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勃伦

- 姓名:凡勃伦
- 全名:托斯丹·邦德·凡勃伦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威斯康星州马尼托瓦克县
- 出生日期:1857年7月30日
- 逝世日期:1929年8月3日
- 民族族群:
托斯丹·邦德·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n,(1857年7月30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马尼托瓦克县,1929年8月3日卒于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附近),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出身于威斯康星州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挪威移民。早年就学于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社会研究新学院。主要著作有:《有闲阶级论》、《企业论》、《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工程师和价格制度》、《在外业主所有权与近代企业》等。
凡勃伦以反对奥国学派和剑桥学派的异端者身分出现,从庸俗进化论及行为主义出发,摒弃边际效用概念、均衡理论和静态分析,主张制度分析或文化心理因素分析,倡导演进经济学.企图建立以研究制度的进化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体系。他的经济学说虽然受到当时美国资产阶级正统经济学家的讥讽和冷遇,但至今仍然在美国有较大影响。
凡勃伦以人类的本能解释社会经济制度的形成。他认为人类在经济生活中基本上具有改进技艺和追求利益两种本能,从而相应地形成两种制度,即生产技术制度和私有财产制度。在现代社会,这两种制度的表现形式是机器操作和企业经营,也就是运用技术进行机器生产和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企业主制度。他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
企业主制度靠有利的价格获取利润,限制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所以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和谐的、完善的,而是有矛盾、有缺陷的。
但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在社会进化的过程中将得到解决。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技术人员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取得管理社会经济的权力.追求利润的企业主制度就会被摒弃企业主统治生产的现象就可以克服。在他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方案中主张把企业管理权交给由技术人员和科学家组成的技术人员委员会,实行技术家治理,使生产体系摆脱企业主的统治。
凡勃伦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唯心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基础之上的。他关于生产和企业主制度之间矛盾的论述只是资本主义的表面现象.掩盖了垄断资本统治的实质抹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的社会改革方案,只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一个特殊类型。
凡勃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五行精纪
《五行精纪》“是南宋朝代算命学的一部集大成作,它引用了当时流行的50多种算命文献,并且具有确切的撰写年代,内容相当重要。我们可以此书为基础,清理算命学说的‘源’(往前追溯)和‘流’(往后延伸),探讨八字算命理论的发展脉络,从而了解唐宋时期八字算命学说的重要成就。”
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是著名小说家张恨水的抗战三部曲之一,1940年连载于香港《国民日报》,1943年出单行本时又作了改写。小说描写一位青年军人,由于战争,妻子离他而去,家庭遭到破坏。书中还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保卫中华门战斗及日军屠杀南京平民的血腥暴行;给侵略者嗜血成性的罪恶作了活生生的纪录。《大江东去》可能是最早把南京屠城反映出来的文艺作品。
钟离春智勇定齐
一作《丑齐后无盐破连环》。简名《智勇定齐》、《无盐破环》。杂剧剧本。元郑光祖作。四折一楔子,旦本。本事出刘向《列女传·钟离春》及《战国策·齐策六》。剧写齐公子出猎,遇无盐邑采桑女钟离春,貌丑而不俗。晏婴吟诗诘问之,女以诗答,讥齐国无人能御秦楚。婴知女贤,告公子聘为正室。时强秦称霸,列国贡秦,独齐例外。秦遂遣使持玉连环至齐,令解之则免贡;燕亦遣使持蒲弦琴至齐,令弹响则奉之为上邦。齐众臣不安,独无盐女以长竿挂琴,风吹之而自响;以锥击玉环而解之;遂将两使黥面刺背而纵之归。秦、燕大怒,结魏而合兵伐齐,无盐女摆九宫八卦阵生擒三国主将。三将不服,女又纵之使再战,复大败之。于是秦会诸侯至临淄,尊齐为上国。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孤本元明杂剧》及《元曲选外编》即据此排印。今人或以其名异而疑存本非郑所作,然无确证。
风月堂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又称《风月楼诗话》2卷。朱弁著。本书成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书前自序云:“予复以使事羁绊河,阅历星纪,追思曩游,风月之谈,十仅省四五,乃纂次为二卷,号《风月堂诗话》。”可知其时作者正被拘于金国,而所录则为昔日论诗之语。书中多记北宋诗坛旧事,于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及诸晁均有涉及,而尤重苏轼,以为“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虽鲁直亦瞠若乎其后矣。”
春秋四传质
二卷。王介之撰。王介之字石子,号石崖,衡阳(今属湖南)人,明末经学家,清代着名哲学家王夫之之兄。明崇祯时,介之与其弟夫之同举于乡,明亡,遂隐居不仕。除此书外,王介氏还撰有《周易本义质》、《诗经尊序》诸书。此书取《春秋》三传及胡传之异同而断以己意。王氏认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事屡变,文亦屡易,四传各存其说。而断以义,则《胡氏》精而《公》、《穀》尤正;质以事,则《左氏》有征为可信也。”此即是本书之宗旨。此书有本旧说者,如隐公元年用杨时《答胡康侯书》以驳胡氏“元即仁”之说;有据一传而去取互异者,如隐公元“王正月”既采《公羊》大一统之说,又驳《公羊》王即文王之说;有就四传互质者,如文公四年“逆妇姜于齐”,四传异说,王氏舍《左》、《公》、《胡》而从《穀梁》“礼成乎齐”之说;有专据《胡传》而不尽从者,如定公从祀先公,取胡氏昭公始祀于庙之说,而驳其事出阳虎而不可详之说。要之,王氏之治《春秋》,归之于“君子原心”,“绝恶于未萌”。桓公元年“公即位”,王氏说云:“恶莫憯于意,意者,不可如者也。故《春秋》之法有诛意以殊诸文者矣,未有因其意而为文以执法者也。意动于微而滔天之恶从之以生,圣人笔削以夺其意,所以窒乱源而遏人心之横流也。”《四库》系据抄本收录。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凡三卷。宋代灵芝元照撰。又称观无量寿经义疏。略称新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本书为观无量寿佛经之注释书。上卷阐述玄义,内分教兴来致、摄教分齐、辨定宗旨、料简异同等四门,中卷、下卷则依文解释。此书广究诸家之要义,其解说采取天台智顗及善导之释义,如十六观之解释取智顗之说,九品之解释则采善导之论,然其于十六观之看法不同于智顗之观心说。又于辨定宗旨一门中有关事理及观法之解释,与料简异同门所说,皆为本书之特点。本书之注释书有:观无量寿经扶新论一卷、观无量寿经义疏正观记三卷,宋代戒度撰;观无量寿经白莲记四卷,宋代用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