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居正

薛居正
  • 姓名:薛居正
  • 别名:字子平
  • 性别:
  • 朝代:北宋
  • 出生地: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 出生日期:912年
  • 逝世日期:981年7月12日
  • 民族族群: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史学家。自幼好学,有大志。后唐清泰初年,举进士不第,著《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后晋天福中,华州帅刘遂凝辟为从事。开运初,迁右拾遗。后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知制诰。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弘文馆学士,判馆事。六年,使沧州更定百姓租赋。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判吏部铨。宋初,迁户部侍郎。宋太祖亲征李筠及李重进,判留司三司,出知许州。建隆三年,人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乾德初,加兵部侍郎,以本官参知政事。五年,加吏部侍郎。开宝五年,兼淮南、湖南、岭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事,又兼判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监修《五代史》。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太平兴国初,加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随宋太宗平晋阳还京师,进位司空。六年,因服丹砂中毒而卒,年七十。赠太尉、中书令,谥文惠。居正好读书,为文敏赡,落笔不能自休,著有《文惠集》三十卷(《通志·艺文略》八署作《薛居正集》三十卷),今已佚。《全宋文》卷一一收其文三篇。事迹见《隆平集》卷四、《东都事略》卷三一及《宋史》卷二六四本传。

薛居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钦定盛京通志

钦定盛京通志

《盛京通志》130卷。康熙二十三年(1684)奉天府尹董秉忠奉敕纂修,为32卷。雍正十二年(1734)奉天府尹吕耀曾等再修,为33卷。乾隆元年(1736)宋筠等将此书又增修为48卷。十二年、四十九年乾隆皇帝又亲自令大学士汪由敦、阿桂等人两次纂修,增纂为130卷,定名为《钦定盛京通志》。其内容包括盛京地区的坛庙、宫殿、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山川、城池、关邮、津梁、田赋、户口、职官、选举、学校、兵防、圣制、京城、山陵等,集中记载了满族入关前帝王后妃的活动,及入关后历朝皇帝来此祭祖的情形,对研究爱新觉罗家族史和东北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书目前流传的版本较多,有咸丰二年(1852)重修的48卷本和1917年袁金铠重印的乾隆四十九年修130卷本。

西游补

西游补

长篇神魔小说。清董说著。十六回。说字若雨,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少补弟子员,应考落第,乃受业于复社主将张溥,并注名复社,于时弊多所抨击。明亡后绝意仕进,落发为僧,更名南潜,号月函。写唐僧师徒过火焰山之后,孙悟空为鲭鱼精所迷,欲借秦始皇“驱山铎”使用,在青青世界万镜楼中见到古今之事,并当了半日阎罗天子,后得虚空主人一呼,始离梦境,寻着师父,化斋而去。崇祯间刊本,题“静啸斋主人著”,实为董说所作。据刘半农考证,此书作在明亡以前,作者年仅二十一岁,时值崇祯十三年。本书除崇祯间刊本外,尚有空青室刊大字本、申报馆排印本、北新书局排印本等。一九五五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崇祯本影印出版,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用前亚东图书馆的纸型印行,校以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并附刘复所撰《若雨传》。

王心斋语录

王心斋语录

此《王心斋语录》选自日本永嘉元年和刻本《王心斋全集》,分上、下,分别为《全集》卷二、卷三。王艮(1483年7月20日-1541年1月2日),原名王银,字汝止,号心斋,明朝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思想家王阳明弟子,泰州学派创始人。

八识规矩通说

八识规矩通说

八识规矩通说,一卷,附六祖大师识智颂解,明德清述,即性相通说卷下,(卷上在七六套)出梦游集卷四十六,古本卷三十四。嘉续三八重出,本藏甲三二梦游集原缺。

天台四教仪

天台四教仪

全一卷。又作四教仪、谛观录。高丽僧谛观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宋初,谛观应吴越王之请,携带天台三大部至我国,投于螺溪义寂门下,深研天台之学,十年后示寂,同门于其故箧中,发现本书,为研究天台教义大纲与观心(实践修行)要略之入门书。内容系删补灌顶之‘天台八教大意’而成,以法华经信解品之譬喻与涅槃经之五味、华严经之三照等譬喻为中心,判别天台五时,及顿、渐、秘密、不定等化仪四教,并略述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之名义、教说、行人、行位、证果等,复以摩诃止观之二十五方便略述圆教之十乘观法。其后智旭以本书观点过于简略,乃萌发述作‘教观纲宗’之动机。本书之注释书极多,历来以宋朝从义之四教仪集解三卷、南宋元粹之四教仪备释二卷与元朝蒙润之四教仪集注三卷为本书三大注释书。

四念处

四念处

四卷,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先明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不可宣说。次明四悉檀因缘故,亦可得说,乃约生生等四句,各明四门,四念处,三十七品,因行果位,差别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