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逊

傅逊
  • 姓名:傅逊
  • 别名:字士凯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昆山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傅逊,生卒年不详,明昆山人,原籍嘉定(今属上海)。字士凯,改字元凯。归有光弟子,顾天埈师。万历三年(1575年)岁贡生。八年授浙江嵊县训导。十二年迁江西建昌教谕,官终河南周王府长史。与同门王执礼、潘志伊友,娄坚自幼以伯父事之三十年。晓兵法,习时务,以节义自负。嘉靖时倭寇围昆山,自请缒城出请援解围。穷经读史,阔达博综,好论究古今兴亡成败。室名日殖斋。仰慕杜预,少治《胡氏春秋》,尤心仪《左氏春秋》,训诂考订精审,不掠人之美以自夸耀。自刻所著《春秋左传属事》,开《左传》纪事本末之先河,附刻《春秋古器图》《左传奇字古字音释》。又刻所著《春秋左传注解辨误》,并撰《补遗》一卷。今人辑有《傅逊集》。

傅逊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恋爱中的骗子

恋爱中的骗子

《恋爱中的骗子》是理查德·耶茨继《十一种孤独》之后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七个短篇。它完美地展示了耶茨高人一等的洞察力和描述力。耶茨借由本书再次证明了短篇小说的力量。显然更有兴趣描写“失败人生”的耶茨,凭借他敏锐的心灵与独到的观察角度,仿佛拼贴艺术般,将美国“小人物”及其生活片断立体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失败的艺术家、生活艰难的单身母亲、疏离的亲情、劳燕分飞的婚姻、叛逆的女儿、转瞬即逝的情事、不可靠的梦想……

哥窑谱

哥窑谱

冒广生著,民国6年[1917] 刻本 如皋冒氏丛书. 疚斋小品。总结了历代以来对宋瓷的文献记载。

人耶鬼耶

人耶鬼耶

民国推理小说,张天翼著,原载于1922年8月6日《星期》第23期,署名张无诤。

元音

元音

十二卷。元孙原理汇辑、陈孟凝编选、张中达校正。孙原理、陈孟凝、张中达三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张中达出任定海县丞时方刻板行世 (乌斯道《元音序》)。本书共十二卷,共选入元朝一百七十六位诗人的诗作,并在诗人姓氏之下,略记其简历(个别的未记)。首选刘因,终于龙云从。在十二卷之后,附有无名氏之作七首,并有一组补遗。书中选诗最多的是虞集,共一百零六首,编为一卷(卷五),补遗中又收取虞集诗五首。其次是范椁、杨载,两人诗合编为一卷(卷四)。收入诗少的,仅存一首,如张立仁(伯远)、祝蕃。在内容的选择上,除七言律诗颇见特色,还特别留意选入篇幅较长的作品。至于宋代遗民之诗一般均未收。因其选诗之时,除照顾不同风格外,还尽量收入集外佚诗。故此书问世后,影响颇大。明末潘是仁辑刊数十种宋元人诗集,往往均依据《元音》成编。此书初版于洪武十七年(1384),再版于建文三年(1401)。有明抄本,《四库全书》本,1919年董康诵芬室影刊建文本。

夷夏论

夷夏论

南朝宋末道士顾欢作。从扬道抑佛的立场出发,提出佛教适于夷邦,不适于中夏,“剪发旷衣,群夷之服”;“火焚水沈,西戎之俗”;“毁貌易性,绝恶之学”。还比较了佛道优劣,认为“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可见并未完全否定佛教。但此论一出,引起广泛的争论。论辩深化了人们对儒、道、佛三教同异及其社会作用的认识。收入《南齐书·顾欢传》。批评之论述,多见于《弘明集》卷六、卷七。

法华经说什么

法华经说什么

《法华经》全称是《大乘妙法莲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姚秦弘始八年(406)鸠摩罗什三藏所译,属于大乘实相法,是直指佛乘,开权显实,指示诸法实相的微妙法门。这是说明三乘、五乘都是方便,只有一乘即佛乘才是真实的经典,为天台宗立说的主要依据。   惟老通过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语言告诉我们,《法华经》是佛为了度众生,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因机施教,因病与药,并用了很多比喻,如火宅四车喻、穷子得宝喻、衣里藏珠喻、药草喻、凿井喻等来告诉我们,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方便之说、权巧之说,惟有一个佛乘(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才是实教,是究竟了义之说,即一切众生在菩萨行的引导下,终归都要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