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白阳

- 姓名:郭白阳
- 别名:名可光,号伯暘、白阳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 出生日期:1901
- 逝世日期:1956
- 民族族群:
郭白阳(1901~1956),民国藏书家。名可光,号伯暘、白阳,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出生于书香世家,高祖郭柏苍兄弟五人皆登科第,家族先人均有著述行于世。幼承家学,笃学好古,毕业于福建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曾任福建省政府建设厅科员。
由于出生于书香世家,唯于故纸堆中苦读,独耽于故乡文献而从事撰著。他与沈葆桢的玄孙沈祖牟、林则徐的玄孙林汾贻、刻书家董执谊、藏书家陈琼的儿子陈文涛等人交往密切。祖父为郭柏苍,其收藏图书在福建颇为知名,其藏书颇多珍善之本。所藏书中有:明谢肇淛《小草斋钞本》,明王应山纂《八闽通志》等书,还收藏了杨浚的《冠悔堂书目》二巨册,书目中多孤本秘钞。藏书室取名“潇碧橱”、“莫等闲斋”,其藏书印章有:白文方印“潇碧橱”、“郭白阳”,“闽郭白阳藏书”、“潇碧橱”等。所藏之书约在1940年代被出售,民国军人兼藏书家陈浴新出任福州警备司令时,以其权势和多种优越条件购藏数万册福建藏书,曾先后收购到郭氏藏书及其龚士礼等诸家珍善本数百种、历代名家词数百种。今据陈浴新捐赠藏书给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书目分析,名家之本多有其递藏过。勤于笔耕,编撰及著述达10余部。辑有《林文忠遗事》,1949年稿本。
对于自己的藏书,郭白阳说他曾“曩同董执谊及林汾贻、沈祖牟二君,欲举诸家所藏孤钞罕本,印为《闽海丛书》,乃中日战事起,不果行。然而访遗缮写未少倦也,至抗战结束,董执谊先生早归道山,继而祖牟亦割胃疗死于沪,闻矣悲夫。余怅时世之非,环境之劣,乃将二十年来所孜孜之搜罗乡贤著述数百部,悉归省立图书馆,盖藏乎己不如公诸世,且能善为保护弗散也”。郭白阳出于公心,将自己珍爱的藏书捐献给图书馆,让私藏变公藏,使大量珍贵的文献,免遭“文革”劫难保留下来,至今仍在为广大读者服务,其高尚行为值得人们学习与仿效。
著有《竹间续语》,记载福州风俗旧事甚多。另有《潇碧橱锁录》4卷;编有《闽藏书家考略》1册2卷,《全闽词话》5卷,《福建艺文续志》2卷,《各家书目》1册;辑《竹间续话》8卷,《词苑评林》1册,《乌山石刻录》1册,《鼓山览胜集》2册。
郭白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绘画史
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著。潘天寿(1898~1971),浙江宁海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中国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在世界美术史上形成了最为繁盛而特具风格的绘画体系。但以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阐述我国传统绘画发展的历史,则是半个世纪以来的事。作者于1926年以《佩文斋书画谱》及日本中村不折、小鹿青云合著的《支那绘画史》为基础,辅以《美术丛书》诸书,编译成《中国绘画史》。作者晚年曾谈到,当时编这本书,只是“学习绘画史,而不是写绘画史。”然而,通过此书表达了一个信念:“艺术的世界,是广大而无所界限的,所以凡有他自己生命的,都有立足在世界的资格。” 《中国绘画史》共分4编,依次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本书从“绘画起源与成立”开始一直到“清代的绘画艺术”都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此书史实准确、取材精审,尽量避免了材料的简单罗列,对于读者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绘画史是有裨益的。 《中国绘画史》1926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34年商务印书馆再版,198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重版。
艾子杂说
古代民间笑话集。传为宋代苏轼作。但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小说家类中即已指出:“《艾子》一卷,相传为东坡作,未必然也。”考其内容,应为民间所传笑话。全述艾子一人的言行,颇有民间机智人物故事的风格。艾子,史传上并无记载,仅笑话中说他是战国时齐国人,曾活动在齐宣王在位时期。故事中间有后来的事情,如秦破赵于长平以及唐三藏等事,民间传承变异的痕迹很明显。今传艾子的笑话37则,《顾氏文房小说》、《群书通要》、《广滑稽郭子六语》、《说郛》等书均有收录。王利器《历代笑话集》全录。明陆灼、屠本畯也依此书体例另编有《艾子后语》、《艾子外语》各1卷,有可观之处。
怂恿
短篇小说,彭家煌著,收入1925年8月由开明书店为作者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怂恿》,并被茅盾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是作者的力作。作品写端阳节前,裕丰肉店的店倌禧宝到下仓坡政屏家买肉猪,他凭着老板的权势和花言巧语,压低猪价,又趁政屏不在家,把两只肥猪赶回来宰卖了。政屏的族人牛七耍蛮撒泼,是周围七八里有名的人物,牛七趁机怂恿政屏和政屏娘子要活猪还原。接着,牛七指派政屏娘子到对方族人房中悬梁自杀,再叫人到政屏娘子娘家叫来打手一起去闹。裕丰店的族人用粗野办法“救活”政屏娘子,又靠逼人威势慑伏牛七招来闹事的莽汉,终于使政屏等人忍羞含恨而退兵。政屏和政屏娘子在牛七的怂恿下被人播弄了。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说:“彭家煌的独特的作用在《怂恿》里就已经很圆熟”,《怂恿》“成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
耳书
笔记小说集。清佟世思(1651—1692)撰,参见附录小传。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年 (1681) 前后。一卷,内分人、物、神、异四类。有康熙间《与梅堂遗集》本、民国间《辽海丛书》本等。据自序可知,作者青年时代曾随其父佟国正 (官至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宦迹半天下”,耳闻目染,将各地传闻佚事、神怪故事随笔记载而成此书。文多简短,略记大概,但因作者能文,虽仅寥寥数语,常能撮其要而传其神。
郑月莲秋夜云窗梦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云窗梦》或《秋夜云窗梦》。撰者姓名未详。旦本。剧演汴梁名妓郑月莲,色艺双全,与秀才张均卿相爱。均卿金尽,鸨母另招贩茶客李多。月莲誓死不另接客。均卿被鸨母赶出后,进京赴试,月莲暗赠以首饰为路资。鸨母见月莲不肯挣钱,将其卖于乐户张妈妈家。秋夜,月莲梦均卿归来。均卿一举及第,授洛阳县宰。洛阳府尹李敬欲招其为婿,特设宴招待均卿。席间唤乐妓侑酒,月莲亦在其中。李敬为李多之叔父,此日李多亦来求李敬成全其婚事。月莲给均卿敬酒时,双方都发现对面是自己的情人。李敬怒诘月莲,月莲详告原委。李敬谓“天上人间,方便第一”,遂于席间令均卿、月莲成婚。此剧第四折残缺。全剧曲文颇佳,语多绮丽而不纤弱,用本色语而不粗率。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上蔡语录
南宋曾恬、胡安国所记录谢良佐的言行录,后经朱熹删定,于绍兴29年(1139)成书,共3卷。《四库全书》列入子部儒家类。有浙江巡捕采进本。黄宗羲所编《宋元学案·上蔡学案》,对《语录》作了精细摘录。此书详尽地记述了谢良佐关于伦理道德学说的许多基本观点。认为天理是天“当然而为之”,是“自然的道理,无毫发杜撰”,“天者理而已矣”。又说“天理也,人之理也。循理而与天为一。与天为一,我非我也,理也;理非理也,天也”。朱熹初得曾恬所录谢氏语一篇,为 括苍吴任写本,又得胡安国写本二篇、书四篇,两相参 校,刊去“失本旨”与“诋程氏”者,厘为三篇。后于乾道 戊子(1168年)重为编次,增补谢氏与胡安国手简数 条,定为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