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

- 姓名:贺铸
- 别名:字方回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卫州(今河南汲县)人
- 出生日期:1052
- 逝世日期:1125
- 民族族群:
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鉴湖遗老,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孝惠皇后族孙。自称唐贺知章之后,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尚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娶宗室女,隶籍武选,历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元丰初,官淦阳都作院。五年,领徐州宝丰监。元祐七年,李清臣、苏轼举荐,监鄂州宝泉监,奏换文职为承事郎。建中靖国元年,通判泗州,移太平州,管勾毫州明道宫。大观三年,以承议郎致仕,退居苏州。复起,管勾杭州洞霄宫。宣和初,再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贺铸诗、词、文皆善,就中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刚柔相济,风格多样,张耒谓其“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袪,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贺方回乐府序》),其词仍以深婉清丽之作为多。他有许多描写恋情别思的词,继承唐五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婉约风格。《青玉案》词描写离愁别恨,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作结,连用三个比喻,形象新颖生动,“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鹤林玉露》乙编卷一)。他也由此被人称为“贺梅子”。《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倾述对亡妻的思恋,情意真挚,悲切哀恸,洋溢着深深的儿女柔情。《捣练子》组词五首,描写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别具一格,长久的抑郁无法排遣,于是只好借捣衣来消磨漫漫长夜,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两地相思的哀痛。贺铸也有一些词能越出恋情闺思的范畴,而着力于抒写自己的身世经历与表现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感受,由于题材内容另辟蹊径,因而词风也就不同于其他柔媚婉丽之作,而显得豪放刚劲,慷慨激越。《六州歌头》词以“不请长缨,系取天娇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之句,抒发自己有心报国而无路请缨的感慨。《小梅花》词以“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巧妙化用李白、袭用李贺的诗句,畅述自己空有旷世之才而无处施展的苦闷。近代词评家俞陛云称赞这两首词“节短而韵长,调高而音凄,其雄恢才笔,可与放翁、稼轩争驱夺槊矣”(《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贺铸还善于融炼前人诗词名句入词,他自己也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其融裁名句的技巧使他的词增色不少,像《小梅花》词即典型一例,又如前述《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结句就是化用宋初寇准诗“杜鹃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如雾”而成。其馀如《晚云高》(秋尽江南叶未凋)、《卷春空》(墙上夭桃)、《将进酒》(城下路凄风露)都是借用唐诗名句入词,但又语意联属,天衣无缝。贺铸的词还擅长写景咏物,如“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带栖鸦”(《减字浣溪沙》),“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减字浣溪沙》),“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感皇恩》),都绮丽清新,造微入妙,脍炙人口。贺铸的诗歌创作也很有成就,他曾自称从七岁开始写诗,至元祐时已积至五六千首诗,后来编定成集亦有四百七十二篇(程俱《鉴湖遗老诗序》)。他自述作诗之法云:“平淡不涉于流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义,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诗人玉屑》卷五引《王直方诗话》),表明其对诗歌创作的见地,他的创作也大致遵循着这一原则。《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亦工致修洁,时有逸气,格虽不高,而无宋人悍犷之习”(卷一五五)。《望夫石》、《重游钟山定林寺》诗,在当时即深为王安石等赏识(《诗林广记》后集卷一○引《王直方诗话》)。其《茅塘马上》诗有“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之句,突现了诗人志向难酬而产生的归隐情结,既有野趣,而又傲兀不群。其馀如《病后登快哉亭》、《九日登戏马台》、《秦淮夜泊》、《留别田画》诸诗,或是刚劲悲凉,或是清新雅丽,显示出其诗的不同风貌。贺铸的诗有《鉴湖遗老》前、后集二十卷,但南宋初年即仅存《前集》九卷,后来其孙贺廪辑得遗文,编为《后集拾遗》,宋光宗绍熙时胡澄序而刻之。现存《庆湖遗老集》九卷、《拾遗》二卷,有明谢氏小草斋抄本,清乾隆四十四年彭氏知圣道斋抄本、《四库全书》本、清道光三年刘氏味经书屋抄本。贺铸的词在宋代时即已单独刊行,据《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著录有《东山寓声乐府》三卷(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著录为二卷)。今存者多署为《东山词》,现存宋刊本残卷(存卷上)、四印斋所刻词本(一卷本)、《彊村丛书》本、知不足斋抄本、吴氏双照楼抄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二百八十馀首。《全宋诗》卷一一○二至一一一二录其诗十一卷。《全宋文》卷二六七三收其文四篇。事迹见程俱《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庆湖遗老诗集》附录)、《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英雄和英雄崇拜
近代英国史学理论著作。托·卡莱尔著。1841年在伦敦出版。本书是作者晚年思想的集中体现,为1840年5月演讲稿的汇编,共分6讲:1.神灵英雄(北欧神话);2.先知英雄(穆罕默德);3.诗人英雄(但丁、莎士比亚);4.教士英雄(路德、诺克斯);5.文人英雄(约翰逊、卢梭、彭斯);6.君王英雄(克伦威尔、拿破仑)。认为,英雄人物是“公正天意”的体现者,因此是历史的主人,一部世界历史,不过是一部伟大的人物传记,而人民只是一群无所事事,愚昧渺小的乌合之众,是英雄们手中不自觉的工具。这一观点后来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流传,被认为是历史上“英雄史观”的典型代表。当然,对本书的“英雄史观”应辩证分析。首先,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确起过一定作用,关键是它夸大了这一作用;其次,它所说的英雄也包括了许多宗教界和文学界的人,因而也有一定群众基础;第3,它肯定了克伦威尔的英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托利党史学对克伦威尔的否定。本书文笔优美,多不拘语法形式,如行云流水,任思想自由驰骋,令人赏心悦目,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曾给予高度评价。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创作的一部作品,是一部顽皮的、文体上难以归类的作品,也是科塔萨尔最受喜爱的一部短篇集。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指南手册”以说明手册的形式解剖了一些司空见惯的人类日常行为,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形上的视角。第二部分“奇特职业”记录了“我”那特立独行的一家人的偏执而古怪的行径,不无卡夫卡色彩。“塑性材料”是全书最散漫多变的一部分,充满了奇想与荒谬元素。最后一部分“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富于喜剧色彩,构思了一个由作者随性拈来的模糊法则界定的三类人构成的社会,其中,克罗诺皮奥显然是诗人或艺术家群体的别称,用富恩特斯的话说,他们是自大、僵化和浮名的敌人。
水经注译注
北魏郦道元撰。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今属河北),官至御史中尉、关右大使。因感于《水经》(旧说汉人桑钦撰)“虽粗缀津绪,又关旁通”,故为此注,约成书于延昌四年(515)至孝昌三年(527)间。四十卷。郦氏博览群书,访渎搜渠,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征引四百三十六种图书、三百五十种左右金石碑刻,作了二十倍于原书的注释。水道由一百三十七条增至一千二百五十二条,纠正原著错误三十余处。在地理、历史、科技、文学等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研究传注、方言、外来语也有重要价值。然亦有讹误,如沿袭原著的“黄河重源”说,南方诸水记载多纰缪,引用资料有怪诞之说。宋代以后渐形成研究《水经注》的“郦学”,清代为鼎盛期,约可分为考据、词章、地理三个学派。在传抄过程中讹脱甚多。明人朱谋㙔《水经注笺》、清人赵一清《水经注释》、清人戴震校定的武英殿本《水经注》、王国维《水经注校》都是著名的精校版本。光绪十八年刊行的王先谦《合校本水经注》以殿本为底本,汇集了明清各家校勘成果。
籀史
籀[zhòu]史,一卷 宋翟耆年撰。翟耆年,字伯寿,别号黄鹤山人,参政翟汝文之子。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此书首载《宣和博古图》,其中有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二月“帝命臣耆年”这样的话,当为南宋初年所作。原本有上下两卷,后岁久散失,只曹溶家有一抄本,但也只存上卷,所以今只一卷。清王士祯曾载其目于《居易录》中,欲以求访其下卷,始终没有找到。本书以籀史为名,主要是因为书中所载多金石款识,篆隶之体多,并非专门释述籀文。此书所录各种碑刻之后,都附有论说,虽所录不及薛尚功着录钟鼎彝器款识,备载篆文,但此书的考释,则比薛书详细。二书可以相辅而读,以取长补短。传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静园丛书”本等。
水浒外传
现代中篇小说。刘盛亚著。上海怀正文化社1947年10月初版,列入“怀正文艺丛书”。本书作者撷取水浒英雄后裔传奇生涯的片断,以梁山英雄阮小七(改名萧恩)之女萧桂英与花荣之子花逢春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沦于金朝以后的石碣湖斗争生活。在水浒英雄或被杀害、或被招降、或出走他乡后,阮小七携女隐居湖上,却屡遭官府催讨渔税。萧桂英为救被俘的未婚夫花逢春,被迫嫁给金将占罕。在一次遗民起义中,金朝的占罕和叶卜华两将领对待遗民的态度不同,遗民们利用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占罕杀掉了骄横跋扈的叶卜华,桂英又以药酒毒死占罕。最后,桂英终于和花逢春得以团聚。
魂南记
《魂南记》是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光绪21年5月1日请命赴台,至9月刘永福内渡福建为止的抗日经过,〈魂南集〉则是当时经各地吟咏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