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慧觉

- 姓名:一行慧觉
- 俗姓:杨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313年
- 民族族群:
一行慧觉(?-1313年)凉州人,俗姓杨,西夏高官的后代,精通显宗和密宗,融会华严圆融之旨,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其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大约在蒙古国时出家为僧,修道于贺兰山云岩慈恩寺,法名慧觉,主修密宗和禅观,为西夏遗民重刻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作序等。第二,慧觉来到洛阳,从龙川修习华严,对法性圆融的理解已达到极高的境界。后留居白马寺,协助龙川修葺释源,并随大师去大都从事校经,被授“宗密圆融大师”号。第三,慧觉受永昌王延请和奉太后诏,多次到凉州等地进行佛事活动,弘法建寺,教化民众。在此期间,慧觉出任河南僧录和洛阳白马寺第三任释源宗主,辑录《华严忏仪》。慧觉的活动为蒙元时期佛教传播和白马寺的兴盛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西北和中原佛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望。《故释源宗主宗密圆融大师塔铭》这样评价慧觉“学究方等兮道贯圆融,殊途交骋兮独踽厥中。生不累有兮死不沉空,叶落归根兮体露金风。铭贞石兮閟幽宫,惟德音兮昭无穷。”
一行慧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灵飞散传信录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齐推书心序称,得于唐李泌宅中, 为《太清仙经》之《灵飞散方》,尤胜收入孙思邈《千金方》者。 此录《灵飞散方》出自六朝之《太清仙经》,齐推书心述古本传授、 发现经过。述灵飞散方、治云母方,亦可视为中草药方。
璇玑图
璇玑图或称织锦回文诗,杂体诗。十六国时期前秦女诗人苏惠(字若兰)作。是今传最早、最完整的回文诗,在诗歌史上影响较大。惠字若兰,始平武功(今属陕西)人,陈留县令苏道贤弟三女。智识精明,仪容妙丽,善属文,十六岁时嫁给秦州刺史窦滔,关于璇玑图的创作,史载不一。据《晋书·列女传》载:窦滔获罪被徙流沙,惠思念丈夫,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另据《文选》李善注:窦滔被陟沙漠,临行前向苏惠告别,誓不再娶,但至沙漠便娶妇,惠于是作织锦回文诗以赠。唐武则天《璇玑图序》,说它“五色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后有人又为之寻绎,得诗更多。回文诗亦称回文,是一种杂名,通常指的是可以倒读,或回旋往返皆可成义的诗篇。回文诗大文字游戏,但其精思奇想,巧妙构造,也足以启发人们的思维。
德育启蒙
《德育启蒙》是印光大师的遗著,共有二十八个偈子,讲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道理。二十八条看起来简单的道理和事情,如果我们能实际做到,不仅能淑世育人,而且还能移风易俗,起到和谐社会的作用。
毗尼讨要
亦称《四分律讨要》。律学著述。唐道世纂。三卷(或各分“本”、“末”作六卷)。系《四分律》的论释书。据作者自序称,其时解释《四分律》虽有百家之说,但律之宗旨尚待阐扬。为了不使习者劳而少功,学者博而寡要,故精心研讨,博采经律,兼收众记之长,存律之简要。《法苑珠林》、《大唐内典录》均载为五卷,然现行本为三卷。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清行元说,超宣等编。三十卷。卷首有序,卷一收福建建宁莲峰禅院语录、建宁宝峰禅院语录,卷二收建宁百山景星禅院语录,卷三收浙江杭州皇岗太平禅寺语录、机州金山长庆禅寺语录,卷四至卷八收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嘉兴梵胜禅院语录,卷九收江南松江明发禅院语录,卷十收松江超果禅寺语录,卷十一收再住松江明发禅院语录,卷十二收松江明发禅院语录,卷十三收福建兴化莲山国欢崇福禅寺语录,卷十四收示众、金粟首座寮秉拂,卷十五至十六收小参、入室,卷十七收拈古、颂古、问答机缘,卷十八至十九收法语,卷二十至二十二收偈,卷二十三收启、疏引,卷二十四,书问,卷二十五说,卷二十六收跋题、歌、辞,卷二十七,赞,卷二十八,佛事、铭、记,卷二十九,行实、赋、序、祭文,卷三十、杂咏。收入《明嘉兴大藏经》。
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
一卷,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此明能破邪法,能坏魔军,救护饶益有情,息灾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