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彦

鲁彦
  • 姓名:鲁彦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镇海人
  • 出生日期:1901
  • 逝世日期:1944
  • 民族族群:

鲁彦(1901-1944),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出生于商人家庭。十八岁到上海当学徒。后到北平参加蔡元培、李大钊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并在北京大学旁听。受“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之一。“五四”时期,他的爱国反帝情绪到了不可遏止的地步,他诅咒一切,攻击一切,这种情绪通过他“直率的笔调”、“诗似的美句”表现了出来。他的作品以描写乡村小有产者和农民的生活见长,写当时世态的炎凉、悲惨的现实颇为深刻,但感伤气氛较浓重。鲁迅称他为“乡土文学”作家,说他“对专制不平,但又向自由冷笑。作者往往想以诙谐之笔出之的,但也因为太冷静了,就又往往化为冷话,失掉了人间的诙谐。”(《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1923年担任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世界语助教。同年秋,去湖南长沙,在平民大学、周南女学等校任教。大革命期间,在武汉任《民国日报》编辑,后在上海、福建、陕西等地,从事教育和文化工作。鲁彦的创作可分为四个时期:短篇集《柚子》(1926年,北新书局)是他“五四”时期的代表作,揭露了封建军阀的丑恶,表达了他的愤懑和不平,《黄金》(1928年,上海人间书店)是他“五四”以后的代表作,《童年的悲哀及其他》(1931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是他大革命以后的代表作,这时的思想是矛盾的,他第四个时期的代表作是《野火》(即《愤怒的乡村》,1937年,良友图书公司)。1933年他在《关于我的创作》一文中说:“《柚子》时期,我的热情使我诅咒一切,攻击一切,不愿意接近一切坏的恶的生活,在《黄金》时期这种倾向渐渐淡了,开始对我所厌恶的放松了,而去求另一方面的善的好的,在《童年的悲哀》时期又渐渐改变了,而倾向于体验一切坏的恶的一面”。《野火》暴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狰狞面目,反映了农民反抗力量的成长,得到了进步文坛的好评,是他创作的高峰。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家人过着流亡的生活。1939年到桂林,创办《文艺杂志》。1943年,积劳成疾,不幸逝世。鲁彦一生坚持“文艺为人生”、“文艺为社会”的主张,写了不少较好的作品。他的其他作品有:小说《小小的心》(1933年,天马书店)、《屋顶下》(1934年,现代书局)、《婴儿日记》(与谷兰合著,1935年,生活书店)、《雀鼠集》(1953年,生活书店)、《伤兵旅馆》(1938年,汉口大路书店)、《河边》(1940年,文艺书局),中篇小说《乡下》(1936年,上海文学出版社),散文集《驴子和骡子》(1935年,生活书店)、《旅人的心》(1937年,文化生活)。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鲁彦选集》,1958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鲁彦散文选》。他还翻译了不少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主要有:《犹太小说集》(1926年,开明书店)、《显克微支小说集》(1928年,北新书局)、波兰的先罗什伐斯基的《苦海》(1929年,亚东图书馆)、俄国的果戈里的《肖象》(1935年,亚东图书馆)、克罗地亚小说《忏悔》(1935年,亚东图书馆)、《失掉了影子的人》(1935年,光华书局)、《在世界的尽头》(1935年,神州国光社)、《世界短篇小说集》(1935年,亚东图书馆)、《花束》(1935年,光华书局)和显克微支的《老仆人》(1943年,文学书店)等。方璧(茅盾)著有《王鲁彦论》(《小说月报》第17卷),对作者论述甚详。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鲁彦选集》。

猜你喜欢的书

正一法文太上外箓仪

正一法文太上外箓仪

《正一法文太上外箓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原为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内载正一道士传授初级法箓之仪法。其中有《五种女人受要箓》,叙处女、出家女、嫁归女、寡归女、归居女等五种女人受箓之仪法。又有《下人四夷受要箓》,叙奴婢和夷狄羌戎等受箓之仪法。又叙进受「七十五将军箓」、「一百五十将军箓」等法箓后上章谢恩、奉持戒律、立功求进、忏谢罪衍等科仪章法。

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

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

经名: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撰人不详,出於明初。假托太上老君及广救真人说天妃(妈祖)降世救苦护民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妈祖神始自宋,称夫人、妃,元代始称天妃。该经盖出自元 明。太上老君命妙行玉女降生人间,玉女发十五誓愿,被封为天 妃。老君劝人称其名号,斋醮诵经,服符诵咒,以保佑航海平安 及除一切苦难。

草山残梦之一:退守台澎

草山残梦之一:退守台澎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写于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从蒋介石逃离大陆写起,直至蒋客死台湾,描写了蒋家父子及蒋氏家族在台湾复杂环境中的种种活动及心理状态。第一集《退守台澎》主要讲述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溃败后,带领残余势力退守到台湾、澎湖等地,为在台湾立足进行一系列部署,包括军事防御、政治安排以及人员调配等,同时也展现了其面对失败的复杂心境以及对未来局势的担忧和企图东山再起的幻想。

边塞双侠

边塞双侠

长篇武侠小说。郑证因著。1948年12月新华书局出版。还包括《天山四义》《五凤朝阳刀》两部作品。

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

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

本书是汤用彤先生遗稿。全书以“印度佛教的汉文资料”的框架为纲目,收选了印度佛教各派传译至汉地的文献,所引文字全部出自汉译佛经。旨在为印度佛学研究提供线索。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一本原典选读之作,至今仍然是研习相关专题的必读书。汉文佛经中保存了很多印度佛教的原典,而这些原典的梵文本早已失传,因此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诚如汤先生所言:“在大藏经中广泛抄集,无论经论或章疏中的有关资料长篇或零片均行编入。目的为今后研究印度哲学者之用,不作任何加工,只于资料注明出处或译者人名年代等。”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二十一卷,唐道宣撰,宋元照述,日本即静分会并跋,实相序,静莲序,宜顺序,玉线序,戒本含注疏记科之五部共会。律学著述。宋元祐三年(1088)撰。系唐道宣《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的注释书。现存宋刻本,并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