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循

贺循
  • 姓名:贺循
  • 别名:字彦先
  • 性别:
  • 朝代:东晋
  • 出生地:会稽山阴(今绍兴市)人
  • 出生日期:260
  • 逝世日期:319
  • 民族族群:

贺循(260—319),字彦先,会稽山阴(今绍兴市)人,东晋官吏,著名学者。祖景,减贼校尉,父邵,中书令,为孙皓所杀,徙家属边郡,晋灭吴方还本郡。史称其“善属文,博览群籍,举秀才,历阳羡、武康令,以宽惠称。累官至太常,朝廷疑滞皆咨之。”在晋灭吴后,出任过阳羡令、武康令,因病去职。著作郎陆机上疏荐循曰:“武康令贺循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峻,历试二城,刑政肃穆”。召补太子舍人。晋惠帝时(290—306)任会稽内史,司马睿出镇建康时,任军咨祭酒、太常、左光禄大夫等职。曾参与镇压石冰领导的流民起义。东晋政权初创,多次向他咨询国事,他与顾荣、纪瞻等同受礼遇,成为南方士族的政治代表人物。任会稽内史期间,主持开凿了沟通会稽郡城与钱塘江的西兴运河,提高了鉴湖的排灌效率和水利交通,为时人称道。他能诗文,尤精体传,著有《会稽记》、 《石篑山记》、 《表服谱》、《表服要记》及文集二十卷。太兴二年(319年),贺循去世,年六十。获赠司空,谥号“穆”。


附: 西兴运河——在绍兴城西郭门经过柯桥、钱清、萧山,而到达钱塘江边,起初称为漕渠,由贺循在会稽内史任内主持修凿。因运河从萧山向北,在固陵镇与钱塘江汇合,固陵在晋代称为西陵,以后长期称为西兴,故称为西兴运河。西兴运河通过郡城内东部的都赐堰(即南宋以后的都赐门),进入鉴湖。既可溯鉴湖和稽北丘陵的任何一个山麓冲积扇的港埠通航,也可沿鉴湖到达曹娥江边,实际沟通了钱塘江和曹娥江两条河流,在排洪灌溉和交通运输方面有很大作用。它还联系了曹娥江以东的交通,因为曹娥江以东也有河渠经上虞与余姚江连接,可以直达明州(今宁波)。钱塘江河口由于滩多水浅,江流又变化无常,航行十分困难。因此,从明州经余姚、绍兴而到杭州的航道,长期以来运输频繁,形成了著名的浙东运河。

贺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北宋末正一天师张继先撰述,明初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集。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张继先诗文集,收录文章九篇,诗词歌颂二百余首。诗文内容大多为论述修道理论和修炼方法。卷一收录〈心说〉、〈开坛法语〉、〈答林灵素书〉等九篇散文。其〈心说〉一文论修心之法,宣称:「夫心者,万法之宗,九窍之主,生死之本,替恶之源。与天地而并生,为神明之主宰。」又谓人若能正念静心,守一虚无,即可超尘绝俗;若一念萌动,即坠入轮回之苦。卷二至卷七皆为诗词歌颂。其中有《大道歌》,为张继先进呈宋徽宗之作,歌咏驭神住气为修道之要。又有金丹诗四十八首,皆述内丹法。

清夜录

清夜录

一卷。宋俞文豹撰。此书其它书目均不载,惟《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存目。所记皆宋时杂事,叙事次序较为杂乱。而且所叙之事,在其它书籍中多已见到。明陶宗仪《说郛》第三十八卷载有此书,与《四库全书》采进本相比较,仅多出二、三事,所以此本大约是后人从《说郛》中抄出来的,未必是原书。所记以两宋朝廷政事及文人轶事为多。涉及范仲淹、司马光、苏轼等文人。又多涉及时人诗文创作,如宣和间讽世之谑词、张元昊之名句、范仲淹幕僚求荐之诗等。此外亦评论文学,如赞苏轼之《后赤壁赋》而不同意吕祖谦之评、论制诰之文体而批评“务腴悦而极工巧”之骈文等等,可资参考。其书最早版本是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后又有《历代小史》本、《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广四十家小说本。

戴案纪略

戴案纪略

本书(一册六二面三七、二○○字)不分卷,蔡青筠撰。按同治初年所发生之戴潮春事变,前有林豪「东瀛纪事」(见第八种篇)及吴德功「戴案纪略」(见第四七种「戴施两案纪略」篇)记述其事。此书系作者征访耆旧,增补上述两书而成者;稿本成于民国十二年,今藏鹿港蔡氏本家,前未印行。书用编年体裁,与吴着略似。所可异者,卷首「前言」殆全取吴着「自序」之文,有「不知其何所指而云然」者;他如「添注」凌杂、人名互歧,缺失不一而足。今据传抄本(依稿本影写)排印,书首并刊一著者传略」

四书辨疑

四书辨疑

元陈天祥(字吉甫)撰。十五卷。是书旧刻不著明作者时代姓氏。书中称自宋氏迁江表,南北分隔,才百五六十年,经书文字已有不同,则元初人所撰。“苏天爵《安熙行状》云:‘国初有传朱子《四书集注》至北方者,滹南王公,雅以辨博,自负为说,非之。赵郡陈氏,独喜其说,增多至若干言,是书多引滹南王若虚说。殆宁晋陈天祥书也。’朱彝尊《经义考》云:‘《四书辨疑》,元人凡有四家。云峰胡氏,偃师陈氏,黄岩陈成甫氏、孟长文氏。成甫、长文并浙人,云峰一宗朱氏,其为偃师陈氏之书无疑。’所说当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书主于阙疑,而不贵穿凿。主张“解经义言简理直为贵,使正义不为游辞所乱,学者不为繁文所迷,然后经可通而道可明也”。所列计《大学》十四条,《论语》一百七十条,《孟子》一百七十五条,凡三百七十七条,皆剖析、辨难朱子《集注》。如《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辨曰:“果言善恶皆我师,则天下之人皆为师矣。何必专指三人,亦不须更言必有也。此乃言其只三人行,其间亦必有可为师法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者,非谓择其一人全善者从之,一人全恶者改之也。但就各人行事中,择其事之善处从之,其不善处改之,不求备于一人也。止当随其各有之善从而师之。”有《四库全书》本。

吹万禅师语录

吹万禅师语录

凡二十卷。明代僧吹万广真撰,三山灯来重编。崇祯十六年(1643)刊行。系吹万说法之广录,内容包括卷一至卷二之衡州东禅院、忠州聚云寺等处五会之语录,卷三之普说、小参,卷四之示众、茶话,卷五之法语、入堂、入室、勘辨、问答,卷六至卷七之颂古,卷八至卷九之偈,卷十之佛事、像赞、书问,卷十一至卷十三之诗、歌,卷十四之赋、记、引,卷十五之序、文,卷十六之传、篇,卷十七至卷十八之说,卷十九之缘起,卷二十之杂着等,卷末附录田华国撰之吹万禅师塔铭、至善撰之行状、高仰之所撰重刻全录疏等。吹万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令当时衰弊之禅风为之一振。崇祯十五年,刊行灯来较早期所编之吹万真禅师语录三卷,全称聚云吹万真禅师语录。其后,于重编广录时,大幅度收录之。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一品,咒内间诸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