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

戴复古
  • 姓名:戴复古
  • 别名:字式之,号石屏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黄岩(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167年
  • 逝世日期:约1248年
  • 民族族群: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黄岩(今属浙江)人,戴敏子。少孤,承父志笃意学诗。从林宪、徐似道游,又登陆游之门,诗益进。生平游踪,遍及今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浪游江湖几五十年,以诗游诸公间,口不谈当世事,为世所称。真德秀尝欲疏荐,力辞而止。绍定中,为邵武军学教授,与郡人严粲、严羽相善。姚镛以忤陈谪衡阳,复古由闽度岭访之,赠诗云:“一官不幸有奇祸,万事但求无愧心。”镛谢之云:“万里寻迁客,三年见此人。”年近八十,始由其子琦自镇江迎还,隐居南塘石屏山下,日携从孙探梅观鹤,诗酒自乐,数年后卒。复古以诗名满江湖近五十年,早年受江西、四灵的影响,所谓“冷淡篇章遇赏难,杜陵清瘦孟郊寒”(《戏题诗稿》),又师陆游,诗风豪健轻快。作诗主张“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论诗十绝》),自称“胸中无千百卷书,如商贾乏赀本,不能致奇货”。为诗“纯任自然”(《石洲诗话》卷四),姚镛称其天然不费斧凿处,大似高适,真德秀谓“高处不减孟浩然”(《石屏诗集跋》)。为人耿直,身处江湖,而无谒客行径,不为滥俗应酬之作。极力推崇杜甫,主张“论诗先论格”(《题郑宁夫玉轩诗卷》),所作“长篇短章,隐然有江湖廊庙之忧”(王埜《石屏诗集跋》)。如《江阴浮远堂》、《盱眙北望》、《闻时事》、《淮村兵后》、《庚子荐饥》等,都是闵时伤世、忧国忧民之作,成就高过四灵、江湖诸人。尤长于古体,“自胸中流出”,“感慨激发,多与志应”(包恢《石屏诗跋》),如《白纻歌》即以古雅有寄托见称。一些抒情写景的五七言律,也时见新意,如《夜宿田家》、《梦中亦役役》、《山村》等,而《世事》一联“春水渡旁渡,夕阳山外山”,尤为历代诗评家称举。其词音韵天成,不费斧凿,时出新意,无一语蹈袭(《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学苏、辛,如《满江红·赤壁怀古》、《贺新郎·寄丰真州》等,豪情壮采,悲凉感慨。《望江南》自述生平六首,也为前人所称,而《沁园春》(一曲狂歌)等,却以粗俚见讥(《雨村词话》卷二)。所著诗集,嘉定七年,巩丰编为《摘句》,赵汝谠尝选为《石屏小集》,绍定间,袁甫选为《续集》,萧泰来选为《第三稿》,端平间,李贾、姚镛选为《第四稿》。明弘治间,裔孙戴镛等汇辑为《石屏诗集》十卷,由宋鉴、马金刊行,今存,有《四部丛刊》影印本、《四库全书》本、《台州丛书》本。词附刊集后,又尝单独刊行,有《宋六十名家词》本《石屏词》、双照楼《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四十种》本《石屏长短句》。《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四十六首。《全宋诗》卷二八一三至二八二○录其诗八卷。其文收入《全宋文》卷六九三八。事迹见楼钥《石屏诗集序》、姚镛《石屏第四稿下卷跋》、吴子良《石屏诗后集序》、民国间修《台州府志·文苑传》。

戴复古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底牌

底牌

《底牌》,又译作《牌中牌》,是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著的长篇小说。故事简述的是四位侦探——赫尔克里·波洛、亚瑞妮·奥利弗太太、巴特尔警监、强尼·雷斯上校,在四名嫌疑人找出凶手,而每一位“侦探”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理由。

树杞林志

树杞林志

台湾新竹县竹东镇,竹东旧名「橡棋林」又名树杞林,先民至本地开垦初期,橡棋树成林,故而得名。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撰人不详。《隋书‧经籍志》着录「玄女式经要法一卷」;萧吉《五行大义》引「玄女拭经」,疑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此书内容词语,与《黄帝龙首经》相似,亦为汉魏六朝古占卜书。经文言占卜日辰吉凶之法,共十四条。所占之事多与选择婚嫁日辰有关。如第一条占与人期会之吉日良辰,第二条占索求聘物,以下各条皆占娶妇嫁女之日辰吉凶。从内容文字看,此经似有缺佚。

范云诗集

范云诗集

范云(451~503),南朝齐、梁间诗人。字彦龙。祖籍南乡舞阳(今河南泌阳)人。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 (492),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从北魏还朝,迁零陵内史,又为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任为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居官能直言劝谏。卒谥“文”。《梁书·范云传》记其有集30卷,至今文章已亡佚几尽,诗尚存30余篇,收入今人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

天如惟则禅师语录

天如惟则禅师语录

天如惟则禅师语录,九卷,元惟则说,善遇编,杨宗瑞序,危素序,李祁序,远者图序,又云佛心普济文慧大辩禅师语录,内题师子林天如和尚语录,第九卷名剩语集,似有阙文,附菩提正宗寺记。南岳下第二十三世,嗣中峯本。

法华经义记

法华经义记

凡八卷。梁·光宅寺法云(467~529)撰。又称法华义记、法华义疏、法华经疏、法华疏、妙法莲华经义记、妙法莲华经义疏、法华经义疏、法华光宅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为妙法莲华经之注释书,初释经题,次论经之宗旨,次揭举经文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重三段之分科。其次解释序品以下至普贤劝发品等二十七品之文义,于各品下一一设科,以阐明经说之生起次第。特于方便品之权实二智义、譬喻品之索车义等详加解释。然并无有关提婆达多品及普门品重颂之解释,此因当时经本中尚无提婆达多品等。又化城喻品十六王子说偈亦行省略。本书系我国现存法华经之注释书中,仅次于竺道生所撰法华经疏之古本。日本圣德太子之法华经义疏,大多即根据此法华经义记而来。而智顗、吉藏等之法华疏亦多少受此书影响。如智顗法华玄义卷一下即谓古今诸释,世以光宅为长。盖法云精通法华,其说颇受当代重视,彼以一乘之因果、万善同归为法华经之特色。又有关本书之成立,或谓乃法云口述,而由其门人笔录所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