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
  • 姓名:努尔哈赤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
  • 出生日期:1559年2月
  • 逝世日期:1626年9月30日
  • 民族族群:

努尔哈赤(1559年2月—1626年9月30日),觉昌安之孙,塔克世长子,生母为王杲的女儿,姓喜塔腊氏,名额穆齐。生于赫图阿拉女真贵族之家。童年丧母,常遭异母纳喇氏虐待。至青少年时期,家道中衰,靠采集和贩卖山货为生。经常出入于抚顺、叆阳、宽甸、清河等处市肆。交往广,视野阔,通晓蒙、汉文字、语言、风俗习惯,喜读汉文《三国演义》、《水浒传》。曾于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幕下当差3年,精骑射,多智谋,熟谙行军作战方略,颇富军事才干。艰苦人生造就其勤奋、谨慎、机敏和长于思考的品格,故号淑勒(明智之意)贝勒,又有“聪睿王”之美称。万历十一年(1583),明军攻打古勒寨阿台,父、祖死于战乱,明廷以误杀其父、祖,准承袭其父建州左卫指挥使之职,送还尸体,并赏敕书30道,战马30匹,以为善后处理。其不肯罢休,执意坚持父、祖是仇人尼堪外兰所杀,誓死讨回血债,遂以父、祖十三副遗甲起兵,联合萨尔浒城常书等,进攻建州苏克苏护河部,先后克图伦城、嘉班城、鹅尔浑城,终使尼堪外兰授首。继而克灭浑河部。十二年,拔兆佳城,招降董鄂部。十五年,修筑佛阿拉城,建宫室,禁暴乱,戢盗贼,立法制,国政初定。至此建州本部统一。十七年(1589),晋封为建州卫都督佥事。不久,招降鸭绿部,复遣师略长白山诸路。二十一年(1593),大败扈伦、蒙古、长白九路3万联军于古勒山,平定纳殷、朱舍里二部。擒乌拉贝勒之弟布占泰以归。至此,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二十二年,同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喀尔喀贝勒老萨通好结盟,被尊为“神武皇帝”。二十三年,明廷封其为龙虎将军。二十五年,遣弟舒尔哈齐朝贡明都。第二年,又亲自恭贡明廷。以“看边效力”的忠顺模样,博得明廷的好感。随之命弟巴雅喇、长子褚英征服瓦尔喀部安楚拉库。二十七年,命额尔德尼、噶盖在蒙文基础上,创制满文。二十九年(1601),攻灭哈达部。定兵制,创黄、红、蓝、白四旗。三十五年(1607),迎接瓦尔喀斐悠城主穆特黑来附,于乌竭岩重创乌拉部,斩其兵3000人,获马5000匹。继而辉发负约,率兵亲征,彻底克灭。四十一年(1613)春,大败布占泰兵3万,乌拉部亡。此间,又频频向黑龙江下游及乌苏里江流域进军,先后招服东海窝集部赫席赫、俄莫和苏噜、佛纳赫托克索、瑚叶、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马察、乌尔古辰、木伦诸路。强化军事的同时,亦注重经济发展,推广部落屯田和牛录屯田,开矿冶炼,奖励农业,并且将经济与军事有机结合。在原四旗基础上,又增四镶旗,创建八旗制,实行军政合一,形成以旗统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军事、行政、生产,三位一体,用以加强军事实力。顺应形势发展,万历三十一年(1603),将都城由佛阿拉迁至赫图阿拉。为加强政权建设,设理讼听政五大臣,札尔图齐十大臣,分头处理国政。万历四十四年(1616),即汗位,建元天命,定国号大金(亦称后金),上尊号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封四大贝勒,设五大臣,同听国政。派遣扈尔汉等伐取东海萨哈连部36寨,渡黑龙江取11寨,招附使犬、诺洛、石拉忻三路以归,派兵征服库页岛及负险诸岛。至此,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及库页岛等海外诸岛,悉归一统。天命三年(1618)四月,以“七大恨”公开反明,分兵左四旗克东州、马根单两城,亲统右四旗智取抚顺,招降明游击李永芳。陷抚安堡、花豹冲、三岔儿,攻占清河、一堵墙、碱场城。四年三月,明廷以杨镐为经略,坐镇辽阳,督师近10万,并征朝鲜与叶赫援军,分四路合击赫图阿拉。大敌突临,猝变不惊,采取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的战略,败敌四路,灭敌4.5万人,斩将300余员,乘胜连下开原、铁岭,灭掉叶赫。获萨尔浒之战大捷。自此,对明朝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六年,克沈阳、破辽阳、抚辽南,进占辽沈大部分地区,实行“计丁授田”政策,遍置庄园,编丁生产。七年,克广宁、义州,蒙古厄鲁特部来附,喀尔喀五部来归。十年,隳旅顺城,迁都沈阳,始建汗宫。遣喀尔达等征瓦尔喀、卦勒察,又于海州张屯寨大败明将毛文龙。十一年,亲统大军征明宁远城,屡攻不克,伤亡惨重,班师沈阳。八月十一日,背部疮毒突发,医治无效,死于南距沈阳40里之叆鸡堡村。葬天柱山之福陵。初谥武皇帝,清建国后,改谥高皇帝,追尊庙号为太祖。

猜你喜欢的书

木棉谱

木棉谱

一卷。清褚华著。约成于嘉庆年间。诸华,字秋萼(一作“岳”),号文州。上海人。是棉花种植的专著。前部分列引前人关于木棉的记述,并逐一加以考证。主要篇幅讲述棉花栽种技艺,其次叙述采花、轨花、弹花、纺纱、织染以及用具,其他如贸易等也有说明和记述。本书翔实地记载了乾嘉时期上海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的生产和纺织业技术的发展水平,集录并考证了前人关于棉花生产的起源和发展的史料,对研究上海地区的经济史、纺织技术史以及中国棉花生产发展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是对纺织技术家黄道婆有如下记载:“黄道婆,本邑人,流落崖州(今海南崖县)海峤间。元元贞(1295~1296)中,携纺织具归,传其法于乌泥泾(今上海县华泾镇)人,人皆大获其利。婆死,立祠祀之。明张之象复塑其像于宁国寺。今城中渡鹤楼西北小巷内,亦立庙祀之。邑之女红,岁时群往拜礼,呼之曰:‘黄娘娘’。旧传黄道婆能于被褥带帨上,作折技团凤棋局花文。邑人化而为象眼,为绫文,为云朵,为膝襕胸背。明成化(1465~1487)间流闻禁庭,遂织造龙凤斗牛麒麟袍服,而染大红、直紫、赭黄等色。工作胥隶,并缘为奸,一疋有费至白金百两者。弘治改元(1488),首罢之,此种遂绝。”书中还有“闽奥人于三月载糖霜来卖,秋则不买布而止买花衣以归”的记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伤寒舌鉴

伤寒舌鉴

一卷 清张登(生卒年不详)撰。诊法著作。张登字诞先,江苏吴江人。张倬之兄。其父张璐为当时名医,对伤寒颇有研究,著有专书。张登曾与其弟张倬一同参订由其父诠次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对其父的学术思想多有承继。张登认为舌诊为临床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根据其父医案,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于康熙七年(1668)撰成此书。全书共约二万字。书中详列伤寒观舌之法。分为白胎舌、黄胎舌、黑胎舌、灰胎舌、红色胎舌、紫色胎舌、霉酱色胎舌、蓝色胎舌八种,书末附妊娠伤寒舌。全书共载一百二十种舌象图。各有总论,又附图说明,并论述每种舌象经常相兼出现的脉证及诊断意义与治疗方剂。古医学著作往往于诊候之外,兼及辨色聆音,而不及于观舌诊病。其舌白胎滑之说始见于张机的《伤寒论》,但其法陈旧不详,亦未谈及舌胎之区别。杜本的《伤寒金镜录》虽列三十六种舌象图但并不详备,《观舌心法》列三十七种舌象图,然而所述病源芜杂。张登以己之经验,参证《伤寒金镜录》、《观舌心法》二书正其错误,削其繁芜,以成此书。引书为重要的舌诊著作,对舌诊之发展颇有影响。对诊断伤寒证候补益很大。有《张氏医通本》(清光绪十一年),扫叶山房刻本,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找回自己

找回自己

《找回自己》是圣严法师又一本贴近现代人心灵的著作,全书共分四大部分,分别为:“掌握人生方向盘”、“不被自己框住”、“回归内在的声音”,以及“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许多人或许不曾面对过“自己”,不曾认真地审视过那个真实的“我”,而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究竟又是什么? 圣严法师以佛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提出最切实的建议。无论是人生的价值与目的、如何克服执着、如何放下欲望、应有的生活态度、自我成长、忏悔与责任…等,圣严法师都以最生活化的实例、最直接明了的说解,让读者可以立即运用,确实履行。期待在圣严法师的带领下,我们都能真正找到自我,为生命开启新的视野!

黄檗清规

黄檗清规

一卷。清代高泉性潡编修,木庵性瑫校阅。本书仿《百丈清规》之例,叙述隐元隆琦所制定的规则仪式等。隐元主黄檗山法席,后入日本创黄檗宗,故此书称《黄檗清规》。内容有祝厘、报恩、尊祖、住持、梵行、讽诵、节序、书礼法、普请、迁化等十章,并附录佛事梵呗赞、开山预嘱语、塔院规约、古德辑要、法具图。收入《大正藏》。

大乘义章

大乘义章

凡二十卷。隋代净影寺慧远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系一部佛教类书,类聚佛书要目并详释之,以诠显大乘深义。要目分:教法聚、义法聚、染法聚、净法聚、杂法聚等五聚。各聚概依增数法立义门,总揭二百二十二门(缺杂法聚),更设细段而详释之。本书引证赅博,义旨明晰,相当于佛教百科辞书之性质,故历来佛教术语之说明大多引用本书。依续高僧传卷八慧远条载,本书原为十四卷,二四九科。现行本有二十卷本与二十八卷本(义天录)两种。本书对染法聚中烦恼义之阐释,从二障义至八万四千烦恼义共分为三十门。又各篇之法数多从小数逐渐增至大数,每篇分为四门以至八门来解说。此种将佛教术语以法之数别排列说明而成为辞典体裁之作法,不知起自何时。然慧远之师法上即曾著有大乘义章六卷及增数法门(内法数林)四十卷,此事载于续高僧传卷十。此外,天台智顗亦撰有法界次第初门一书,由修禅之立场而建立六十科之法数。上列所述大多与大乘义章之项目相符,准此观之,此种类书颇流行于六世纪前后之佛教界。本书五聚之分类或系根据成实论之发聚、苦谛聚、集谛聚、灭谛聚、道谛聚等观念而来者。

应法经

应法经

佛说应法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即中阿含受法经之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