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慧觉

一行慧觉
  • 姓名:一行慧觉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313年
  • 民族族群:

一行慧觉(?-1313年)凉州人,俗姓杨,西夏高官的后代,精通显宗和密宗,融会华严圆融之旨,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其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大约在蒙古国时出家为僧,修道于贺兰山云岩慈恩寺,法名慧觉,主修密宗和禅观,为西夏遗民重刻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作序等。第二,慧觉来到洛阳,从龙川修习华严,对法性圆融的理解已达到极高的境界。后留居白马寺,协助龙川修葺释源,并随大师去大都从事校经,被授“宗密圆融大师”号。第三,慧觉受永昌王延请和奉太后诏,多次到凉州等地进行佛事活动,弘法建寺,教化民众。在此期间,慧觉出任河南僧录和洛阳白马寺第三任释源宗主,辑录《华严忏仪》。慧觉的活动为蒙元时期佛教传播和白马寺的兴盛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西北和中原佛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望。《故释源宗主宗密圆融大师塔铭》这样评价慧觉“学究方等兮道贯圆融,殊途交骋兮独踽厥中。生不累有兮死不沉空,叶落归根兮体露金风。铭贞石兮閟幽宫,惟德音兮昭无穷。”

一行慧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鹄湾文草

鹄湾文草

《鹄湾文草》是明末著名文人谭友夏之《谭友夏合集》中的文集部分,以明崇祯初年沈春泽刻本为底本。《鹄湾文草》是其创建的“竟陵体”的代表作之一,其文体杂书信、序、游记、墓志铭、文传等。“竟陵体”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温热论笺正

温热论笺正

温病学著作。1卷。清·叶桂原著。陈光淞 (根儒)笺正。成书于1915年。陈氏推崇叶天士《温热论》,但认为前人的一些注释不够理想,遂逐条加以笺正。作者的宗旨为:“笺叶氏之正,正诸家之失”,全书分析比较精细,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局限和片面的观点。本书现存1916年扫叶山房石印本。1916年遗经堂石印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

辨疑志

辨疑志

陆长源,字泳之,吴人。曾任汝州刺史,徙宣武节度使行军司马。能诗,曾和孟郊唱和。是书在《中兴馆阁书目》有著录,该书概括其内容为“辨世俗流传之谬”。从仅存的十条佚文来看,它与《冥报记》、《纪闻》等书正好相反,是破除迷信的。它批评僧道犯戒,揭露僧道的欺诈骗人行径,这在当时宗教盛行、志怪蜂起的时代,难能可贵。故是书在唐代小说中可谓异军突起,别树一帜了。中唐陆长源的小说集《辨疑志》,批驳怪诞虚妄之说,是对当时流行的小说志怪主题的否定,但其写作意图又是来源于小说实录"阙史"的传统。是书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太平广记》,今据《太平广记》整理。

越史通鉴纲目

越史通鉴纲目

越史通鉴纲目,正式称《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越南史书。阮朝潘清简主持编修。1856年(嗣德九年)起编修,至1884年(建福元年)成书。采编年体,用汉文撰写。共五十三卷。全书卷首一卷;前编五卷,记述从传统的“雄王时期”至“十二使君”(967年)为止的历史;正编四十七卷,记述丁先皇元年(968年)至后黎昭统三年(1789年)之史事。为系统载录阮朝之前越南历史的著作。

听雨纪谈

听雨纪谈

笔记。明都穆著。一卷。自序谓作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夏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书皆考经史异同”。然亦不限于文献记载者,大凡朝章国故,岁时习俗,器用服饰,皆在其列。间多传闻无考者,如云:“字书谓‘伥’为虎伤。盖人或不幸而罹于虎口,其神魂不散,必被虎所役,为之前导。今之人凡毙于虎者,其衣服巾履皆别置于地,此伥之所为也。伥可谓鬼之愚者。或曰虎捕人,已死,能步绕咒祷,使死人自去衣服而后食。‘褫’字从衣从虎者,以此更考之。”是书亦涉及文学品评,如论文,谓“文章贵简不贵繁,言简而意尽,文之至妙者也。”论人,谓“东坡‘真’之一字,可谓断尽陶(潜)公一生。”此书版本很多,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明正德、嘉靖本、清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格致丛书》本、《璅探》本、《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皇明百家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皇明百家小说》本、《续知不足斋丛书》本、《说库》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等。

北磵居简禅师语录

北磵居简禅师语录

全一卷。又作《北磵和尚语录》、《北磵语录》。宋代僧北涧居简(1164~1246)撰,物初大观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编集台州般若院语录、湖州铁观音寺语录、安吉州圆觉寺语录、平江府慧日寺语录、小参、秉拂、告香普说、颂古、偈颂、小佛事等,并附有石溪心月等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