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

李约
  • 姓名:李约
  • 别名:字存博,号萧斋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约,唐代诗人。字存博,号萧斋。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人。生卒年不详,汧国公李勉之子。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兵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李约一生清心寡欲,不近粉黛。博古探奇,好收藏古物,家藏古铜怪石、书法名画,为历代所宝。精于茶道,常弹琴煮茶,与雅士清谈终日。其诗多为写景、赠别、感怀之作,七绝多有佳篇,如《江南春》:“池塘春暖水纹开,堤柳垂丝间野梅。江上年年芳草早,蓬瀛春色逐潮来”。以清新、优美的笔墨描写出了江南如画春景。又如《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讽谕之意极为深警。明人胡震亨言称:“李存博贵公子,亦豪亦恬,虽篇什无多,疏野可赏。”(《唐音癸签》卷7)《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东杓引谱》1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诗集1卷,但已无传本。《全唐诗》卷309存其诗10首。《全唐文》卷514存其文2篇。

李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隧道

隧道

《隧道》讲的是一个荒诞的故事:某个对危险异常敏感的大学生,乘一列开往苏黎世的火车从家返回学校。这趟线他每周往返。列车途径一条隧道。四周的乘客们处之泰然,而这个小伙子却发现了异常,这个隧道似乎比记忆中的要长。他找列车员、列车长询问,并穿过客车来到行李车,尽管列车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冲出黑暗的隧道,驶入金色的阳光里,但这隧道却始终没有尽头。他和车长又爬到了车头,发现司机已跳车,而列车正以未有过的超高速往前狂奔,更确切地说,是沿着两条铁轨,向未知的深渊里掉。小伙子和列长则处在列车的最底层,身子压在机车的挡风玻璃上。“没有办法。上帝让我们跌落,我们只好往他那儿冲去”。小说在这里结束了,后事呢?不得而知。应该说,这篇作品中是不难理解的,虽然荒诞,并且缺少通常所谓的结局。因为它的情节异常简略,没有什么枝蔓,而人物则更单纯,除对危险的本能惧怕外,未见其它深层的情愫。翻开这篇小说,读者便很自然地被作者引上他的轨道,沿着“象征”这条隧道,如作品的主人公一般,跌入作者思想的深邃处。这掉进灾难深渊的列车,不难让人联想到人类社会,而渎职的司机、麻木的乘客,刻板的车长,也很容易使人看出他们所代表的各社会阶层。作者想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的堕落,即人们双手创造的发达的科学和严密的社会组织、正将人们引入深渊,纵然有个别人省悟、竭力挽救,但这一切已纳入程序,任何努力都是徒然。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唐史崇玄等编撰,一卷。简称《妙门由起》。前有唐玄宗《一切道经音义序》,《序》称命道士及两宫学士披考《玉篇》、《说文》等群籍,给现存的一切道经标注音义,凡一百四十卷,并不包括音义目录与经目。史崇玄的《妙门由起序》则说,据京中藏内见在经二千余卷,以为音训,成《一切道经音义》并撰《妙门由起》六篇;所音经目与旧经目录共计一百十三卷。据今人陈国符考証,此文实是史崇玄等奉旨撰《一切道经音义序》,而误题为《妙门由起序》。《一切道经音义》为道教字典,今佚。现存《妙门由起》六篇,节录道经分为六门,述道教与道经的源流,实为道教类书。所引用道经七十七种,对研究道籍有一定参考价值。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巫娥志

巫娥志

《巫娥志》是明代作品,笔记小说,作者不详。

新西游记

新西游记

章回小说。题“冷血撰”,疑即近代陈冷。五回。叙唐僧师徒四人成正果后一千三百年,出来考察新教,结果到上海后,看到许多新事物,闹出许多笑话。如想进饭馆却进了报馆,将报纸当菜单。又把电灯当星星、月亮,还上烟馆吸上鸦片烟,等等。有宣统元年(1909)小说林社铅印本。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译注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译注

亦称《无量寿观经》、《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佛教经典。中国佛教净土宗所依据的三部经典之一。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畺良耶舍译。一卷。本经谓阿阇世王欲弑父夺位,把其父亲频毗娑罗王幽闭起来。阿阇世王母韦提希夫人恐丈夫饿死,偷偷送饭被发现亦被幽闭。韦提希夫人苦恼忧伤,发愿不复生于浊恶世中,愿生西方净土。于是释迦牟尼为之说阿弥陀净土之无限美妙,教其十六观法,称专心念佛可灭罪消灾,并述九品往生法门。东晋慧远、隋智顗、吉藏各有注疏,但影响较大的是唐善导的《观无量寿佛经疏》。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清净心经

清净心经

一卷,宋施护等译。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