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惟一

- 姓名:王惟一
- 别名:王惟德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987
- 逝世日期:1067
- 民族族群:
王惟一(987—1067),又名王惟德。是公元十一世纪我国的著名针灸学家。他整理了前代有关针灸的文献,结合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建议当时政府铸造了针灸铜人两具,並写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对于统一各家有关腧穴的不同说法以及方便直观教学,弄清经穴部位,作出了重大贡献。
针灸是我国特出的医疗技术之一,在历史上记载很早,战国时候,扁鹊便已倡导针灸;到了晉代,皇甫谧著《甲乙经》,总结了晉代以前的针灸治疗经验。唐代太医署内有针科,有专人负责教导针灸。从唐至明,历代都设有针灸科,在太医院中占重要地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还有专篇记述针灸,並提到曾用彩色绘製《人身经穴图》三幅。
宋代的针灸学更加发展,著作增多,为王惟一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他既在理论学习上下过一番苦功,又结合工作实践所得,最後确定了人体的针灸部位。他把三百五十四个扎针的人体部位名称联繫起来,分成十二个部门,即所谓脏腑十二经(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还有心包络),给它註明穴道,画成人体针灸图,共三大卷,这便是後来所定名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了这一图经,按图指穴,按穴针灸疗病,成为後来针灸治疗术的重要依据。元、明、清时的医家,虽于经穴有所扩充,但大体都不能超越这个范围。
当宋仁宗赵祯采用他的建议铸造铜人的时候,他便亲自下到铸铜作场,和工匠们一起商量造法。根据他的著作,用青铜铸成两座铜人。铜人四肢、躯体,可以拼拆;体内还装配五脏六腑,可合可分,彼此连贯。铜人外表刻上複杂的穴道,並用错金标明名称。铜人的铸成,不独成为医学教学上的重要工具,也正是现代人造人体医疗模型的前驱。王惟一在我国针灸学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猜你喜欢的书
于湖集
又名《于湖居士文集》。诗文别集。宋张孝祥著。四十卷附录一卷。孝祥卒后三年(1173),历阳守胡元功曾编其诗词集,韩元吉为作序(《南涧甲乙稿》卷十四)。又二年(1175),从弟孝忠编印其文集,王质为作序(《雪山集》卷五)。今皆佚。宁宗嘉泰元年(1201)王大成校辑刊集于南昌,即今传宋本。卷首有门人谢尧仁序,从弟孝伯序。尧仁序谓“天下刊先生文集者有数处”,孝伯序称“尽以家藏与诸家所刊属其(王大成)雠校。虽不敢谓全书,然视他本则有间”。可见是晚出较完备之本。卷一为赋、辞、颂、乐章,卷二至一二为诗,卷一三至三○为文,卷三一至三四为乐府,卷三五以后为尺牍。附录为传记资料及时人有关诗文。有《四库全书》本,另有涵芬楼借慈溪李氏所藏宋本影印本,收入《四部丛刊》。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
阃外春秋
李筌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阃外春秋》十卷。唐少室山布衣李筌撰。起周武王胜殷,止唐太宗擒窦建德,明君良将战争攻取之事。天宝二年上。”据罗振玉说:“巴黎图书馆所藏敦煌本《阃外春秋》残卷(即卷四、卷五),中国国家图书馆有影片存卷一及卷二之上半。卷首《进书表》末署天宝二年六月十三日少室山布衣李筌上表。”这确切地证明陈振孙的著录属实。据陈振孙的《解题》,可知这是一部研究战史、战争经验的兵书。李筌固注意战史,从《太白阴经》可见,他是运用了若干战史实例来论证自己观点的,他的《孙子注》首开用战例来注释孙武的原理,既高于前人,又为后人研究《孙子兵法》开创了一条新路。进书表云:“《阃外春秋》者,记将军阃外之事也。”“起周十有三年武王胜殷,终于大唐武德四年(621)太宗文武圣皇帝擒窦建德,凡一千七百四十载,真伪四十九国。”末署“天宝二年(743)六月十三日,少室山布衣臣李荃上表”。按,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均著录,殆亡于宋以后。
灵飞散传信录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齐推书心序称,得于唐李泌宅中, 为《太清仙经》之《灵飞散方》,尤胜收入孙思邈《千金方》者。 此录《灵飞散方》出自六朝之《太清仙经》,齐推书心述古本传授、 发现经过。述灵飞散方、治云母方,亦可视为中草药方。
天台山方外志
佛教史志。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传灯撰。三十卷。是一部以记述天台山佛道历史沿革为主要内容的山志。分为二十部分:名山考、山源考、山体考、形胜考、山寺考、圣僧考、隐士考、神明考、金汤考、盛兴考、祖师考、台教考、高僧考、神仙考、灵异考、塔庙考、古迹考、碑刻考、异产考、文章考等。系统地记述了天台山的地理概貌、山川形胜、人文景观和作为主要内容的佛道历史事迹。所记佛教寺院(包括庵)九十余所,名僧一百七十四人,其中有些内容不见于僧传。另外,此书更多地记述了天台宗的事迹,其中卷七记有台教源流图和教法、教规,共二十九条,台教书目三百部。此书成稿后,于天台山真觉寺刻印流行,但原版毁于兵火。清光绪六年(1880),传灯第十四世孙敏曦从塔院找到原刻本,光绪二十年(1894)重刻。
物初大观禅师语录
物初大观禅师语录,一卷,宋大观说,德溥等编校,南岳下第十八世,嗣北磵简。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
三十三卷,别录一卷。明·觉浪道盛撰,大成、大峻、大状、大浩等编。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又称《天界觉浪禅师全录》。收录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三十四册、《禅宗全书》第五十九册。觉浪道盛另撰有一部十二卷本的《天界觉浪禅师语录》。两书相较,本书实为结集道盛一生语录、小参、法语、偈颂之大成者。本书卷首收兴翱赵㟲等十五篇序,卷一至卷五收所住诸刹的上堂语,卷六收小参,卷七收示众,卷八收普说,卷九收茶筵法语,卷十收法语,卷十一收机缘,卷十二收颂古,卷十三收源流赞,卷十四收赞、佛事,卷十五收偈,卷十六收附载,卷十七收塔铭,卷十八收诗,卷十九至卷二十收论,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收序,卷二十三收记,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收说,卷二十七收书札,卷二十八收题跋,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三收杂记,卷三十四是别录,收杂录《杖门随集》二卷。本书卷十有〈洞宗标正〉,以及关于五位说的详细记述与〈五位颂),颇能传达曹洞宗的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