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燧

- 姓名:张燧
- 别名:字和仲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湖南潇湘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张燧[suì],生卒年月不详,字和仲,明万历举人,肄业于国子监。明代湖南潇湘人。好交友,耽书史。著有 《易筏》,另有《未见编》、《千百年眼》, 多奇言高论,异乎前儒。《易筏》已佚。 《千百年眼》今存。中有易说数条:“子夏易说”、“古易”、“周易举正”、“古人言易不及周公”、“陆秉大衍数解”、“希夷易说”、“龟山不轻解易”、“谯定易学”,等等。对郭京《周易举正》之说, 推崇备至,以为可订今本之失。其中《千百年眼》在当时比较流行,“王夫之谓:‘当时词人,恃此为稗贩之具。’其后阮元亦称其书”。俞樾认为《千百年眼》“网罗散失,渊博精详,因考据行其议论,远可追知几《史通》,近之则赵氏之《札记》,王氏之《商榷》也”《俞樾弁言)》。清人孙点称“其抒写心得,独具只眼处,足令阅者惊其新颖,得未曾有。然核其事实,按之情理,并无一毫偏倚于其间,洵杰作也”。这部备受赞誉的奇书,在晚明颇为流行,由于其内容的“异端”性,被清廷纳为禁毁书,其结果是屡禁不止,迄今颇受好评。目前学界对《千百年眼》的研究,皆因其观点迥异、论说精辟而赞叹不已。
《千百年眼》是一部史论随笔的合集。全书十二卷,511条,其中新义纷呈,体现出作者读史“不为苟同”的风格。又大多言之有据,有些见解确如邹元标《千百年眼序》所说,“起古人相与论辩,亦必心服。”此书上起远古,下迄明季,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科技,还有许多为正史所不载的逸闻轶事。记述具体,议论新奇。正如书名所示,作者想要看透千百年来中国的历史。
王重民先生在《湘潭县志》中查索到张燧事迹:“兄弟皆生富贵,好治生产业,而燧独务友朋,耽书史,不为苟同。”据说张燧常常“命仆载纸笔自随,有省辄识之,虽藩溷不释”。和朱舜水一样,张燧前半生在中国,后半生寓居日本。他是一位博览群书的学者,勇于思考,往往能够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揭示隐微,提出异议。所著书多种,而“《千百年眼》盛传于世”,其价值曾经得到王夫之、阮元等学术大家的肯定。 康熙将此书列为头禁书,自己却终生秉烛攻读不辍。
张燧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近代中国史纲
本书选取的历史事件和叙述结构,看似与市面上通行的近现代史教科书出入不大,但作者旁征博引,极严谨而客观。在少数客观。在少数流露个人喜好之处,聊聊数语,又极传神。 本书自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与国外的交通谈起,简述闳放昂扬之盛世,如何被历史大势扒至“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进而用十九章,七十万言的篇幅,细述偌大一个中国,如何在内外交迫的情势之下,经历了百余年的震荡、动乱及嬗变。作者悉心描摹其间中外力量之角逐、中央和地方权力之消长,及权势人物和社会精英在政治、外交等领域的种种图存在之努力,为读者提供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完整图景。
医林琐语
清代医家陆懋修所著的一部医学随笔集,成书于光绪年间。全书内容广博,涵盖医理探讨、临床经验、药物辨析、医史评述及医德教育等方面。陆懋修在书中力倡“伤寒为百病之祖”的学术观点,推崇张仲景《伤寒论》,主张以六经辨证为纲领诊治疾病,反对滥用温补时风。他对历代医家如朱丹溪、李东垣等的学说多有评议,既肯定其对医学发展的贡献,亦批判后世对其理论的误读与滥用。书中还记载了大量临证验案与用药心得,尤其对温病与伤寒的鉴别、脉诊要诀、药物配伍禁忌等论述精辟。文字简练而意蕴深刻,既展现其深厚的古典医学根基,又体现严谨的实证精神。
人海记
《人海记》,笔记,二卷。查慎行撰,人海,极言人之众多。宋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诗:“憔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诗中人海指京都人口众多,查慎行便以人海代京都。慎行在北京读书、做官三十年,故名其书日《人海记》。《人海记自序》:“余自甲子(1684) 北游太学,又九年举京兆秋试,又十年唱第南宫。其后供奉内廷者七年,从事书局者三年,迨癸已(1713)夏移疾乞归,年已六十有四矣。通计三十年来,客居京师,岁月过半。其间年目阳见,随手缀录,不下数百条,雪窗检点,裒集成卷,命日《人海记》。”有《昭代丛书》本、1989 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本。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经文偈颂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经文偈颂》,中国人所撰佛教文献,作者不详。刊刻於南宋僧人赵智凤主持镌刻的宝顶山石窟大佛湾北岩中部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龛。 该龛变像与变文并举,刻佛前生、现世,因地修行、行孝报恩事迹各六组图像,为高浮雕,宣扬佛难舍能舍,难为能为的种种自我牺牲精神。该龛是全国石窟群中最大的一龛,在石刻造像中变像与变文并举是前所少见的,是研究同类题材造像发展变化的珍贵资料。
华严经纶贯
全一卷。宋代复庵撰。又称复庵和尚华严纶贯。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系就八十华严中七处八会三十九品等内容,所作略说。乃研究宋代禅宗化华严教说之代表着作。内容初举经之品数,次记述澄观之一经三分说,并就题号举出三义、叙述会品之所说等,再次则说明四分、五周因果、十玄六相、四法界等,最后之善财童子则以禅宗之教旨为结语。
八大菩萨经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在本经中,佛陀告舍利弗,若能一心忆念东方之无能胜国善精进吉祥如来、无我国普照如来、善爱国吉祥如来、寂静藏国印捺啰计都特缚惹王如来、离尘国喜功德光自在王如来等五佛名号,或书写读诵讲说,则不堕于恶趣、下贱中,能生长寿天,免于五浊、三灾、八难等,能成就最上道。本经名八大菩萨,乃取经首所列八大菩萨之名(妙吉祥、圣观自在、慈氏、虚空藏、普贤、金刚手、除盖障、地藏)而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