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辽

- 姓名:沈辽
- 别名:字叡达(一作睿达)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1032
- 逝世日期:1085
- 民族族群:
沈辽(1032—1085),字叡达(一作睿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沈括侄、沈遘弟。初试不中第,以兄任为将作监主簿,监寿州酒税,历监内藏库、金耀门书库。熙宁初,为审官西院主簿。出监明州市舶司,迁太常寺奉礼郎,改监杭州军资库。摄秀州华亭令。曾为人书裙带诗,辗转为神宗所见,坐此夺官,徙永州,更徙池州。筑室秋浦齐山,号云巢,优游于山水间。元丰八年卒,年五十四。工书法,以文学知名于时,黄庭坚称其“工为词章,洒落豪放,无世俗气,而尤长于为诗”(《墓志铭》),又谓“文章雄奇,能转古语为我家物”(《云巢诗并序》);王安石赠诗亦云“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其现存诗歌风格大多与江西诗派相近,如《初创二山》、《禅僧岩》、《和荆公土山韵》诸诗,章法齐整,笔力疏健,虽无警策,然亦自有风味(《历代诗发》卷二六)。著有《云巢编》二十卷(黄庭坚《墓志铭》)。南宋时,高布将沈括、沈遘、沈辽三人诗文合刊为《沈氏三先生集》,收有沈辽《云巢编》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后世遂为定本,现存有明覆宋刊本(《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清康熙吴允嘉校补本、《四库全书》本、清光绪浙江书局重刊本等。《全宋诗》卷七一六至七二○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一七二四至一七三二收其文九卷。事迹见黄庭坚《沈睿达墓志铭》(《云巢编》附录)、《宋史》卷三三一本传。
沈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亚森·罗平的誓言
奥贝尔特先生突然被杀在自己寓所的电梯里。亚森·罗平从他秘书那里得知他是接到一名老侦探的信后拿着信出去的。但现场并未查到此信,当罗平赶到这个老侦探家时,老利探也已被人用同样的方法杀害了。那么这封神秘的信到底落到了谁人之手!是谁将信盗走又将此二人杀害的?
枕中记
枕中记,原不题撰人。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新唐书•艺文志》着录孙思邈枕中素书一卷;宋《崇文总目》作孙思邈枕中记一卷,即此书。又《云笈七签》卷三十三所收孙思邈《摄养枕中方》,其内容与《正统道藏》本略同,但篇章文字颇有歧异。全书分五章,言学道之士养生缮性之法:首为〈自慎〉章:论治身养性者须有所忧畏,衣食起居,举止言行皆自慎而有节制。 其次〈禁忌〉章:列举学仙养生者禁忌数十条。 其三〈导引〉章:言 *** 导引之法。 其四〈行气〉章:言保精、行气、服饵等三种养生方法。 其五〈守一〉章:言存守三丹田真一之法,并附存神炼气口诀。按此书《正统道藏》本首尾多有缺文错简,应据《云笈七签》校补。
厚斋易学
五十二卷,宋冯椅著。冯椅字厚斋,此书为其《易》学著作汇集,故名。《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冯氏此书,旧本散佚,唯《永乐大典》尚存其文,《四库全书》馆臣据以录出,并依《自序》所云,厘为《辑注》四卷、《辑传》三十卷、《外传》十八卷,凡五十二卷,合称《厚斋易学》。宋《中兴艺文志》:“宁宗时,冯椅为《易辑注》、《辑传》、《外传》,犹以程迥、朱熹未及尽正孔传名义,乃改彖曰、象曰为赞又。以《隋·经籍志》有《说卦》三篇,改《系辞传》上、下为《说卦》上、中。“其书早佚,散存《永乐大典》中。据冯椅自序,《易辑注》只解彖、象;《易辑传》则尊彖、象为经,以十翼为传;《易外传》则以十翼为经,以先儒各家之说证之,而断以己意。
火
叶紫著。作于1935年,是《丰收》的续篇。曹家垄的农民在云普叔“丰收成灾”的教训面前,逐渐觉醒起来,认清了阶级敌人的凶残面目,在党的领导下,捣毁地主庄园,解除反动武装,最后奔向革命根据地雪峰山,参加工农红军。作品中的云普叔经过血和泪的惨痛教训,对地主豪绅产生强烈的憎恨。随着抗租斗争的开展和儿子立秋被捕,他清算了过去的糊涂思想,认清了旧世界“吃人”本质,激发起强烈的反抗情绪。青年一代的农民代表立秋在抗租斗争中进一步成长。他机智老练,富有组织才能,成了农民反抗斗争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当他被何八爷逮捕时,坚强不屈,壮烈牺牲,表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作品以充沛的革命激情歌颂了农民的觉醒和反抗,赞颂了农民运动的伟大气魄和力量,生动地表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真理。
大亚洲主义
“大亚洲主义”(The Great Asianism或Pan—Asianism),是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28日应邀向日本神户高等女子学校演讲“大亚洲主义”的专题学术演讲。其精义为:我们讲“大亚洲主义”,以王道为基础,是为打不平。中山先生的“大亚洲主义”致力于改变亚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呼吁以中、日合作为基础,并联合亚洲其他民族,建立平等自由、互助互利、共谋亚洲发展的亚洲区域主义。孙中山先生的“大亚洲主义”思想无疑在它所处的时代具有先导意义,但在当代则更可以通过透视孙中山宣扬“大亚洲主义”的真实意图来挖掘其思想的现实意义,为促进今日亚洲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合作相携提供启迪。
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合印叙
本文写成于1965年3月。《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主要内容为伍庸伯的讲学记录和严立三的著作,由梁漱溟与他人合作编辑,于1988年12月由巴蜀书社出版。本文即为此书序言,表达了著者关于儒家养工夫的见解。此书于1991年收入《梁漱溟全集》第四卷。现据《全集》文本将此文收入本卷,并据巴蜀书社文本校正个别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