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

李放
  • 姓名:李放
  • 别名:字无放,号词堪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人
  • 出生日期:1884
  • 逝世日期:1924
  • 民族族群:

李放(1884~1924),字无放,号词堪,是清末民初书画家、藏书家。原名充国,一名放原,易名放,字无放,号词堪,一号小石,别号石雏、别号浪翁、郎逸、狷君、真放、墨幢道人等,又有猥君、石雏、狷君诸别号。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人。曾任清政府度支部员外郎。其父李葆恂,多藏书,他受影响,遂以收藏和藏书为乐,久居天津,喜藏书,多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主。积书甚富。大多是继承了父辈藏书。如藏有明刊本《十七史百将传》,为少见秘籍。其藏书处有“抱竹居”,藏书多明清初刻本和珍善本。藏书印有“义州李氏图籍”、“李放珍秘”、“义州李放鉴藏”、“抱竹居藏书记”等。拟补写《藏书纪事诗》或《书林清话》,惜未完成。曾与天津著名收藏家徐世章有文字和收藏的交往,对其了解较深。徐世章的笔札称其“年四十而卒”。一说称其卒于1926年。幼嗜金石书画,他对书画多有品鉴和研究,所辑《中国艺术家征略》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书画、天文、轮捩、装潢、雕刻、髹漆、杂技诸类。一九一四年刊行。《八旗画录》六卷于一九一九年成书,《画家知希录》一九二三年自序成书。另著有《皇清书史》三十六卷、《绘境轩读画记》、《八旗书画录》三卷、《畿辅书录》二卷、《畿辅画录》五卷。《皇清书史(附:皇清书人别号录等。

李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艺术趣味

艺术趣味

丰子恺著。本书内容包括:对于全国美展的希望、从梅花说到美、从梅花说到艺术、艺术鉴赏的态度、新艺术、为什么学图画、美与同情、绘画之用、儿童画。

舌鉴辨正

舌鉴辨正

诊法著作。清梁玉瑜撰,陶保廉录。二卷。玉瑜有 《医学答问》 已著录。保廉侍亲宦游,足迹半中国,于新疆病心烦骨痛,求治于玉瑜。后深得其传,笔录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卷上,列论白舌三十二条、黄舌二十五条、黑舌二十三条。卷下,列论灰舌十七条、红舌四十一条、霉酱舌三条、妊娠伤寒舌六条、蓝舌二条。凡百四十九条。每舌作总论,述其辨证大纲。每条均绘图,并叙其形象及具体辨证方法。书中旁参张登《伤寒舌鉴》、《薛氏医案》 诸书,条分缕析,言简意明,有证有方,图文并茂。对临证治疗及舌诊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有光绪二十三年兰州固本堂书局刊本,光绪三十一年云南高等学堂刊本,光绪三十二年石印本。

春秋稗疏

春秋稗疏

二卷,清王夫之著。其书论《春秋》书法及仪象。典制之类占十分之一,论辨地理居十分之九。论书法多臆断,而辨地理多得其实。如以“莒人入向”之向,驳《水经注》,谓当从杜预在龙亢说,足以申明杜注;至考杞之东迁在春秋以前,杀州吁于濮非陈地,辨洮为曹地非鲁地, 厉即赖国非随县的厉乡,考践土非郑地,翟泉周时不在王城之内等,又足以补杜注之失;其据《后汉书·郡国志》谓郎在高平,据《括地志》谓胡在郾城,据《汉书·地理志》谓重邱在平原,据应劭《汉书注》以阳在都阳,又足补杜注之阙。论鲁襄公时频月日食,由于误视晕珥;子纠为齐襄公子,则可备一说。

因明入正理论续疏

因明入正理论续疏

因明入正理论续疏下卷,唐慧沼述,日本藏俊题记,佚名题记,信宪题记。简称《续疏》。因明著作。分上、下卷。唐慧沼续。窥基《大疏》是未成之作,能立不成以下由慧沼补足。南京支那内学院版《续疏》的《校者附记》认为“沼续纂文,乃成足本。故其门人道邑、智周,皆遵以注记,不复区分。迨后另行略本,则从沼疏删订以成之也。”通过答问方式解答大量的问难与异见来疏解《入论》原文。与文轨《庄严疏》所同者有四,破轨疏者亦有四。答难时,有二解者,则以二解并存,即使二解前后矛盾亦不分真似。在举例方面也不无瑕疵。《续疏》作为定稿本比未定稿的基疏简明易读。既继承基疏精神,又避免基疏缺陷。基疏足本更易流通并能成为汉传因明的圭臬,《续疏》起到一定作用。

空谷道澄禅师语录

空谷道澄禅师语录

20卷,清道澄说,德儒编(依驹本增入并印)。卷第一住内江三圣寺语录二十四则,卷第二巴县虎头寺语录九则,卷第三江津县广福寺语录十二则,卷第四重庆府观音寺语录六则成都府重阳观语录三则圣寿寺语录四则北都慈济庵语录二则,卷第五住白塔就华家寺语录一则(都门)曹州三教堂语录九则(山东),卷第六荆州府祗园庵语录十一则(湖广),卷第七祗园庵结冬语录十四则,卷第八远安县三化山语录七则南漳县卧龙寺语录四则复转祗园庵语录四则卷,第九成都府圣寿寺语录五则温江县华严寺语录一则云南鸡足山迦叶殿语录一则大理府观音寺语录二则,卷第十温江县华严寺语录十七则,卷第十一宝光寺语录十二则大慈寺语录一则宝光寺语录八则,卷第十二荆州府圣寿寺语录六则,卷第十三小参入堂机缘,卷第十四联芳颂古联芳偈法偈,卷第十五行由拈颂,卷第十六开示警策,卷第十七法语普说,卷第十八赞寿牧牛颂,卷第十九法偈示偈卷,第二十山居佛事书问。

私呵昧经

私呵昧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佛在竹园,长者子私呵昧,与五百弟子,遥见佛相。因问云何起菩萨意,有几意喜,有几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无生忍,用几事得一切智,用几法住,用几法灭度,灭后有几功德,云何为谛?佛一一答以六法。私呵昧发大愿。佛为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