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丰喜

- 姓名:郑丰喜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台湾云林县
- 出生日期:1944年9月23日
- 逝世日期:1975年9月20日
- 民族族群:
郑丰喜(1944年9月23日-1975年9月20日),中国台湾云林县口湖乡后厝村人,中国台湾教师、作家。父母是农民。出生时右脚自膝盖以下,前后左右弯曲,左脚自膝盖以下突然萎缩,脚板翘上。他的母亲悲痛不已,当场晕了过去,进而郑丰喜险遭抛弃,在祖父和妈妈细心照料下,郑丰喜慢慢地长大。
6岁时,祖父去世,郑丰喜被父母遗弃,跟随耍猴卖药的赵老伯流浪卖艺就食。
8岁时跟哥哥在离家数里外的鸭寮放鸭,独立生活。一次遇到风雨和大水,几乎被淹死,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苦难。而他凭借不懈的努力靠自己的双手生存下来,还争取上了学,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中学戴校长和矫正医院徐院长的支持鼓励下装上假肢后,更不怕摔破手脚,学会骑自行车上学。为完成中学学业,郑丰喜到处打工,他以一篇《汪洋中的一条船》参加征文大赛,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很多人表示愿意资助他完成学业,而他却不愿过多依靠他人,后来圆满地完成中学的学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台湾中兴大学法律系。后事迹见报,引起社会赞誉。
他的坚强毅力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感动了同校法律系女同学吴继钊。可是吴继钊的父母百般阻挠。几经周折,两位有情人终于结为夫妻。婚后还育有两个女儿。
大学毕业后,返家乡中学任教,立志建设图书馆,深得乡亲和学生的崇敬。在妻子的支持下,续写自传体小说《汪洋中的一条破船》,发表后引起轰动,重版10次,事迹广为流传,蒋经国颇为关注予以褒扬。
1974年列名台湾第12届 "十大杰出青年"。后不幸身患肝癌,于1975年逝世,年仅32岁。其事迹拍成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并获金马奖。
郑丰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青春放浪
《幼年时光·青春放浪》是日本文学大家井上靖的一部自传作品,也可以说是作家的一部回忆录。这部回忆录由《幼年时光》《青春放浪》《我的自我形成史》三部分组成,记述了井上靖从幼年时代到学生时代,再到工作成年这期间的人生故事。
岘泉集
明代诗文别集。张宇初(字子璿)著。张宇初是张道陵的43世孙,洪武十年(1377)袭掌道教。据《明史·艺文志》记载,《岘泉集》本有20卷,今已不存。现存有崇祯年间刻本,除了原有的王绅、程通2篇序外,还有文震孟、邹凤梧重刊的2篇序。凡6卷。收入《四库全书》的仅是4卷,《四库全书总目》说:“此本皆所作杂文,惟末附歌行数十首。”现将崇祯本与《四库全书》本比较,《四库全书》本正缺卷5、卷6,所以四库本诗作甚少。另外,《岘泉集》还存有明抄本,凡12卷,《道藏·正乙部》收有此抄本。张宇初虽执掌道教,但却有较浓的儒家思想,恰如《四库全书总目》所云:“其中若《太极释》、《先天图论》、《河图原辨》、《阴符经》诸篇,皆有合于儒者之言。《问神》一篇,悉本程朱之理,未尝以云师、风伯荒怪之说张大其教。”其诗文创作也斐然可观。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曾说:“其文如空行之云,入秋之水,词赋诗歌亦极婉丽清新,均得自然之妙。”
阴符经考异
一卷。南宋朱熹撰。《阴符经考异》,又称《黄帝阴符经注解》。唐代有两种《阴符经》注本(李筌《阴符经集注》和张果《阴符经注》)流传于宋,引起宋儒研究《阴符经》者聚讼纷争,争论焦点就是《阴符经》的真伪。一种意见认为《阴符经》不是商末就是周末之书;一种意见认为是战国时书;再一种意见认为以文字气象言之必非古书,但如果不是深于道学之人不能作此书,而唐李筌不是深通道学的,所以认为此书是李筌之前的人所作;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此书即唐李筌所作,托名于黄帝又伪称得于嵩山石室之中。朱熹在《阴符经考异序》中,认真分析了各种意见,认为唐张果虽然称于道经藏中得《阴符传》,但毕竟出于李筌之后,而《阴符传》也不是原书,更引各家考证之说予以否定,认为《阴符经》恐是唐李筌所为,是因为李筌着力去做,《阴符经》便流行于世。朱熹《序》后为《阴符经注解》,采用四百余字本,按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民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即道、法、术)之意,分为上、中、下三篇,不标篇名。注文外有黄瑞节附录,多引朱子与须溪刘氏之说以释经。注文中又多处附加按语,校对各家经文的异同。后世研究《阴符经》的学者,将朱熹对《阴符经》的考异作为一家之说,但经中之注与按语,实有助于后世对《阴符经》经文的校雠与成书年代的籍考。现存明《道藏》本,清 《四库全书》本等。
杨勇悫公奏议
本书不分卷,杨岳斌撰。岳斌初名载福,字厚菴;湖南善化人。由行伍,迭有军功,受知于曾国藩,与彭玉麟共治长江水军。清同治间,历升至陕甘总督。光绪十年法军侵台湾,命帮办福建军务。乃于是年秋在湘募勇成军,十二月至闽,翌年正月渡台,绕往东海岸埤南登岸,至三月下旬始抵台北;时已停战,旋即和成,遣撤募勇同籍。后卒,谥“勇悫”。本书“奏议”凡四十一件,均为赴援台湾前后之折片。按“杨勇悫公奏议”全帙不止此数,此祇取其中十五、十六两卷,并录原书卷首“国史本传”及“杨勇悫公神道碑铭”两文列于正文之前。
观所缘缘论释记
观所缘缘论释记,一卷,附问答释疑,明明昱录记并序,王野序,有科文,相宗八要解第五。是古印度护法造、唐义净译《观所缘缘论释》的注释书。书前有王野的序和明昱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的题词,以及本书的科文。内容有集论、论释及作者注解论释等。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法演禅师语录
凡三卷。北宋僧法演撰,才良等编集,哲宗绍圣年间刊行。又称五祖法演禅师语录、五祖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收录才良所编之初住四面山语录、清远所集之次住太平语录、景淳所集之次住海会语录、惟庆所编之黄梅东山演和尚语录、偈颂、赞等。由附录之序文得知此书编集于法演示寂前约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