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

淳于髡
  • 姓名:淳于髡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战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淳于髡,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俳优。生卒年不详。善于辞令,长于论辩。历经齐威王、宣王两朝。在宣王朝,年事已高。《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虽先秦典籍及《汉书·艺文志》等史籍均不载其著述,但淳于髡为“稷下”诸子之一,又为战国一名士。其人“滑稽多辩”,为战国诸子中以滑稽闻名于世者,其与当时许多士人有来往。由淳于髡的活动可以看出战国诸子交往活动情况。诸子文学,有许多即在诸子间诘难、论辩中产生。先秦诸子,首先是思想家,同时也是文学家。


淳于髡虽身世卑贱,但在齐威王初年时已显名“稷下”,身在朝廷,曾以讔语劝齐威王。《文心雕龙·谐讔》曰:“昔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淳于髡不仅身在朝廷,且在“国人莫敢谏”情况下,敢以“讔”面说威王,可见为其所重。《吕氏春秋·壅塞》载:“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


淳于髡曾与孟子交游。《孟子·离娄上》及《告子下》均载孟子与淳于髡之对话。故焦循《孟子正义》卷十五引周广业《孟子出处时地考》云:“……威王八年,使之赵,请救兵。至与孟子相见,年当耆老,而称孟子为‘夫子’,自称曰‘髡’,知年相若也。”从见于记载的俳优来看,他们都是长于文学之人。

淳于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云溪居士集

云溪居士集

三十卷。宋华镇(约1094年前后在世)撰。华镇,字安仁,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元丰二年(1079),进士及第,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其学术大抵以王安石为宗,且与蔡京、章惇等赠答往来,但其介然自重,其人品尚可取。楼觿在集序中称其诗文“精深典赡,遒丽逸发”。其诗文确实才气丰蔚,词条畅达,虽不足与欧、曾、黄、苏比短长,而在元丰、元祐之际,也可自成一家。其平生著作颇丰,原集本有一百多卷,大多佚失。仅存《云溪居士集》三十卷,卷一为赋,卷二至卷十三为古今体诗,卷十四至卷二十七为论、书、启、札子、表、策问,卷二十八为记,卷二十九为铭、序、引、题后、墓志、说、传,卷三十为祭文。是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四库全书》本。

常言道

常言道

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又名《子母钱》、《富翁醒世传》。四卷十六回。题“落魄道人编”,作者姓名和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嘉庆九年(1804)。叙述贪婪悭吝的财主钱士命为了敛财而不择手段,最终财尽人亡的故事。其意在规劝世人行善积德,“把贫富两字看得淡些,宁为君子,勿作小人”。主人公“钱士命”的名字,寓意为“钱是命”,也颇有讽刺意味。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二十卷。作者不详。是书卷首载王洙、王安石、胡宗愈、蔡梦弼等四家序言。书中所采之注不过百家,但为了夸耀繁富,故虚称千家,与事实大不相符。其诗句、篇后之评论,皆为刘辰翁之语。《四库全书》编辑者怀疑此书为高楚芳所编。书中注评真伪错杂,后人多有评论。但有宋以来,以杜诗注释之书很少有专本流传于世,唯此书保存了不少珍贵资料,功不可没,不可废而不传。有嘉靖丙申明易山人校刊本、明靖江王刊本、阳湖孙氏刊本、宋建阳刊小字刘辰翁批点本、涵芬楼藏宋麻沙本、雪根书屋刊本、元麻沙本、明万历中许氏刊本、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等。

三都赋

三都赋

中国古代骈赋。西晋左思作。分《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前二篇假设西蜀公子与东吴王孙争相称颂三国时蜀都益、吴都建业的形势、物产、宫室情况,末一篇则由魏国先生盛赞魏都建设及魏国政治措施,强调立国根本在于政治设施而不在自然条件。写于左思青年至中年时期,据传历时10载。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一作泰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家贫寒,晋武帝时,其妹芬以才名被选入宫,乃举家迁入京师。官至秘书郎。后辞官退隐,专攻典籍。数岁病卒。左思在当时就有文名,但其作品流传下来的仅有赋3篇(《齐都赋》、《三都赋》、《白发赋》)、诗14首。其中以《三都赋》和《咏史》诗最负盛名。

净土生无生论白话浅译

净土生无生论白话浅译

佛教著述。明天台山幽溪沙门传灯和南撰, 清闽鼓山沙门道霈造, 法宣法师白话译,一卷。是论述净土往生无生之作,为《净土三论》之一种。全书立“十门”:(1)真法界门;(2)身土缘起门;(3)心土相即门;(4)生佛不二门;(5)法界为念门;(6)境观相吞门;(7)三观法尔门;(8)感应任运门;(9)彼此恒一门;(10)现未互在门。见载于明《嘉兴藏·续藏》和日本《大正藏》。

金刚经注讲

金刚经注讲

金刚经注讲,二卷,清行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