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

- 姓名:陈子龙
- 别名:字卧子,号轶符
- 性别:男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华亭(上海松江)人
- 出生日期:公元1608
- 逝世日期:1647年
- 民族族群:
陈子龙(公元1608—1647年),明代文学家。字卧子,号轶符,又号大樽。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初,他参加了以张溥为首的复社,又与夏允彝、徐孚远、周立勋等人结幾社,与复社相呼应。崇祯十年(1637)进士。在国事日非的情况下,他颇注意经世致用之学。崇祯十一年,编纂《皇明经世文编》。崇祯十二年整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福王时任兵科给事中,屡次进谏,不听,辞职还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事败,避匿山中,想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械送途中,乘隙投水死。清乾隆中谥忠裕。著有《幾社稿》、《陈李倡和集》、《属玉堂集》、《平露堂集》、《白云草》、《湘真阁稿》、《三子诗稿》、《焚余草》。清人王昶编为《陈忠裕全集》。
他的诗学观,仍然提倡复古。但复古的内容与七子有所区别。一方面,他所提倡的复古就是要对已经完备的体格、音调认真揣摩、学习,另方面,他认为诗作的寄寓、丰姿、色彩因“出致人工”的不同而“各不相借”。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认为“作诗不足以导扬盛美,刺讥当时,托物联类而见其志”,“虽工而余不好”。因而他不少诗作能面对现实,有感而发。《辽事八首》揭露明军面临战事,依旧“红袖军中歌舞遍”。诗人无限悲愤地写道:“今日东方声问断,盈盈极目使人愁。”《白靴校尉行》有力地抨击了宦官窃弄权柄、误国害民。诗人对社会动乱下人民的困苦,常常流露出他的同情心,如《小车行》。明亡后,他的诗歌感情更加炽热,如《秋日杂感》10首倾吐了眷念祖国的悠悠情思。
陈子龙诸体诗作中,七古和七律较优。他的七古,既象岑参一样,善于以浓烈的色彩、奔放的气势、急促的音调描绘奇异壮美的景物,如《蜀山行》、《高梁桥行》、《大梁行》等,又象李颀那样,善于着意刻画各具特色的人物肖象,如《赠孙克哉》、《匡山吟寄灯岩子》、《寄献石斋先生》等。朱隗评其七古“直兼高、岑、李颀的风轨”。但是其七古时有构思较为单调的毛病。他的七律清丽沉雄,既能表现瑰丽雄奇的意境,又浸透着诗人郁勃的愁绪,即使诗中有丽语,也能显出“韵远思深”的特点,与那种仅有翡翠兰苕的绮丽诗风显然有别,如《高邮州》、《都下杂感》、《晚秋杂兴》等都是如此。
他亦善词。词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细腻地描绘男女之间的离情别恨,如〔浣溪沙〕《五更》、〔踏莎行〕《寄书》、〔少年游〕《春情》、〔玉蝴蝶〕《美人》等篇。据今人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考证,陈子龙早年与柳如是有爱情关系,过往甚密,他的一些词作倾吐了对柳如是的爱慕之情,可备一说。二是表现了明亡后怀念故国的情思,如〔小重山〕《忆旧》、〔柳梢青〕《春望》、〔天仙子〕《春恨》、〔江城子〕《病起春尽》等。陈子龙词在艺术上也颇有特色,一是立意深远、寄寓含蓄;二是善于运用清丽语言及各种修辞手法,将不可捉摸的事物形象化为可以意会的动态图画。近人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评其词说:“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他亦能文。有些篇章写得峭拔劲健。
猜你喜欢的书
波罗探案集
波罗探案集【Poirot Investigates】又译作:首相绑架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23年发表了一系列以波洛和黑斯廷斯为主角的短篇故事,连载于英国《The Sketch》杂志,次年选编了14篇,集结成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首相绑架案》。
袁中郎全集
《袁中郎全集》,24卷,明袁宏道诗文集。袁宏道 (1568−1610), 字中郎,亦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石头道人。明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宏道少年即能文,结文社于公安城南,自为社长。21岁举于乡,25岁成进士,先后两次出仕,曾官吴县知县、顺天府学教授、国子助教、礼部主事,乞假归;复职后,又调任吏部主事,升员外郎,终以郎中归里,只活了43岁。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文名,世称“公安三袁”,三袁中以其成就最大。中郎为“公安派”创始人,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其诗文颇不满前后七子拟古之风,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内容多写闲情逸致,风格真率自然。间亦有批判现实之作。《四库全书总目》云:“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又复靡然而从之。”有明崇祯二年(1629)武林佩兰居刻本。今人钱伯城著有《袁宏道集笺校》,诗文均按年按集重编,颇多考订,又附录辑佚、传记、题跋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另,今人任访秋著有《袁中郎研究》,分上下二编。上编为论述,下编为年谱。年谱中已将诗文一一编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
眼科锦囊
眼科著作。4卷。本庄俊笃(士雅)撰,成书于日本文政十二年(1829年)。此书首述作者发明之说;次论内、外障之证治,终揭眼科常用之方。作者力排五轮八廓之说,推崇西洋医学之解剖生理知识及眼病检查方法。指出: “近视为眼面凸隆,远视为眼面扁平,物像不能正常投影至视网膜所致。”将内障、外障分为真证、附证予以阐论,介绍症因、治则、方药均较详明。此外,并介绍治疗眼疾的一些特殊方法,如催吐、㗜鼻、灼艾法及放血灌水等。并指出“温泉害目”及摄生禁忌等。书末载眼科常用方剂凡115首。现存日本天保二年至八年(1831~1837年)芳润堂刊本,我国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上海福瀛书局刊本等。
群经补义
五卷。清江永撰。此书又名《读书随笔》。原取《易》、《书》、《诗》、《春秋》、《仪礼》、《礼记》、《中庸》、《论语》、《孟子》连同《周礼》共十经随笔诠释,未附杂说,共为十二卷,其门人戴震取《周礼疑义举要》七卷别为一书刊行,其余九经改为《群经补义》。此书考稽经传,敢于突破前人旧说,补注疏所未及,辨析精核,考证赅洽,对经文注义均有发明,足补注疏所未及。然对郑玄诸经正义则失矫枉过正。现存有《读书随笔》(含《周礼疑义举要》七卷,、《群经补义》五卷)二种,一种为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一种为清抄本。
异部宗轮论疏述记
唐窥基著。一卷。对《异部宗轮论》的注释。在关于小乘二十部派历史和教义的释文中,引用不少资料,对研究部派佛教有重要价值。作者在序中说:“今我亲教三藏法师玄奘,以大唐龙朔二年七月十四日于玉华宫庆福殿重译斯本(指《异部宗轮论》)。基虚簉译僚,谬参资列,随翻受旨,编为《述记》。”可见其内容直接来自玄奘传授。
幻住明禅师语录
清尚等编。卷首收序;卷一收住邻水县仙人山观音禅院语录、住万县兴隆禅寺语录;卷二收小参、茶话、示众、机缘、颂古、联芳偈。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