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佑

皮佑
  • 姓名:皮佑
  • 全名:让·雅克·皮佑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08
  • 逝世日期:1877
  • 民族族群:

让·雅克·皮佑(Jean Jacques Pillot 1808—1877)法国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革命活动家。出生于神甫家庭,但本人年轻时就成为坚定的无神论者。在奥尔良王朝的统始下,皮佑因与天主教公开决裂,被凡尔赛感化法院判处6个月徒刑;由于他创办《人民论坛周报》(共出版7期)宣扬共产主义思想,杂志被查封,本人又被判处6个月徒刑;接着被控以著作教唆读者谋杀国王罪被关押10个月,最后再被判处6个月徒刑。1848年革命时,皮佑担任一个革命俱乐部主席。1851年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列进流放犯的黑名单,因而出逃至巴西,在那里取得行医执照。1870年普法战争以后,他积极参加布朗基领导的起义,并遭逮捕。1871年当选巴黎公社的委员,后被梯也尔的军事法庭判处终身苦役,在苦役营中逝世。皮佑的主要著作都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发表的,有《既无宫廷,又无茅屋,或1840年社会问题原理》(1840年)、《平等人的历史,或在人间建立绝对平等的方法》(1840年)、《在第一次共产主义者聚餐会上的演说》(1840年)、《公有制不再是空想!对共产主义者审判的结果》(1841年)。皮佑政治法律思想的渊源是此前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古典自然法学。皮佑无情揭露法国僧侣和贵族的联合统治的真相,指出:如果人民否认自己“法是主人”的权力时,僧侣就以天国名义诅咒人民;如果僧侣说教发生危机时,贵族就会拔剑杀人民。他们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但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是人民,而不是君主和贵族。“人民!这是王中之王,是最高统始者,是帝国权杖的赐予者”;“当一个独夫企图不顾人民的意志来进行统始时,人民随时有权谴责他,突然逮捕他,不经审判即杀死他”。这是明显的人民主权的观点。其次,皮佑还难能可贵地揭示了未来革命与以往革命的根本区别。他说:“在我们今天以前所完成的一切革命,其唯一的结果只是把特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里。可见,尽管革命之后发生了某些变革,但人类的命运实质上和从前没有两样。”但是,“未来的革命,那是不可避免的,决不应该步以前一切革命的后尘,在任何方面都不应当凭借它们的权威……未来的革命有权走另一条道路,采取另外一些原则,使用全新的方法。”这条道路就是皮佑所理想的共产主义道路。皮佑描绘说:这种社会首先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大地上所有的生产品都归公民所有,谁也不许占有和滥用它们。这就实现了人和人之间的绝对平等,消灭了剥削者与被剥者的区分、高贵与贫贱的区分,没有富人的宫廷、也没有穷人的茅屋。每个人只要为社会福利贡献全部力量,就有从社会上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皮佑提出的对于未来社会的理想,包含许多极可珍贵的东西。但他毕竟还不懂得如何进入这种平等的世界;特别是他把生产主义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割裂开来,而当成一种纯粹认识问题,说只要懂得这种真理,即使在两千年前也可以实现共产主义。

皮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齐谐记

齐谐记

志怪小说集。南朝宋东阳无疑作。七卷。所记多鬼神灵怪之事,故取《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语为书名。原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小说家类。作者事迹不详,今人多以为晋末宋初人。成书亦在宋初。该书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 《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征引最多。常见的辑佚本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和鲁迅《古小说钩沉》本,均为十五条。又南朝梁吴均作《续齐谐记》一卷,内容与《齐谐记》相近,有《说郛》、《顾氏文房小说》等丛书本。

圣武亲征录校注

圣武亲征录校注

一卷。又题 《皇元圣武亲征录》。著者不详。记元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两朝史事,成书于元世祖时期。元朝太祖、太宗《实录》多取材于此。有些记事为《元史》、《元朝秘史》所无,可补其阙,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清人修《四库全书》,以其述叙无法,词亦蹇涩,未予著录,仅存其目于史部杂史类。钱大昕最早注意到此书价值,为其作跋。此后,治元史者多重视此书。较早的版本有说郛本等。王国维综合各本进行校勘,疏其正误,撰成《圣武亲征录校注》一卷,见《蒙古史料校注四种》(收在《王国维遗书》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是较好的本子。清人何秋涛著《圣武亲征录校正》,亦可供参考。另有法国伯希和等人法文译注本,水平较高,惜未完成。

八识规矩颂讲记

八识规矩颂讲记

八识规矩颂,是唐代玄奘大师所造。这是玄奘大师于翻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于唯识学中的‘八识’,提纲携领所作出的总结。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颂分为十二颂,每三颂为一组,计四组。即前五识颂,第六识颂,第七识颂,第八识颂。八识的行相、业用、性别、识量、所缘、相应等,全包括在颂文之中。唯颂文辞约理著,言简义丰,每一颂中都有许多佛学专有名词,若不详加讲解,一般人很难了解。因此,乃有八识规矩颂讲座的开设。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

凡三卷(或十二卷)。略称圆觉经大疏。唐代宗密述。今收于卍续藏第十四册。随文解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卷初揭出‘归命妙色身’等五言十六句之归敬颂,次将圆觉经分为:教起因缘、藏乘分摄、权实对辩、分齐幽深、所被机宜、能诠体性、宗趣通别、修证阶差、叙昔翻传、别解文义等十门,并解说其文义。撰者宗密系由圆觉经而得悟者,故平生特别推重此经。除本疏之外,另有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十八卷、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四卷、大方广圆觉经略疏钞十二卷等,以细解其文义;其中,释义钞为本书之注释。其他注书有宋代观复之圆觉钞辨疑误二卷、元代清远之圆觉经疏钞随文要解十二卷等。

金刚般若论

金刚般若论

佛教论典。古印度无著造,隋达摩笈多译。二卷。本论首先以“种性不断”、“发起行相”、“行所住处”、“对”、“不失”、“地”、“立名”等七个方面对《金刚经》进行总体论述。然后逐段引述经文,加以解释,释文较为简练。本论为历代大藏经所收,但《高丽藏》、《金藏》等中原系藏经所收为二卷本。《崇宁藏》、《毗卢藏》、《碛砂藏》等南方系藏经所收为三卷本。前者逐段引用《金刚经》时只抄首尾经文,后者则抄录全文,故两者在形式上差距较大。敦煌遗书亦有收藏,与《高丽藏》形态一致,为研究藏经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无所有菩萨经

无所有菩萨经

四卷,隋阇那崛多译。佛在毗富罗山,与百千比丘,百千菩萨,及四众八部俱。无所有菩萨,为断众疑,隐身不现。种种问法,令难调怨雠害人者,信佛神通,乃至得记。次为女人现身,令得成男。佛为波斯匿王等,说此菩萨大方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