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献

- 姓名:陈公献
- 别名:字良谟
- 性别:男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广陵(今扬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陈公献,字良谟,广陵(今扬州)人,生卒不详,生活于明末清初。生于武将世家,生而膂勇,精武技、兵法、黄老之术。后潜究六壬,成一代六壬大家。著有《六壬心印赋》注、《六壬指掌赋》注、《大六壬会纂》等。 安徽程翔云于[清]顺冶庚寅(一六五0)遇陈公献,程氏虽已潜心鑽研六壬术二十多年,对陈氏六壬术之精深甚为折服。遂将陈氏《六壬心印赋》注、《六壬指掌赋》注、《大六壬会纂》三种,及以陈氏六壬占验课案为基础,附上程氏及庄公远的六壬占验课案,辑成《大六壬占验指南》一卷,再加上庄公远《大六壬神煞指南》一卷,共辑成《大六壬指南》五卷。
陈公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红书
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红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红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红书》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自我实验”,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深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红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时光之书”,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让世人可以看到荣格是如何在他生命中的特殊时期修复了他的灵魂,继续研究心理学,从而成为一代大师。不论是它在荣格一生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还是作为一件艺术品,《红书》的出版都堪称一个里程碑。
最后的将军
「他忍辱後退了一小步,日本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没有德川庆喜的自我克制,就没有明治维新的灿烂花朵……。」 德川庆喜少年时代接受严格的武士教育,但随著西方船舰的叩关,欧风自然影响了他。他接受欧洲文明,敬佩华盛顿,崇拜拿破仑;生活上他偏爱西餐,喜欢照相,性情执拗,爱好女色……。 卷入幕末的政治漩涡之後,德川庆喜逐渐适应,以其辩才无碍的天份、缜密的思虑,在整个「倒幕勤王」的大势中,入主德川家。虽然成为第十五代将军的他,终究无法力挽狂澜,振兴式微的幕府,但身处历史变局的德川庆喜,却能在关键时刻选择自我克制向後退了一小步,自此,在德川庆喜这位最後将军的身影下,日本终於得向前迈进一大步,走向灿烂的未来……。 「明治维新」是日本迈向现代化的起点,也是英雄豪杰各领风骚、各显本领的时期。司马辽太郎的生花妙笔,刻划豪杰们的心路历程,震撼人心值得一读。
玉斗山人集
元代诗文别集。3卷。王奕(或作王弈)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王奕原撰有《斗山文集》12卷,《梅岩杂咏》7卷,今均未见传本。今存《玉斗山人集》3卷原名《东行斐稿》,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乡人陈中州所刊,佚去诗4首,而补入遗文2篇,并改今题。原书卷1-2诗文错杂混编,卷3为词。卷末附遗文2篇,还收有明人李梦阳、费宏等的有关诗篇,及陈中州所撰《斐稿板成告墓文》。从体例上看,今本《玉斗山人集》3卷无疑是拾辍残丛而混编成书。王奕的诗文都比较质朴,甚至失于粗糙,但往往直抒胸臆,颇有感人之笔。如《和元遗山诗》10首、《谢叠山先生己丑九月被执北行闽士以诗送之倚歌以饯》2首,都受到诗论家的注意,尤其是后者,格调高昂,感情炽热,在沧桑之感衬托下,更使人执著于友情。可见王奕的诗文不以辞藻、格律见长,而以气韵称胜。他集中的诗文不时流露出以胜国遗民自居的心境,但对于新朝确立的现实又并无怨尤,这一矛盾是许多同时代人都曾有过的,也是他与谢枋得等人的区别。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凡十卷。又作应庵和尚语录。宋代应庵昙华撰,守诠等编,孝宗乾道二年(1166)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内容包括卷一至卷六之住妙严禅院、住天童山景德禅寺第十四会之语录,卷七至卷九之法语、书,卷十之颂古、真赞、偈颂、佛事等,卷末附录塔铭、祭文、松源和尚普说等。
增慧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大慧菩萨住于须弥山顶,由童子相菩萨之请,说此咒。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全一卷。又作梵志頞罗延问种尊经、梵志问种尊经。东晋竺昙无兰译于太元六年至二十年(381~395)。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頞波罗延婆罗门(梵Assala^yano )与五百婆罗门人至祇树给孤独园,诘问世尊有关种姓平等、自性清净之论说,世尊遂以入溪洗垢、王得贤臣,及火、出生、日月、父母合会等之譬喻,解说人生而平等,惟以所行之善恶为贵贱之别。本经为中阿含卷三十七阿摄和经之别译,内容亦相当于南传巴利文中部(Majjhima nika^ya)之第九十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