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思

黄伯思
  • 姓名:黄伯思
  • 别名:字长睿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邵武(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079
  • 逝世日期:1118
  • 民族族群:

黄伯思(1079—1118),宋代作家,古文字学家。字长睿。尚书右丞黄履之孙。远祖由光州固始(今属河南)迁移到闽,为邵武(今属福建)人。黄伯思少时机警明敏,风韵洒落,志向高远,飘飘有凌云之意。元符三年(1100),登进士高第,调补磁州司法参军,改任通州司户。又授河南府户曹参军,以余暇与贤士大夫游从于翰墨间,相得甚适。资政殿学士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除详定《九域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差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表,升朝为秘书省校书郎,又升为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卒,年41岁。黄伯思学问淹通,汪洋浩博,对儒家六经以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特别喜爱道家学说,以至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又酷爱古文奇字,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他的书法造诣也很高。黄伯思是北宋后期著名的文学家,时人李纲称他“所学最为绝俗,文辞雅健,格高而思深,歌思俊逸,清新追古作者。”“学问慕扬子云,文章慕柳子厚,诗篇慕李太白,此自平日所称道也。”(见《梁溪集·黄伯思墓志铭》)他文章典雅,诗句清新,如《题河南王氏所藏子敬帖》,气势流走,颇有风致。黄伯思又有《东观余论》2卷,是他的儿子在绍兴十七年(1147)将《刊误》与其所著论辩题跋之作合刊而成,繁富精博,是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笔记。黄伯思著述丰富,据《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就有《博古图说》11卷、《石渠录》11卷、《法帖刊误》2卷、《校定楚词》10卷、《翼骚》1卷、《洛阳九咏》1卷、《校定杜工部集》22卷及《东观余论》2卷,今大多散佚。

黄伯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罗马帝国衰亡史

罗马帝国衰亡史

18世纪英国启蒙史学家爱德华·吉本(1737—1794)所著。分批出版于1776—1788年。共6卷71章。概略回顾奥古斯都时代至公元180年罗马帝国早期历史,以三分之二的篇幅按时间顺序详细备述了180年康莫杜斯皇帝即位后至640年的罗马史,此后800年历史记述简略,止于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以罗马帝国衰亡的千余年史事为主,兼及波斯、匈奴、日耳曼、阿拉伯帝国和土耳其帝国的历史,勘称欧洲前所未有的规模宏大的通史巨著。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广泛收集原始资料,至今仍是所述时期历史的权威性著作。体现启蒙思想,叙述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寓论于史,证明导致罗马帝国灭亡的种种弊病起因于基督教传播,称公元一、二世纪的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繁荣幸福的时代,视基督教主宰的中世纪是“人类历史的沟底”。缺陷是未看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忽略社会经济现象。

苦行记

苦行记

《苦行记》是马克·吐温的半自传性游记。《苦行记》于1871年春天动笔,1872年2月完成。该作品黑色幽默背后所隐含的是对社会欺骗实质的揭露,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美国社会的那种尔虞我诈以及互相倾轧等丑陋现象。马克·吐温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文体,揭示了幽默背后的虚假和荒诞。

渔墅类稿

渔墅类稿

宋代诗文别集。8卷。陈元晋著。全书以政论文为主。《四库全书总目》称:“元晋嗜学好义,为德于乡人者甚多,历官所至,俱著政绩。今观集中,如《乞差甲首科札子》,极论当时赋役之弊。其于南宋废弛聚讼之象,指陈痛切,可谓深中膏肓。文多愤世嫉俗之言,则知其生平必伉直不谐于时者。”诗如其文,风格朴实,多有同情民间疾苦的作品。如《田家谣》:“长年饭不足,背裂赤日中。忍饥不肯懒,辛苦求年丰。”又如《田间》:“高田拍拍水连塍,早稻将齐晚稻深。闭粜人家争发贷,丰年也有债相寻。”有《四库全书》本。

海底眼

海底眼

《海底眼》这是一本易卦六爻预测类书籍

韩朋赋

韩朋赋

全文作赋体,以四言为主,杂有六言。兼七言句。韵白相间,文词美妙。全文写韩朋夫妻忠于爱情,反抗强暴、双双身死的故事。韩朋仕于宋国,六载不返。其妻贞夫寄书于夫。韩朋不慎,将书遗失殿前。宋王得书,喜爱书中文词,欲得贞夫。奸臣梁伯请命至韩家行骗,诈称奉韩朋之命来接贞夫。韩母中计,贞夫迫于韩母压力,不得已而前往宋廷,被宋王强迫封为王后。贞夫卧病,忧思不乐。梁伯献计,将韩朋打落双齿,发为役徒,修筑清陵台。贞夫得知,在台成之日,到台见夫,撕裙作血书,系于箭头,射于韩朋。韩朋得书自杀。贞夫奏请宋王以三公之礼葬韩朋,并许贞夫亲往观看,贞夫至墓大哭,投入墓室之中。宋王遣人发室,只见两石,一青一白。遂将青石埋于道东,白石埋于道西。不久,道东生出桂树,道西生出梧桐,二树根下相连,枝叶交通。宋王令人砍树,化为一对鸳鸯而飞。有一羽毛下落,甚有光彩,宋王得之,以羽毛磨拭项上,其头即落,不到三年,宋国亦亡。奸臣梁伯父子被流配边疆。全文巧于铺陈,工于细节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刻画。具有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和幻想色彩,结尾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

金刚场陀罗尼经

金刚场陀罗尼经

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一切善恶之法尽是陀罗尼。佛于灵山妙色聚落,入一切法平等相三昧。诸比丘皆不见佛所在,诸天亦尔。次见在金窟,以神通力,使诸菩萨去地而坐。其大菩萨各入三昧,令众获益。佛腾空微笑放光。文殊请问,佛乃说金刚场陀罗尼法,无一切善不善,有为无为,乃至一切诸法,一切平等同故。欲是陀罗尼,恼是陀罗尼,痴是陀罗尼,乃至天龙八部女相男相地狱等,皆是陀罗尼。又说入无二法门,无明乃至生是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