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脚道人

- 姓名:铁脚道人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铁脚道人是一个奇特的存在。明代陆绍珩在《小窗幽记》中写道:“和雪嚼梅花,羡道人之铁脚。”说的就是铁脚道人赤着双脚,在雪地上行走,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让寒香沁入肺腑,那份洒脱令人羡慕。铁脚道人编过一本小册子,叫《霞外杂俎》,借着《四库全书》流传至今。这是一本养生的书,总共不到两千字,却字字概要,耐人寻味。如文中记载的“快活无忧散”,可以“除烦恼,断妄想”,需“用清静汤调服”;“和气汤:专治一切客气、怒气、怨气、抑郁不平之气,先用一个忍字,后用一个忘字”;“九字经:勿欺心、谨言语、守廉耻”。里面的一些话,有的进入了《增广贤文》,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有的如今仍在社会上流传,如“一失脚为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宁人负我,毋我负人”;有的甚至看起来还很“潮”,如“心有所爱,不可深爱;心有所憎,不可深憎”等等。可见铁脚道人不但豪放落拓,还是一个养生达人。他的养生法,养身与养心兼备,而以养心为主,深得养生真谛。铁脚道人的生平,官方并无记载,他的背影看起来有些飘忽。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名贤敖英得到《霞外杂俎》后,为其作序和跋。敖英生活的年代比陆绍珩要早很多,现在能得知的关于铁脚道人的信息便出自其中。据他介绍,铁脚道人姓杜,名巽才,魏人。“虬髯玉貌,倜傥不羁人也”。他在衡山小住一段时间后,“飘然而去,莫知所之”。关于铁脚道人的生活年代,也有一些争议。按《南岳志》记载,铁脚道人是三国时人。这对南岳很重要。因为目前所知,南岳峰名最早见诸记载的是岣嵝峰,出现在三国魏人张揖所著《博雅》中。如果铁脚道人是三国时人,就说明不仅岣嵝峰,祝融峰的名字也至少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但是,敖英的记录并不如此。他说,有人于二十年前在荆南见过铁脚道人。这说明他们几乎是同时代人。如果铁脚道人是三国时人,到明朝中期就有一千二三百岁了。之所以有“三国”的说法,可能由于敖英为《霞外杂俎》所作后语中的“魏人”二字。不过这个“魏”,应该理解为地名,即今河北省邯郸市的魏县。如果作为国名,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时期都曾出现魏国,又怎能独指三国时期的魏国呢?还有一个因素值得考虑,就是《霞外杂俎》的语言浅显畅晓,有明代通俗文学和谚语、歇后语元素,并非魏晋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霞外杂俎》一卷 旧本题铁脚道人撰。有敖英序,称‘嘉靖丁酉泊舟舲滩,遇仙翁所授’。又有后跋称:‘铁脚道人姓杜氏,名巽才,魏人。’亦未详其信否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霞外杂俎》时标明杜巽才为明朝人。
铁脚道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双面笑佳人
一个绝代佳人在空无一人的小丘上突然死去,她佩戴的价值连城的首饰也全部不翼而飞。几十年后突然出现了一个神秘的漂亮姑娘,她时而纯真,时而放荡,行动诡秘,时时涉嫌大案,令警方头痛,却又无可奈何。她与几十年前的旧案有关吧?她到底是何许人?
葬礼之后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理查德·阿伯内西在死前留下了一大笔财产。在他的葬礼之后,他的妹妹、行为举止总是颇为奇怪的科拉小姐竟说了这样的话——“可他是被谋杀的,不是吗?”次日,科拉在家中的床上惨遭杀害。六个遗产受益人均有作案动机,每个人都恰巧没有不在场证明!这桩“有趣”的案件令波洛陷入窘境……他能否从和家族成员的对话中抽丝剥茧并发现蛛丝马迹?迷雾重重,真相直到故事最后才被揭开!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初,唐张万福《三洞众戒文》已提及此戒。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戒文乃虚皇天尊讲述,为新出家道士所受,故称「初真戒」。十条戒文大致为劝人勿不忠不孝、勿阴贼潜谋、勿杀害生命、勿淫邪败真、勿败人成功等等。每条戒文后附按语,阐述戒文要旨。
蜀道难
长篇小说。张恨水著。1941年10月上海百新书店初版。1944年成都百新书店蓉1版。是讲抗战时期,江东人纷纷入蜀避难。途中,青年职员冯子安与白玉贞小姐邂逅。冯对白一见倾心,百般殷勤。船抵重庆,冯子安准备与白小姐结婚时,白玉贞却已“ 神龙不见尾”……一场爱的梦幻,终成泡影。
西游记
明代中期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我国神魔小说的典范性作品。二十卷,一百回。作者吴承恩。《西游记》是以历史上的玄奘取经故事为题材,经过长期的民间流传,最后由文人作家创作而成的。是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而成。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的巨著。作品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诙谐,别具风格。书一百回,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求道、闯龙宫、搅冥府、闹天宫,表现了热爱自由、敢于反抗精神;八至十三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太宗入冥、刘全进瓜和玄奘奉诏取经,交代取经缘起,起组织情节作用;十四回至一百回是取经正文,写孙悟空等历经磨难,表现了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性格。作品善于描写神话人物,将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动物特性融为一体,合情合理地展现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风格诙谐、幽默,情节曲折、生动。在结构上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依次展开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中篇和短篇,但又处处注意照应。主要人物性格鲜明,但大多数人物接近于漫画形象。语言生动,富于俚趣。杂有一些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色彩,并过分宣扬佛教威力。为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有197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等。
决定藏论
梵名Vinirn!i^ta -pit!aka-s/a^stra 。凡三卷。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论唯有心地品一品,属大乘论部,系瑜伽师地论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品之异译,相当其第五十一卷以下四卷,二者译语相异处不少。本论并无注疏,若将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十三(乃瑜伽师地论意地品之注疏)方便视为本论之解说,依之,本论上中二卷分十门揭明阴、入、界、四谛、因缘、二十二根等六种胜智,下卷广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