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肖

陈岩肖
  • 姓名:陈岩肖
  • 别名:字子象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金华(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陈岩肖,字子象,自号西郊野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金华(今属浙江)人。绍兴八年试博学宏词科,赐同进士出身。二十五年,由秀州教授擢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权考功郎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为礼部员外郎(洪适《陈岩肖礼部员外郎制》)。乾道元年,除秘书少监。二年,权工部侍郎。官至兵部侍郎。喜论诗,著有《庚溪诗话》,历述唐宋诗家,各为评骘,于宋诗重欧、苏及黄庭坚,而对江西诗派末流颇为不满,为宋代论诗之重要著作。是书今存二卷,有《百川学海》本。《全宋诗》卷一九九一录其诗三首。《全宋文》卷四二四五收有其文。事迹见《南宋馆阁录》卷七、《金华先民传》卷四。

陈岩肖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一代剑圣,十七世纪的剑道家,四百年前的传奇人物;他,十七岁前杀戮无数,二十一岁立志修行,后与六十六位高手比武皆获全胜,最终参悟了「剑禅合一」的至高境界。这一境界引导他在岩流岛的比武中,面对小次郎的高超剑法和力道,凭着精神之剑取得最后胜利,成为了天下第一高手。 本书以日本战国初期的这段历史为背景,描述了宫本武藏在乱世的历史舞台上,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强健,手提孤剑,漂泊天涯,寻求「剑禅合一」之真谛的曲折历程。全书分为地之卷、水之卷、火之卷、风之卷、空之卷、天之卷和元明之卷七个部分,叙述了日本战国背景下武藏波澜壮阔的一生。 宫本武藏,为迷茫中的你我提供修炼己身之道,寻找跨越障碍迈向成熟的凝练人生。

石榴园

石榴园

《石榴园》写于一八三二年八月,最初题为《孤儿》,同年十月首先在《巴黎杂志》上发表,改题为《石榴园》。一八三三年收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六卷,属“外省生活场景”。一八四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二卷时,划归“私人生活场景”。没有爱情的婚姻,婚外寻求补偿的不幸后果,几乎是巴尔扎克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众多作品的基本主题。本篇描写一个失节贵妇的内心痛苦和她的两个非婚生子茕茕孤立的悲惨处境。作者显然无意谴责这位女性的过失,而是对她的痛苦、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

风雨像生货郎旦

风雨像生货郎旦

简名《货郎旦》。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旦本。剧写李彦和娶妓女张玉娥为妾,玉娥不贤,竟将彦和之妻气死。玉娥与其奸夫魏邦彦合谋,盗了彦和的财产,烧了他的房舍,又将彦和及其家人骗至河边,推彦和于河中,彦和后得救;正勒杀彦和之子春郎及其奶母张三姑时,为人撞见,春郎及三姑幸免一死。张三姑因衣食无着,无法养活春郎,乃将春郎卖与拈各千户为子;自己跟随说唱货郎儿艺人,学唱谋生。十三年后,春郎长大成人,承袭千户之职。一日外出,停歇馆驿之中,找来艺人说唱消遣,巧遇说唱货郎儿的张三姑与李彦和,三人相认,一家团聚。张玉娥和魏邦彦因欺侵窝脱银被捉,送到春郎千户处。春郎依法将他们处斩,报了昔日之仇。此剧谴责妓女,反映封建社会一夫多妻的家庭矛盾,为元剧中常见主题,但亦可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斑。第四折的〔九转货郎儿〕描绘生动,曲词甚美,别致动人,艺术价值颇高,为元剧中的精品。

史传三编

史传三编

《史传三编》是清人朱轼和蔡世远主持编纂的《历代名儒传》、《历代名臣传》和《历代循吏传》的合称。成书于雍正七年(1729)。这部书辑录了自汉至元名儒8人、名臣22人、循吏119人,有传有论。这部书的问世和传世,为研究中国历史人物和中国历史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成于雍正六年(1728)。时《明史》尚未成书,故所录至元而止。 《名儒传》由李清植撰,上起田何、伏生、申公诸人,中及董仲舒,韩愈渚人,于宋则胡瑗、孙复诸人,共八十九人。《名臣传》由张江等撰,所列凡一百八十人,续编又三十九人。《循吏传》由张福昶撰,所列一百二十一人。全书由朱轼裁定, 蔡世远参加商榷。 前有朱,蔡总序二篇,又三编各有专序。以阐扬理学为宗旨,颇欠赅备。

周礼

周礼

亦称《周官》、《周官经》。中国古代职官政典。相传是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收集来的一部古书,古文经学家认为周公所作,今文经学家认为出于战国,也有人指为西汉末年刘歆伪作。近人从周秦铜器铭文所载官制,参证该书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学术思想,定为战国时代的作品。注本有东汉郑玄《周礼注》、唐贾公彦《周礼正义》、清孙诒让《周礼正义》等。中华书局1988年推出孙诒让《周礼正义》标点本,乃目前最好版本。全书共有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冠、冬官司空等6篇。冬官司空早佚,汉时补以《考工记》。该书使用了许多古老的语言,记述了周代三百多种职官的官名、爵等、员数、职掌,涉及田制、兵制、学制、刑法、祀典等多项内容。虽然资料来源于西周、春秋、战国等不同时期,但由于作者的主观归纳和设想,故其设官体例和编制相当规整,其中包含着儒家关于国家体制和政治设施的理想。西汉末年王莽居摄,以周公自居,摹仿周制,这部书被当着“国典”,立于博士。东汉末郑玄作注,与《仪礼》、《礼记》并列于三礼之中,成为儒家经典,因而对后世政治制度、官制设置影响极大。北周苏绰、北宋王安石以及太平天国曾据此改革与创设官制,唐玄宗曾依《周礼》六官体例编纂《唐六典》。学术界有人认为《周礼》是一部理想化的职官行政法典。

三弥底部论

三弥底部论

三卷。失译人名,大意破我人知见,明中阴不无,而文不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