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蕴章

- 姓名:王蕴章
- 别名:字莼农,号西神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无锡人
- 出生日期:1884
- 逝世日期:1942.8
- 民族族群:
王蕴章(1884-1942.8),字莼农,号西神,别署西神残客、二泉亭长、洗尘、红鹅生等。江苏无锡人。父道平为翰林。幼承家学,熟读诗古文辞,通英语。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一度在家乡任英语教职。宣统二年(1910)应上海商务印书馆之聘,赴沪创办《小说月报》,并任主编。同年加入南社,系该社早期社员之一。1915年又创办《妇女杂志》,兼任主编,仍由商务印书馆发行。1920年12月《小说月报》出至第十一卷共一百二十六期,王蕴章请人绘《十年说梦图》,遍请文坛名流题咏。旋应沈缦云之约,漫游南洋,写有《南洋竹枝词》百首。回沪后,先后编过《新闻报》、《明星画报》等,又主持过正风文学院。王蕴章兼工诗、词、文、书法,也善戏剧和小说,是南社作家中的多才多艺者。著有小说《绿净园》、《西神小说集》,剧本《可中亭传奇》、《香桃骨传奇》、《霜华影传奇》、《碧血花传奇》、《绿绮台传奇》、《铁云山传奇》、《玉鱼缘传奇》,并为文镜堂补续《苏台雪传奇》,小品文《云外朱楼集》,以及《梅魂菊影室词话》、《梁溪词话》、《玉台艺乘》、《菊影楼话堕》、《墨林一枝》、《碑林奇字》、《临池杂志》、《墨庸余渖》等,惜其一部分未能刊行。生平事迹见蓬壶《续小说家别传·王西神先生》(《游戏世界》汇编本第三册)、严芙孙《全国小说名家专集·王西神》(1923年8月上海云轩出版部出版)、赵苕狂《王西神传》(1924年上海世界书局版《西神小说集》附)、郑逸梅《南社丛谈·王莼农》等。
王蕴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天花板上的散步者
“我认为蕞好的侦探方法,应该是从心理角度看透人的内心。” 以研究人为乐的明智小五郎,头发蓬乱而眼神犀利,面对一桩桩证据不足的疑案,他与凶手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心理对决。 书店老板娘离奇死亡,两位目击者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证词! 独居老妇横尸家中,犯人竟企图通过谎言测试彻底摆脱嫌疑! 公寓住户遭人毒杀,毒发时却只紧紧盯着空无一物的天花板…… 夜晚聚会突发枪击案,歹徒逃跑的脚印在古井处神秘消失…… …… 善于攻心的明智小五郎,用6场高水准心理战,带你一眼识破凶手下意识里的破绽,彻底击溃凶手的心理防线!
四镇略迹
清马幼良纂。幼良撰《四镇略迹》记老吴市、董浜、归市、苏家尖四镇,实乃四镇合志。
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
经名: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撰人不详,出於明初。假托太上老君及广救真人说天妃(妈祖)降世救苦护民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妈祖神始自宋,称夫人、妃,元代始称天妃。该经盖出自元 明。太上老君命妙行玉女降生人间,玉女发十五誓愿,被封为天 妃。老君劝人称其名号,斋醮诵经,服符诵咒,以保佑航海平安 及除一切苦难。
投梭记
明代传奇剧本。徐复祚撰。据《晋书·谢鲲传》敷演。写秣陵元缥风,父死后,继母令其为妓。缥风不从,惟愿织锦度日。西邻谢鲲,虽有妻室,但风流蕴藉,钟情缥风,两人相爱。元母嫌谢家贫,欲嫁女客商乌斯道,投梭击落谢的门牙。闻谢已授官,惧祸及己,遂与乌商议,将缥风骗往江西。时王敦谋篡东晋帝位,诛杀忠良,谢鲲故作佯狂,历叙为妓折齿事,敦觉其无大志,方免于难。缥风遭劫后,守志不移,又被继母和乌斯道所卖,几为祭品落入鹿仙之口,后遇谢鲲岳父王鉴,将其收养。王敦一病身亡,其部将钱凤继续作乱,晋帝任命谢为江州兵马都督,率兵剿灭叛贼。功成归来,与缥风欢聚。此剧借悲欢离合抒写政治风云的变幻,颇为动人。今存明末汲古阁原刻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据以影印。
灌畦暇语
一卷。作者不详。根据书中记载,作者自称老圃。在唐太宗一条,独称臣、称为皇祖,可知其为唐人。又该书引韩愈诗二章,云“后来岂复有如斯人”,则知为中唐以后时人。在《灌畦暇语·自序》里,作者自称“早年血气未定,铺方纸,运寸管,及起以干一旦之名,力尽志殚,仅能如愿。”作者又说:“急意勇退,脱谢缨弁,”可知作者曾登第入仕。《灌畦暇语》总计三十二条,其内容也以道家思想为主,这恐怕与作者隐居有关。而且该书持论笃实,于圣贤之事亦不悖,堪称为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该书成书后,并未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以至《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未著录此书。直到陈振孙写《直斋书录解题》,才见其名。《灌畦暇语》的最早刊本为陆氏奇晋斋所刊,书末有李东阳跋。东阳云:“余倾僦京城之西,有卖杂物者过门,见其箧有故书数种,大抵首尾不全。《灌畦暇语》一编,尤为断烂,余以数十钱购得之。因料理其可读者,才得三十余条。”可见,今本此书是经过李东阳整理的残本,已非昔日之原书。该书的主要版本有:《学海类编》本,《奇晋斋丛书》本,《艺圃搜奇》本,淡生堂余苑本,《稽古堂杂说》本以及《四库全书》本等。
弥勒大成佛经
全一卷。弥勒三部经之一,六部经之一。略称弥勒成佛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在弥勒经中具有最完整之型态,内容亦最丰,故冠以‘大’字。内容记述佛陀因舍利弗之问,在摩伽陀国波沙山说弥勒出世之时代及国土。与弥勒下生经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