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愚

- 姓名:赵汝愚
- 别名:字子直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140
- 逝世日期:1196
- 民族族群: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宋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原籍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县),祖不求,宋建炎间(1127—1130)迁居崇德洲泉(今桐乡市洲泉镇)。赵汝愚出生于洲泉。少有大志,曾说:“丈夫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乾道二年(1166),取进士第一,累官秘书少监兼权给事中。淳熙八年(1181),任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次年,以集英殿修撰帅福建。后进直学士,制置四川,兼成都知府。时边境各族相扰为患,赵汝愚以计分散其势力,始渐平息。孝宗赞其有文武之才。光宗即位,进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二年(1191),召为吏部尚书,后迁知枢密院事。五年六月八日,孝宗崩,子光宗与父有隙,称病不执丧礼。两宫隔绝,大臣累奏不复,迁延多日,朝野忧虑,左丞相留正出城他去,人心浮动。赵汝愚以国事为重,临危不惧,屡进两宫疏通,又与工部尚书赵彦逾等密议,推知阁门事韩侂胄禀请宪圣太后垂帘,暂主丧事;并迫使光宗退位,拥立其子嘉王赵扩即皇帝位,改号庆元。命赵汝愚兼代参知政事,特进右丞相枢密使。赵汝愚请召还留正,使续长百僚;任命朱熹等待制经筵;召回外出官员,以安定朝政。留正至,赵汝愚请免除兼职,遂任光禄大夫、右丞相。时外戚韩侂胄以拥戴定策有功,出入内宫,渐见亲幸,居中用事,乘间争权。待制朱熹、吏部侍郎彭龟年以其窃弄威福,劾之,未果。韩侂胄遍植党羽,垄断言路,排斥贤良,诬赵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罢右丞相职,以观文殿学士出知福州。谏官等以赵汝愚勋劳卓著,精忠贯于天地,先后上疏挽留,太学士多人伏阙上书,皆遭贬斥。韩侂胄乃诬赵汝愚倡引伪徒,谋为不轨,诏谪宁远军节度使副使,贬放永州(今湖南零陵)。赵汝愚怡然就道,对送行者说:“观侂胄之意必欲杀我。我死,君等尚可免也。”庆元二年(1196)正月,行至衡州,发病,为守臣钱鍪所窘,暴卒,年57岁。天下闻而冤之。宁宗开禧三年(1207),韩侂胃诛,党禁渐解,追复赵汝愚原官,赐谥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理宗诏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复进封周王。赵汝愚学务实用,著有《忠定集》、《太祖实录举要》、《国朝诸臣奏议》等。
赵汝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学余堂文集
《学余堂文集》二十八卷。《诗集》五十卷。《外集》二卷。清施闰章撰。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蠖斋;宣城 (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官至侍读。授刑部主事,因试高等,充山东学政,取士有“冰鉴”之誉。迁江西参议,分守湖西,有异绩,人呼为 “施佛子”。著有 《矩斋杂记》、《蠖集诗话》、《拟明史》、《青原志略补辑》。诗与山东莱阳宋琬齐名,号 “南施北宋”。王士祯选 《感旧》、《山木》二集,所录闰章诗最多。又取其五言近体八十二联,为 《摘句图》,见所撰《池北偶谈》中。施闰章尝语王士祯门人洪升曰:“尔师诗如华严楼阁,弹指即见。吾诗如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就平地筑起。”王士祯亦记于《居易录》。平心而论,王士祯诗自然高妙,固非施闰章所及,一些吹捧语是不足为定评的。但他也确是当时文坛著名人物。施闰章所论,或亦微有所讽,寓规于颂。其 《蠖斋诗话》有曰:“诗如其人,不可不慎。浮华者浪子,叫号者粗人。窘瘠者浅。痴肥者俗。风云月露,铺张满眼,识者见之,直一页空纸。故曰君子以言有物。”观其持论,宗旨可见。其所作古文亦摹仿欧、曾,不失矩度。然视其诗品,稍逊于文。魏禧为作集序,乃置其诗而盛许其文,有一定道理,当然也有失全面。外集二卷。一为《砚材拾遗》,乃奉使广东时记所见端溪石品。一为 《试院冰渊》,则历年典试序文及条约。又有别集四卷。其二卷为 《蠖斋诗话》、二卷为 《矩斋杂记》。诗话别择未精,瑕瑜参半。杂记颇涉神怪、尤为小说家言。王士祯谓施闰章五言诗 “温柔敦厚,辞清句丽”。有乾隆四年(1739) 刊本、《四库全书》 本。
孔北海集
一名《孔少府集》。诗文别集。一卷。汉孔融撰。初刊于明崇祯间。孔融,字文举。生于汉元嘉三年(153年),卒于建安十三年(208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今山东寿光)相,时称“孔北海”。又迁少府,亦称“孔少府”。性刚直,直言敢谏,但政治上较保守,后为曹操所杀。原有集九卷,已佚。《孔北海集》为明末人张溥所辑。《孔北海集》一卷,共收诗文三十六篇,其中诗八首,文二十八篇。融曾官北海相,文辞锋利简洁,为时人称道。著诗、颂、碑文、议论、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等多篇。其集至宋已佚,今本系明人所辑,得36篇。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乾坤正气集》本。
二马
长篇小说。老舍著。发表于1929年。作品描写20年代北京市民马氏父子到伦敦继承一家小古玩铺的生活故事,通过他们在英国的遭遇及其与房东母女的恋爱悲喜剧,谴责了帝国主义的民族歧视,并批判了中国封建主义的国民性弱点。主角老马“代表老一派的中国人”,他来到伦敦后,其生活起居、言行心理与周围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自然而然地暴露出愚昧、守旧、敷衍、苟安等封建主义的国民性弱点。儿子小马受过新思潮影响,身居异国,深感祖国的贫弱,主张走求学与实干的救国道路。他与踏实肯干的留学生李子荣一起改善小古玩铺的经营,一时间颇有起色。但因情感上陷入对房东女儿玛力的单恋之中而无法解脱。玛力的母亲、房东温都寡妇倒是真心爱上了温和殷勤的老马,但她在充满民族偏见的社会高压下,也不得不忍痛割舍对老马的爱。作者通过这些表面看来轻松可笑的故事,表现了反帝爱国的严肃题旨;作品采用生活的北京口语泼物写情,文笔酣畅恣肆,活泼而又细腻,艺术上独具一格。
秦云撷英小谱
秦腔论著。清代严长明等著。成书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7篇。记述乾隆年间西安地区的秦腔活动。其中有14位艺人的传记,也有西安班社活动情况,更有艺人从艺经历和他们在艺术创造方面的不少宝贵经验。对花部的兴起及清中叶“花雅之争”中秦腔之所以能够战胜雅部昆曲,进而成为剧坛盟主,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涉及地方戏曲特别是秦腔艺术的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如秦腔四大声腔流派的形成与艺术特色,三十六班中剧团与艺人之间的流派争妍,秦腔历史,秦腔与昆曲的异同等。有叶德辉《双梅景音丛书》本。
莲邦消息
莲邦消息,一卷,清妙空子述,附严一程玉尺禅仙题词,出楼阁丛书,见新编续藏。
佛说不自守意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说自守不自守法,出杂阿含第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