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谦

道谦
  • 姓名:道谦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建宁府开善道谦禅师,本郡人。初之京师依圆悟,无所省发。后随妙喜庵居泉南,及喜领径山,师亦侍行。未几,令师往长沙通紫岩居士张公书,师自谓:「我参禅二十年,无入头处。更作此行,决定荒废。」意欲无行。友人宗元者叱曰:「不可。在路便参禅不得也去,吾与汝俱往。」师不得已而行,在路泣语元曰:「我一生参禅,殊无得力处。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应去?」元告之曰:「你但将诸方参得底,悟得底,圆悟妙喜为你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可替底事,我尽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须自家支当。」师曰:「五件者何事,愿闻其要。」元曰:「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驼个死尸路上行。」师于言下领旨,不觉手舞足蹈。元曰:「你此回方可通书。宜前进,吾先归矣。」元即回径山,师半载方返。妙喜一见而喜曰:「建州子,你这回别也。」住后,上堂:「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如何是密付底心?」良久云:「八月秋,何处热?」上堂:「壁立千仞,三世诸佛,措足无门。是则是,太杀不近人情。放一线道,十方刹海,放光动地。是则是,争奈和泥合水。须知通一线道处壁立千仞,壁立千仞处通一线道。横拈倒用,正按傍提,电激雷奔,崖颓石裂。是则是,犹落化门到这里。壁立千仞也没交涉,通一线道也没交涉。不近人情,和泥合水,总没交涉。只这没交涉,也则没交涉。是则是,又无佛法道理。若也出得这四路头,管取乾坤独步。且独步一句作么生道?莫怪从前多意气,他家曾踏上头关。」上堂:「去年也有个六月十五,今年也有个六月十五。去年六月十五,少却今年六月十五。今年六月十五,多却去年六月十五。多处不用减,少处不用添。既不用添,又不用减,则多处多用,少处少用。」乃喝一喝曰:「是多是少?」良久曰:「个中消息子,能有几人知?」上堂:「洞山麻三斤,将去无星秤子上定过,每一斤恰有一十六两,二百钱重,更不少一牦。正与赵州殿里底一般,只不合被大愚锯解秤锤,却教人理会不得。如今若要理会得,但问取云门干屎橛。」上堂:「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撞倒灯笼,打破露柱。佛殿奔忙,僧堂回顾。子细看来,是甚家具?咄!只堪打老鼠。」上堂:「诸人从僧堂里恁么上来,少间,从法堂头恁么下去,并不曾差了一步。因甚么却不会?」良久曰:「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摘自:五灯会元 - 宋·普济】

道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广平府志

康熙广平府志

(康熙)广平府志二十卷,(清)沈奕琛、申涵盼纂修,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刻本。沈奕琛《广平府志》跋云:「余以乙卯(清康熙十四年)夏移守兹土,爱请于太史随叔申公、柱史元著宁公,达于大司空治宁冀公,将举旧志而一新之。太史氏遂慨任其事,上下千百年间,以纂修举笔,进退古今,手编授梓,不三月,竣厥事。如余渺识,即参义类,佐去取,于金志无裨也,因诠上诸大夫序而读之。」此志内容包括星野、沿革、疆域、建置、山川、古迹、学校、坛祠、田赋、河渠、风土、兵纪、封爵、秩官、宦迹、选举、人物、艺文、灾祥、杂志等。此志卷首载魏裔介、潘世晋、宁尔讲、涵盼等所撰的4篇序,卷末载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沈奕琛所撰广平府志跋。"

太上灵宝老子化胡妙经[敦煌本]

太上灵宝老子化胡妙经[敦煌本]

简称《灵宝化胡经》。唐《化胡经》传本之一。S.2081。一卷。首残尾全。有标题,存一百三十八行。此经与十卷本《化胡经》不同之处,在于将讲说道法、教化胡人者,由老君改为天尊,行文用语亦接近道教灵宝系经典。《正统道藏》未收。

木人剩稿

木人剩稿

木人剩稿,五卷,清弘赞编,开沩录,程化龙序,依驹本印。

维摩经义疏

维摩经义疏

凡五卷。日本圣德太子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六册。阐释维摩经之文义。初释经名,以维摩诘为已登正觉之大圣,次将经文分为三部分,佛国品至菩萨品为序说,文殊师利问疾品至见阿閦佛品前半为正说,见阿閦佛品后半至嘱累品为流通说。本书多参酌僧肇之注维摩诘经等,并援引僧肇、道生之说,此外亦列举己说。与法华、胜鬘二疏合称‘太子三经疏’。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亦称《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经》,简称《文殊赞法身礼》、《文殊法身礼》。密教经典。唐不空译。一卷。说文殊赞佛四十一礼。前附不空经序(奉进表),题注“此礼出《大乘一切境界智光明庄严经》”。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

蚁喻经

蚁喻经

全一卷。北宋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内容以世间良医具有四法成就比喻如来以四谛法疗治众生诸病。世之医王所具四法为:(一)善知病,(二)善知病源, (三)善知病之对治,(四)善治病已,更知断除病源。如来出现世间,亦如世间医王,善能阐说苦、集、灭、道四谛之法以疗治众生,令断除生死根本而得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