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祚

- 姓名:朱长祚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朱长祚,明朝京城人,自号京师浪仙,其生平事迹不见史载,详情不可考。著有《玉镜新谭》一书,据此书《凡例》后长安道人称:“按浪仙此编,直是一种豪侠不平之气。观其株守田间,不能请尚方以斩元凶,而兀兀低眉俛首,持三寸管于茅檐瓮牖之下,以纪时事盈牍。”此书是一部汇辑晚明时期魏忠贤及阉党与东林党斗争史实的笔记。其写作时间当在魏忠贤自尽之后,书中卷8记此事时说:“我以草莽中人,不能效杨都宪(杨涟)之论汝于凶锋烈焰之时,而骂汝于千刀万剐之后,我亦自愧矣。第编此帙,供世之笑骂云尔。”据上可知此书所撰作者尚未科举入仕,也不在京城。其生活年代大致在万历至崇祯朝,另据今人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考证:“观其雕版刻画,颇似苏、杭,则长祚疑似南人,或曾流浪京师,与被难群忠有故,因留心珰事,先有积稿,及逆珰伏诛,遂刊为是书耳。”作者生逢明末启、祯间阉党与东林党人激烈斗争的时代,耳闻目睹了阉党作崇及其败覆的过程,留心搜辑,“谨秘笥中”,汇成此书。疑和《警世阴阳梦》作者为同一人。
朱长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浩元经
经名:太上浩元经。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本文类。老君教人吐故纳新,保营三宫精神。
周易玩辞困学记
清张次仲撰。十五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解《易》,尽弃象数、谶纬旧说,专主义理,其大旨多切于人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前有《自序》,谓:赋性颛愚,不敢侈谈象数,又雅不信谶纬之说,惟于语言文字间求其谛当有益于身心者,辄便疏录,岁久成帙。经二十余年,凡六、七易稿而后成。持论最为笃实。于《乾》卦遵用王弼本,以便解诂,而仍列郑康成本于简端。前集诸儒之论及己论数十条为《读易大意》。其所论辨,如谓八卦因重之法,自十六、三十二以至六十四,卦变某卦自某卦来,皆夫子所不言。河图洛书之外,别无他图。后人依托夫子之言而支离蔓衍。又谓一卦六爻如主伯亚旅,无此以为君子,彼以为小人,反背错综之理。盖扫除轇轕之说,独以义理为宗旨,虽尽废诸家义例,未免开臆断之门。然其尽废诸图,则实有劖削榛芜之力。且大旨切于人事,于学者较为有裨。视绘画连篇,徒类算经奕谱,而《易》理转置不讲者,胜之远矣。”
玉箫女两世姻缘
杂剧剧本。元乔吉著。写书生韦皋在游学途中和妓女韩玉箫相爱。玉箫的母亲趁皇榜招贤之机,逼韦皋上京赶考,欲将二人拆散。韦皋走后,玉箫相思成疾。临终时嘱其母以 自画像往觅韦皋。玉箫死后,转世为荆襄节度使张延赏的义女,取名张玉箫。 韦皋中状元后,因平定边患有功,官至镇西大元帅,闻韩玉箫已死,悲痛不 已。数年之后,韦皋班师回朝,途经荆襄,于张延赏的家宴上,不期而遇延赏义女张玉箫。韦皋以其容貌酷似韩玉箫而向延赏求婚,遭到拒绝。适韩玉 箫之母携玉萧画像而至,出示遗容,以表明张玉箫即韩玉箫转世。后来奏明 朝廷,奉旨成婚。 该剧歌颂了韦、韩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特别是乔吉多识 青楼歌妓,对处于最底层的广大妓女不甘心于受屈辱和乐于从良,过正常生 活的愿望十分了解和同情,所以在剧中写玉箫对韦皋的恋情十分真切。剧本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妇女沦落青楼的痛苦生活,有进步意义。
外交小史
《外交小史》,清佚名撰。该书概述有清一代外交事件,由于其取材角度和视野独特,故有特别的史料价值。今民国年间的《满清野史》丛书本整理。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释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释,一卷,清续法释并序,张世焜缘起记,唐志静经序,附日本僧友书及持念法,明真寂书,清叶龙光跋,沉开祥跋。
续指月录
凡二十卷。清代聂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三册。记述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凡五百余年间,禅宗三十八世之法脉。卷首附江湘序、莆阳余怀序、如是居士之弁语、伦叙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