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
  • 姓名:威廉二世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柏林
  • 出生日期:1859年1月27日
  • 逝世日期:1941年6月4日
  • 民族族群:

威廉二世(德语: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生于柏林,卒于荷兰多伦。1888年6月,在祖父威廉一世和父亲弗里德里希三世先后去世后,继位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年幼时曾是O.von俾斯麦的崇拜者,即位后却反对俾斯麦的谨慎外交政策,主张大力快速扩张。但俾斯麦并不将威廉二世放在眼里,二人的冲突加剧。1890年,威廉二世迫使俾斯麦辞职。后来,他先后任命L.von卡普里维、C.霍亨洛埃-谢林格斯菲尔斯特和B.von比洛为首相。20世纪初,威廉二世希望建立可以与英国相媲美的德国海军,跻身世界大国行列。1897年与1900年,威廉二世批准新海军方案,实行提尔皮茨计划,企图借此与英国的海军力量比肩。这与俾斯麦尝试跟英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政策背道而驰。


威廉二世生性冲动鲁莽,屡次为德国带来外交危机。1905年3月31日,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丹吉尔,并表示支持摩洛哥独立,公然挑战法国在摩洛哥的影响力。他赞成摩洛哥独立的言论,导致了德国与法国之间的摩擦。1911年7月,威廉二世派出“豹号”战舰到摩洛哥港口阿加迪尔,宣示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这再次恶化了德国与法国的关系,并使英国、法国站在统一战线上。1908年,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威廉二世,他想借此机会宣扬德国与英国的友好关系,却因此冒犯了英国、法国、俄国及日本。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A.F.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身亡。威廉二世支持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从而揭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幕。大战期间,威廉二世的权力被军队指挥者P.von兴登堡和E.鲁登道夫架空。1918年,德军大势已去,失败已成定局。威廉二世转而支持停战。十一月革命爆发后,德国境内起义叠起,许多邦国的国王被迫退位。11月9日中午,帝国最后一任首相巴登的马克斯亲王宣布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国寿终正寝,正式结束了霍亨索伦王朝在普鲁士的400余年统治。11月10日,威廉二世乘火车越过边境,流亡荷兰。1919年初,《凡尔赛和约》缔结后,宣布威廉二世为战犯,但荷兰政府拒绝引渡他。他在荷兰的多伦购买了一座乡间别墅,1920年迁入。1941年,在多伦逝世,享年82岁。


在政治之外,威廉二世也曾积极推进艺术和科学方面的发展,赞助成立了威廉皇帝协会,还试图改革普鲁士的中学教育系统。

威廉二世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纪文达公遗集

纪文达公遗集

诗文别集。三十二卷。清纪昀撰。初刊于嘉庆年间。《纪文达公遗集》含诗文各十六卷,分上下两编。上编文十六卷,第一、二卷为赋,第三卷为雅颂,第四、五卷为摺子,第六卷为表、露布、诏、疏,第七卷为论记,第八、九卷为序,第十卷为跋,第十一卷为书后,第十二卷为策问、书,第十三卷为铭,第十四卷为碑记、墓表、行状、逸事,第十五卷为传,第十六卷为墓志铭、祭文,共计文三百多篇。下编诗十六卷,计经进诗八卷,古今体诗六卷,馆课试一卷,我法集一卷,共计诗一千多首。《纪文达公遗集》文多序传铭赋之类应酬文字,反映现实不多,但因其作者广通博学,其文亦名章错出,精义微言,不袭时俗,字字可珍。尤以卷八、卷九序为最佳,考证源流,辨章学术,多与四库提要相发明。纪昀诗较文有名,直而不亢,婉而不佻,抒写性灵,酝酿深厚,不求奇诡,而恢然有余。而中年谪戍塞外后,所作乌鲁木齐杂诗百六十首,韵节和雅,无愁苦之音,尤为难能可贵。如《秋海棠》、《西瓜》,前者清词丽句,后者盛赞哈密瓜之甜美,怡然自乐之情现于纸上。《纪文达公遗集》有嘉庆十七年(1812年)刻本。《纪晓岚诗文集》,民国六年(1917年)上海华普书局排印本,系近人汤寿潜据《纪文达公遗集》选编,合上下两编都为八卷。

中西经星同异考

中西经星同异考

一卷。清梅文鼎撰。文字尔表,宣城人。与其兄文鼎皆精研历算。是编将古传隋丹子《步天歌》与利玛窦《经天该》相比较,其星座有无,恒星数目,彼此多有不合。梅氏据南怀仁《仪象志》所载星名,依 《步天歌》之次序,将中西经星之异同,分行详注其下。

玉照新志

玉照新志

宋王明清著。六卷。《玉照新志》是南宋学者王明清撰写的一部笔记,成书时间为庆元四年(1198)。《玉照新志》的内容,以北宋后期的朝野旧闻为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北宋朝廷腐败,权臣误国,百姓苦于战火,流离失所的情景。王明清在书中对北宋后期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记载颇为详实,一个具有特色的地方是,笔记中收入了一些前人逸作,如安尧臣《谏取燕云疏》、李长民《广汴都赋》、姚平仲《拟劫寨破敌露布》等诸篇,皆为首次见全文于此笔记中。因此,《玉照新志》对于研究北宋后期的政治、军事、社会情况来说,较之其他笔记史料,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明沈士龙刊本、《宝颜堂秘笈》本、 《四库全书》本作六卷,山塘汪氏影元抄本、 《学津讨原》本、涵芬楼辑《宋人小说》本作五卷; 《唐宋丛书》本、 《说库》本则作四卷。

医略十三篇

医略十三篇

内科著作。清蒋宝素撰。十三卷。宝素,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幼承家学,后拜王九峰为师,钻研《内经》、《难经》、《金匮》等医学经典,著《医略》八十七卷。本书为其中“六淫门”,载文十三篇,故名。刊于道光二十年(1840)。每篇一卷,分别对风、寒、暑、湿、燥、火以及疟、痢、霍乱等病的辨证治疗作了简要论述,书末附有“人迎辨”、“关格考”两篇。每论一病先引其父《椿田医话》,次录其师《九峰医案》,并广引各家之说,参以己见,理论联系实际,可供临床参考。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

无闷草堂诗存

无闷草堂诗存

近代诗集。5卷。林朝崧著。1931年由作者堂弟林献堂刻印。1960年2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再次印行。卷首有傅锡祺《序》、林献堂《序》、林资修《序》及苏大山、王竹修等人题诗。正文录诗共计712首。按编年体编次。卷1收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二十六年(1900)诗172首。卷2收光绪二十七年(1901)至三十一年(1905)诗200首。卷3收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宣统二年(1910)诗121首。卷4收宣统二年至1912年诗168首。卷5收1914年至1915年诗51首。又附录词58首。其诗词以咏怀叙事之作为多。林献堂《序》称“作者务为雅俗共赏之音”,故“含思宛转,托兴绵渺”。

唐大和尚东征传

唐大和尚东征传

又名《过海大师东征传》、《鉴真和尚东征传》,中日两国关系史、海上交通史、文化交流史重要著作。真人元开著。版本有钞本日本观智院本(甲、乙)、《群书类丛》本、高山寺本等,以及刊本戒坛院本,北川智海本、《大日本佛教全书》本等。中国曾于民国11年(1922)刊行《东征传》铅字本。中华书局于1979年出版了以《群书类丛》本为底本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汪向荣校注。真人元开(722—785),即日本奈良时代的文学家淡海三船,赐姓淡海真人,又称元开,为日本皇族。他曾亲受鉴真化导。779年,受随鉴真东渡的僧人思讬等请托,撰成本书。本书不分卷,中文注释本约7万字,主要叙述了鉴真5次失败了的东渡尝试和第6次成功的东渡。其中按叙述鉴真的活动可分为4方面内容:1.鉴真在东渡之前的宗教活动。2.鉴真6次东渡中的航海和宗教活动等。3.鉴真赴日后的传教活动等。4.作者悼念鉴真的几篇诗作。在叙述鉴真6次东渡中的航海活动中,记载了丰富的海上交通及其有关的资料,对当时主要港口、航路工具、航海技术与海上经历、均有详细记载与描述。作者撰写时,与鉴真有关的许多人物健在世上,故本书叙事详尽可靠,记物清晰明了,文字生动流畅,对研究中日文化交流,中国与日本及南洋各国海上交通、中日两国的航海史、均属不可缺少要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