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履

王履
  • 姓名:王履
  • 别名:字安道,号奋翁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昆山(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332
  • 逝世日期:1391
  • 民族族群:

王履(1332—1391) ,明初诗文作家,画家,医学家。字安道,号奋翁,又号畸叟。昆山(今属江苏)人。他笃志问学,博通群籍,教授于乡里。亦精通医术,尽得金华朱彦修所传。能诗文、工绘事。洪武十六年(1383)秋,年已50余,仍往访华山,凌绝顶,探幽宝,归作图40幅、记4篇、诗150首。幼年时长工张一,随其同访华山,助其完成华山图记。卒年已不可考。著有医书《百疾钩玄》20卷、《医韵统》100卷以及《溯洄集》。他的华山诗,可谓尽得其高奇旷奥之胜。《入山》云:“庐山秀在外,华山秀在里。”《苍龙岭》云:“惊魂及坠魄,往往随风吹。”《宿玉女峰》云:“松林延幽风,倏忽天乐沸。”《入夜闻声、疑风云大作、不敢睡》云:“松底踏碎月,过清寒不支。”《铁锁》云:“伯梁度世无寻处,卷取松风独自还。”《林中遥见白物,疑是白鹿》云:“何当快与刘根约,白玉床前看紫云。”《下山近青柯坪》云:“一涧破秋寂,万松嘘昼寒。”《石棋局》云:“弈仙何处石坪空,细细松风婉婉风。”《玉泉院》云:“昨转希夷洞,傍山两画屏。宿云团滃白,微峭吐寒青。”其描绘景观犹如有声有色的电影。记也是较为出色的散文,同诗一样,具有移步换景的情趣。诗文都可说是他提倡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艺术观的结晶。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道:“自有华山以来,游而能图,图而能记,记而能诗,穷揽太华之胜,古今一人而己。”

王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性与行为

人性与行为

副标题《社会心理学导论》。美国杜威著。1922年出版。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表述了实用主义的伦理思想,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性,是人的天生的生物欲望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产物。道德是帮助人自然生长和发展、适应环境的工具。否认任何形式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由杜威于1918年在斯坦福大学韦斯特纪念基金会上所做的一系列演讲发展而成。详细阐述了杜威关于习惯是“社会功能”的观点,以及诸如习惯、风俗和探究的科学方法这类社会现象既是道德的,也是自然的。这些讲稿后来又被重写、修订和扩充,从而成为杜威有名的著作之一。

性善堂稿

性善堂稿

诗文别集。南宋度正撰。十五卷。正字周卿,合州(今四川合川)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历官国子监丞,累迁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致仕卒。著有《周子年谱》、《夷白斋诗话》等。原有集十五卷,曹彦约为之序,自明以来久佚。今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以类排纂,仍析为十五卷,以还其旧。卷一,五言古诗二十一首,卷二,七言古诗十五首,卷三,五言律诗二十三首、七言律诗四十首,卷四,七律二十二首、五言排律二首,七言绝句三十四首。卷五以下收表、戕、状、奏疏、剳子、书、启、序、记、颂、铭等百余首。其文质实,指陈利弊明晰剀切,“诗品虽不甚高,而词意畅达,颇与朱子格律相近”( 《四库全书总目》)。有《四库全书》本。

明文衡

明文衡

文总集。明程敏政辑。九十八卷。敏政有《篁墩集》已著录。是集乃奉敕撰拟,凡七十六万四千余字。卷首有敏政自序。正文含诏、制、诰 、谥册文、遣祭文一卷,赋、骚各一卷,乐章、琴操等一卷,表牋一卷,奏议三卷,议一卷,论二卷,说一卷,解一卷,辨二卷,原一卷,箴、铭二卷,颂二卷,赞一卷七,策题、问对各一卷,书四卷,记九卷,序七卷,跋、题跋五卷,杂著七卷,传五卷,行状一卷,碑五卷,神道碑十二卷,墓碑三卷,墓志、墓志铭八卷,墓表四卷,哀诔、哀辞、祭文各一卷,字说一卷,补缺二卷。收明太祖,《开科举诏》、宋濂《琅琊游记》、吴纳《文章辨体序题》、苏伯衡《空同子瞽说》、王祎《洛书辨》、方希古(即方孝孺)《民政论》等由明初至弘治期间的散文。悉从《玉台新咏》之例,题作者姓名。唯方孝孺因避靖难文禁,而隐其名,书其字。虽编纂中有一篇占一卷,选文亦非全为当时名篇,而名篇又未尽选入等不合体例,不甚完美之处,然基本反映出明初散文创作成就较高时期,宋濂、刘基等作家作品注意反映现实,传记富于特征,小品精悍警厉,游记清越幽秀之特点;亦反映出台阁派作品表面雍容华贵,实际内容贫乏,散文创作处于低潮时期之情况。故是集特为明初至弘治间颇为重要之选本。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丛刊》本,收一百卷,题目作《皇明文衡》。

近代欧洲外交史

近代欧洲外交史

叙述自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各国的国际外交关系,对不同时期外交关系形成的原因、事件及结果等做了深刻分析。共分四个部分:正统主义时代、民族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国际主义时代。结构清晰,资料翔实,具可读性,是研究欧洲外交关系及有关国际法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胎产心法

胎产心法

二卷。清阎纯玺(生卒年不详)撰。阎纯玺字诚斋,上谷 (今河北宜化)人。雍正中期,官广西左江道。阎氏专攻女科,学验俱富,博采众家,撰成此书。此书以胎前、临产、产后,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为脉法、逐月养胎辨、三禁、胎前疾病三十余种,列方十八门;中卷为脉诀、保产论、难产五因、催生论等,列方五门;下卷为产后疾病四十余种。书中资料丰富,对胎产、临产、产后各种疾病均有论述,并述及优生、胎教、逐月养胎等。文字通俗,论病简约,多为作者经验之谈。所集方论,以多为贵,旧传良方善法,多收其中。然亦不免有不经之说,如产前受胎试验法,试男女胎法,临产之胎杀方位,游神方位,安产藏衣方向及诸般禁忌等,均收集书中。普通丸、散,催生峻烈之品,亦收其中。有雍正八年(1730)刻本,道光四年(1824)庄氏延庆堂重镌本,1911年江苏书局石印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另有沈棪增订的五卷本,名《增订胎产心法》。

春秋经筌

春秋经筌

十六卷。赵鹏飞撰。赵鹏飞字企明,号木讷,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人,宋代经学家。生平不详。除此书外,赵氏还着有《诗故》(已佚)。赵氏认为,说经者拘泥三传,各守师说,多失孔子本旨,所以此书主于据经解经。其《自序》云:“学者当以无传明《春秋》,不可以有传明《春秋》。无传之前其旨安在,当默与心会矣。”赵氏释其书名“筌”字云,“筌”为筌心,而非筌器,“道不可以心囿而可以心求,求经当求圣人之心,此吾《经筌》之所作也。然圣人作经之心安在哉?曰,圣人驭天下之柄,威福而已,……所谓威福者,为褒为贬为功惩,自其赏罚而观之,则贤不肖判然玉石矣。……若夫仲尼,则以是柄寓之空言,褒而伸忠魄,贬而诛奸魂,其文见于片言只字之间,而威福与二帝三王同。”又云:“善学《春秋》者,当先平吾心,以经明经,而无惑于异端,则褒贬自见。”他批评世儒所谓非传则经不晓之论,认为孔子《春秋》寓王道以示万世,绝不可能“故为是不可晓之义以罔后世”。可见其学仍是秉承的啖赵及孙复“弃传求经”之衣钵。但与啖赵之流不同的是,赵氏认为三传虽固不足据,“然公吾心而评之,亦有时得圣意者”。现存残宋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