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造

- 姓名:陈造
- 别名:字唐卿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高邮(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133年
- 逝世日期:1203年
- 民族族群: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淳熙二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摄郡事,皆有治绩。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官,改淮南西路参议官。自以沉沦州县,无补于世,置之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著有《江湖长翁文集》,陆游为其文集序,称能居今笃古,一洗纤巧摘裂为文、卑陋俚俗为诗之病。明李之藻序亦称其“学赡而笔劲”,“诗则宋诗,文则涉汉轶唐”。《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文则恢奇排奡,要亦陈亮、刘过之流。其他札子诸篇,多剀切敷陈,当于事理。记序各体,锤字炼词,稍伤真气,而皆谨严有法,不失规程”(卷一六一)。文集最初由其子师文刊刻行世,原本已佚,明李之藻于万历间据抄本重刻,与秦观诗文合为一集,今存李之藻刻本、《四库全书》本。近人赵万里又辑有《江湖长翁词》一卷,收入《校辑宋金元人词》。《全宋词》第三册收其词十首。《全宋诗》卷二四二二至二四四一录其诗二十二卷。《全宋文》卷五七四九至五七七○收其文二十二卷。事迹见郑兴裔《荐举陈造状》、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二九。
陈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能改斋漫录
笔记。南宋吴曾作。原为十卷,今本作十八卷。分为事始、辨误、事实、地理、议论、乐府等十三类,大部分为考证。本书征引广博,资料丰富,常为后代治史者引用。但作者附谀秦桧,书中颇有美化秦桧内容,为后人诟病。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著录为二十卷,今本仅十八卷,已佚去“诙谐谈谑”一门,其他各门也有删削之迹。据今人考证,此书甫出,即遭人告讦而毁板,今本为后人删存之本。宋元古籍及《永乐大典》中存有不少逸文。有明抄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间临啸书屋刊本、 《守山阁丛书》本、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墨海金壶》本等。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校点本,取各本校录
书林清话
叶德辉(1864—1927)撰。叶氏毕生致力于古书的收藏和整理研究。该书从大量古书文献中收集有关图书版本知识与历代图书版本的源流、掌故资料,按照其性质分门别类,组织成篇。全书共126篇,每篇皆有篇题,每篇之首,先载明作者自己的见解、观点,然后排列资料作为论据,文中亦时时附以己见,表面看去,似乎类同古代笔记之信手拈来,实际上主题纷繁、观点众多、触角遍及、史料丰富,是一篇篇精巧的有价值的学术札记。著者“通过对古典目录价值的新开发、近代科学方法的应用和中国书史体系的奠定三个方面的努力,建立起了自己的方法论”(徐雁《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全书之组织亦系匠心独运,表现出较强的系统性。这种内容体例和研究方法,在文献学史上尚属首创,对于后来中国书史和古书版本学的研究乃至现代书话体作品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书现通行有1957年古籍出版社铅印本和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均与《书林余话》2话》刻成之后,将所遗漏及新得之资料整理排比而成。书后附录有《书林清话校补》一文。
述异记
南朝齐·祖冲之撰。志怪小说集。十卷。《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均著录。《新唐书》入小说家类。宋后史志不载,当佚于宋。古无辑本,《旧小说》甲集辑八条。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九十条。内容以记述晋宋间鬼怪妖异,灵幻奇闻为胜。《述异记》虽以志怪为宗旨,然内容颇杂。其中如陆机命犬“黄耳”传书故事,并无迷信色彩,且颇为人们所乐道。王仲德出猎遇鹤故事亦不具迷信色彩,虽写动物,也颇有人情。富阳王姓擒“山”故事,表现了不畏凶邪的勇气。
夕堂永日绪论
《夕堂永日绪论》分内外二编,内编主要品评历代诗人及作品,外编主要讨论文法。论诗多独到见解,在文学创作中的文与质、意与势、真与假、空与实、形与神,以及“兴、观、群、怨”等等诸多重要问题上,对于传统的美学思想都有新的发挥和阐述,体现了王夫之的文学思想,收于《船山遗稿》中。
靖海纪事
军事史料书。清初施琅撰。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随郑芝龙降清,康熙间任水师提督,率兵出征台湾。是书系其出征台湾及善后处理诸事的奏疏、告示、祭文以及官方嘉奖文等汇编。凡二卷,共39篇,皆按时序编次。记述了作者出征筹划、澎湖之役、平台湾之留弃、钱粮征收,以及有关清初东南沿海迁界之事等。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刊本、《台湾文献丛刊》本、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王铎全校注本等。
天圣广灯录
又称《广灯录》、《禅宗广灯录》。禅宗史书。北宋李遵勗编。30卷,另有目录1卷。天圣七年(1029),李遵勗献《广灯录》,仁宗赐“天圣”二字并序。本书系增广道原所撰《景德传灯录》而成,收录自释迦牟尼、摩诃迦叶以下西天二十七祖、东土六祖、南岳怀让下十一世、青原行思下十二世约370余人的机缘语句及略传。李遵勗得法于临济宗禅僧蕴聪,为南岳下第九世(《五灯会元》卷十二则编为“南岳下十世”),故对南岳系禅师叙述尤详,马祖道一以后诸师语录几乎全部收录。但缺青原系第一至六世,人物不全,且世系编次较凌乱。编者殁后,其小传及有关机缘语句亦收录于本书卷十八之末。本书刊行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收于《卍续藏》第13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