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宸

- 姓名:赵紫宸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浙江德清(今浙江湖州)
- 出生日期:1888年2月4日
- 逝世日期:1979年11月21日
- 民族族群:
赵紫宸(1888年2月4日—1979年11月21日),中国基督教神学家、宗教教育家、文学家。生于浙江德清(今浙江湖州)一个没落的商人家庭。15岁入读苏州长老会所办的萃英书院,之后又进入由美南监理会设立的东吴大学学习。1907年,在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总干事J.R.穆德(John Raleigh Mott,1865~1955)、东吴大学校长孙乐文(David Laurence Anderson,1850~1911)以及东吴大学其他师生的影响下受洗成为基督徒。东吴大学毕业后,赵紫宸在东吴大学附属中学教授英语、算术和圣经等科目。1914年,代表在华的监理会前往美国参加美南监理会总会会议,并于同年秋天,到美国梵德贝尔特大学攻读神学,兼研究社会学和哲学。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神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并获得梵德贝尔特大学“创校者奖章”。回国后成为东吴大学哲学教授,并于1922年开始担任东吴大学文理学院院长。1926年,受聘于燕京大学宗教学院,1927~1952年担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其中1946~1947年由旧约教授李荣芳短时间接任)。其间,1932~1933年到英国牛津大学讲学,并分别于1928年、1938年、1947年三次代表中国基督教界参加在耶路撒冷、印度金奈(旧名马德里斯)和加拿大惠特比举行的世界宣教会议。1947年,到美国讲学并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4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六位主席之一。1949年10月,赵紫宸曾作为中国基督教界五位代表之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会议。1953年,华北区各神学院联合组成燕京协和神学院后,赵紫宸受聘为研究教授。1954年8月,当选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其信仰立场,遭到迫害,于1979年11月21日在北京病逝。赵紫宸一生著述甚丰,涉及神学、教育、文学、诗词等多个领域。代表作主要有《宗教哲学》《学仁》《耶稣传》《基督教进解》《圣保罗传》《神学四讲》等。此外,他还在《真理与生命》《青年进步》《生命月刊》《真光杂志》以及《教务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150篇左右。这些神学、宗教、哲学、诗歌、文学方面的著述在当今中国的基督教思想界、华人教会、宗教学界乃至文学领域仍备受推崇,颇具影响力,值得后人进一步品读、研究。
赵紫宸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画诀
龚贤著。原系作者课徒画稿上的解说,由后人辑编而成。书为论述画山水之法的口诀,凡63则。据口诀内容对照作者山水画作,再参酌《龚半千课徒画稿》,推知此书撰于康熙元年至五年(1662~1666)。这63则口诀以言及画树石为多,次及桥梁、山亭、屋宇、楼阁、风帆、大船、远帆、飞泉、留白等。口诀浅显易懂,如云“学画先画树后画石”,在学画石时又言“学画先画石后画树”,述画景物时又言“先画衬景后画树石”。凡此等等,看似矛盾,实则是要因人而宜。此书有近20种版本,最早版本是《知不足斋丛书》与《花近楼丛书》刊本。
中国政治史
《中国政治史》仅用16万字就写完了五千年的理乱兴亡,全书无一废字。吕思勉于1930年前后服膺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大同社会的理想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极为推崇,但对阶级斗争理论持保留态度,这在他的史学作品中有明显体现。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族的由来;中国史的年代;古代的开化;夏殷西周的事迹;中西初期的交;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蒙古大帝国的盛衰等。
大六壬金铰剪
太阳加时布局,以时为地盘,隐于意中,再以太阳加时上,作天盘布成局,用天盘基础,始能发用。
雷峰塔
传奇剧本。清方成培著。作者《自序》说:此剧为“更定”他作而成,“遣词命意,颇极经营,务使有裨世道,以归于雅正。”近人吴梅《霜厓曲跋》说:“观其《自序》,煞费苦心。然剧中篇幅过狭,套数失次,亦非尽美之作。”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今《水斗》、《断桥》二出,最流行歌场中,艳丽之中,鬼气逼人,别具一种风格,亦杰构之一也。”此剧是一部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著名悲剧。作品成功地描写了白娘子为了争取自由爱情而进行的反抗斗争,客观地反映了以法海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对异端思想的仇视和镇压,具有反封建的重大主题。剧本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悲壮的悲剧美感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宿命论观点和妥协思想。
复社纪略
编年体史书。四卷。明陆世仪撰。约成书于清初。本书记事,始于天启元年(1621年)陈晋卿等改为知社,终于崇祯九年(1636年)徐怀丹作复社十大罪檄文,按编年体叙述。在正文之前,冠以《复社总纲》,将崇祯元年(1628年)至十六年(1643年)复社主要成员科举、官场之进退以及社中大事,按时间先后分年排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总纲以下分为四卷。
中国哲学研究
王国维著。王国维对于现代中国哲学学科建构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他通过对于康德和叔本华哲学的介绍,提出了他自己的哲学观,认为哲学是追求真理的学问。同时他还对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做出了分析,并试图西方哲学的范式来整理中国哲学的资料,对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大影响。王国维认为理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理即“理由”:就自然界说,一切事物必有所以存在之故,即理由;就人的知识说,一切命题必有其论据、亦即理由,所以充足理由律为“世界普遍之法则”与“知力普遍之形式”。狭义的理即“理性”,就是“吾人构造概念及定概念间之关系之作用,而知力之一种也”。王国维根据康德、叔本华的观点,以为理由、理性都是“主观上之物”,并无客观的意义。但是“朱子之所谓理与希腊斯多噶派之所谓理,皆预想一客观的理存于生天生地生人之前,而吾心之理不过其一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