真谛,作偈颂呈之。六年(一说五年),营造松山双梼树间之佛殿、九重塼塔,并于该地写经律千余卷;此即双林寺。七年,自宣为贤劫千佛之一佛。十年,舍屋宇田地,设大施会。太清二年(549)欲焚身供养三宝,弟子坚留之,代师烧身者十九人,师乃止之。未久乱起,梁亡。
傅翕家居徒众甚多,讲说不辍,每率徒众焚指燃臂以供佛。尝营斋转法华经二十一遍,屡设无遮会,并于会稽铸宝王像十尊。为便于读大藏经,建有轮藏,令众转之,可得大利益,故后世所作轮藏皆安置其父子三人之像。此外,师于天台之一心三观有其独到之领略,而以三观四运为其心要,倡导三观一心四运推检之说。陈太建元年四月,集弟子告诫毕,趺坐入寂,世寿七十三。弟子葬之于双林山顶,号弥勒下生。撰有心王铭、语录四卷、还源诗等。[善慧大士语录、续高僧传卷二十五、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卷三十、神僧传卷四]
傅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洞玄灵宝飞仙度人经法
太上洞玄灵宝飞仙度人经法,原题「高明大使神功妙济真君许旌阳释」。据考此书应出于元代西山净明道道士,乃许真君降授。据编首目录,此书原本五卷,分为三篇四十一章。即〈叙微〉篇十章,〈叙经〉篇二十八章,〈释例〉篇三章。今《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收入是书五卷,另有《飞仙度人经法释例》一卷,其卷数篇次已与原本不合。〈叙经〉、〈叙微〉二篇有经有注,其经文多抄录《灵宝度人经》,注文则源出南宋《上清灵宝大法》。〈释例〉篇通释前两篇体例。是书所叙道法,大抵以灵宝派符箓咒术为主,内丹法则受南宗影响,惟忠孝净明之说为净明道道士独创。
金丹正宗
金丹正宗,原题「五陵玄学进士胡混成编」。约出于南宋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论述内丹。谓先天祖炁为金丹之本,藏于人身玄关一窍。俗人因五情六欲迷乱而耗散先天祖炁,修真之士则返后天而复还先天,遂成神仙。其修炼工夫,分为立炉鼎、聚药物、行火候三要。「聚先天祖炁为药物,守玄关一窍为炉鼎,以元神妙用为火候。」下手之初,应先断诸念,无染无著,物我两忘,专炁致柔,至寂然不动之境,然后于玄关一窍中存定真息真炁,使炁息不离,合为一处,则药物归炉,火候可行。于是顺元神妙用自然运行之真火,周流旋转子玄关之外,渐炼渐结,成就圣胎。本书尽辟前人丹书中纷繁名相,总结丹法为立鼎、聚药、火候三要;于炼丹火候则尽弃前人周天卦象之譬喻,唯强调元神妙用之炁自然往来,此为其独具之特色。书末附四言短颂十二首,分别咏述鼎器、药物、火候、立基、聚药、锻炼、抽添、结胎、沐浴、胎圆、温养、脱胎,钩提全篇要旨。
明诗综
明诗总集。一百卷。清朱彝尊编纂。此书辑录从明初到明末(包括明遗民)三千四百馀人的作品。明代诗歌创作凡三变:永乐前后的台阁体;正德、嘉靖、隆庆之间的前后七子;此后的公安、竟陵二派。明末清初明诗选本往往出入三派,有所偏袒,而此书之编纂意在纠正其谬,取材广泛,“或因诗而存其人,或因人而存其诗,间缀以诗话,述其本事,期不失作者之旨。明命既讫,死封疆之臣,亡国之大夫,党锢之士暨遗民之在野者,概著于录焉”。“庶几成一代之书,窃取国史之义,俾览者可以明夫得失之故矣”(见自序)。书中涉及明代政治、社会情况的作品收录了不少,可是在收录明末抗清烈士富于战斗性诗篇时仍有忌讳,瞿式耜、张煌言、夏完淳的代表作品都未录入。另外朱氏对后七子及公安、竟陵二派贬斥太甚,李攀龙只选了十八首,其七律七绝佳作多未采录,徐中行、吴国伦律绝俱佳而入选更少。袁宏道佳篇秀句,多有刊落,钟惺、谭元春竟目为“妖孽”,全没其真,有失公允。其他如误收、失收,失于考订之处亦屡有出现,还有任意删削原作、为古人改诗之处,这些皆为此书之病。但此书仍是大醇而小疵,它基本上反映了明诗概貌和各个诗派发展变化情况,入选作品也以佳作为多。有康熙白莲泾原刊本和乾隆六峰阁刊本。
历代建元考
清钟渊映撰。收录了自汉武帝到明代的各政权年号,十卷。张之洞在《书目答问》史部中有记载,说记载年号的书,李兆洛的《纪元编》最简便,叶维庚的《纪元通考》最详细,而《历代建元考》是早于两书的著作。初期有守山阁本,金壶本。民国30年又由中华书局出版。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
简称《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佛教律仪书。元至元七年(1270)拔合思巴(即八思巴)集。一卷。是奉元世祖之命,据印度根本说一切有部之律典而译制的一部受戒仪轨书。内容包括授邬波索迦戒(即优婆塞戒)、沙弥戒和具足戒的仪轨,及授戒之后的各种仪范,如屏教师仪范、问障难羯磨仪范以及四法、四堕落法等。此书首次入载《碛砂藏》,后明清诸版大藏经均有载录。
鞞摩肃经
巴利名Vekhan!asa-sutta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394~468)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与中阿含卷五十七鞞摩那修经为同本异译。内容叙述一外道鞞摩肃(巴Vekhan!asa )因听闻佛陀说法,遂从佛陀出家学道,乃至证得阿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