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宸

- 姓名:赵紫宸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浙江德清(今浙江湖州)
- 出生日期:1888年2月4日
- 逝世日期:1979年11月21日
- 民族族群:
赵紫宸(1888年2月4日—1979年11月21日),中国基督教神学家、宗教教育家、文学家。生于浙江德清(今浙江湖州)一个没落的商人家庭。15岁入读苏州长老会所办的萃英书院,之后又进入由美南监理会设立的东吴大学学习。1907年,在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总干事J.R.穆德(John Raleigh Mott,1865~1955)、东吴大学校长孙乐文(David Laurence Anderson,1850~1911)以及东吴大学其他师生的影响下受洗成为基督徒。东吴大学毕业后,赵紫宸在东吴大学附属中学教授英语、算术和圣经等科目。1914年,代表在华的监理会前往美国参加美南监理会总会会议,并于同年秋天,到美国梵德贝尔特大学攻读神学,兼研究社会学和哲学。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神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并获得梵德贝尔特大学“创校者奖章”。回国后成为东吴大学哲学教授,并于1922年开始担任东吴大学文理学院院长。1926年,受聘于燕京大学宗教学院,1927~1952年担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其中1946~1947年由旧约教授李荣芳短时间接任)。其间,1932~1933年到英国牛津大学讲学,并分别于1928年、1938年、1947年三次代表中国基督教界参加在耶路撒冷、印度金奈(旧名马德里斯)和加拿大惠特比举行的世界宣教会议。1947年,到美国讲学并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4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六位主席之一。1949年10月,赵紫宸曾作为中国基督教界五位代表之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会议。1953年,华北区各神学院联合组成燕京协和神学院后,赵紫宸受聘为研究教授。1954年8月,当选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其信仰立场,遭到迫害,于1979年11月21日在北京病逝。赵紫宸一生著述甚丰,涉及神学、教育、文学、诗词等多个领域。代表作主要有《宗教哲学》《学仁》《耶稣传》《基督教进解》《圣保罗传》《神学四讲》等。此外,他还在《真理与生命》《青年进步》《生命月刊》《真光杂志》以及《教务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150篇左右。这些神学、宗教、哲学、诗歌、文学方面的著述在当今中国的基督教思想界、华人教会、宗教学界乃至文学领域仍备受推崇,颇具影响力,值得后人进一步品读、研究。
赵紫宸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九曜斋笔记
三卷。清代惠栋撰。惠栋见《新本郑氏周易》条。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涉及面较广,内容取自经史多种著作,考据十分精详、广博。由于作者精于汉易学,所以书中有许多“识粹道藏之论”,如卷一“卦气”、卷二“龟卜”等内容。书中涉及的经史考证有一定资料价值。另外,书中还记载了注释王士祯诗句数条,即是作者所著的《王士祯精华录训纂》的底本。有 《聚学轩丛书》本。
脉经钞
脉学著作。3卷。民国孙鼎宜编撰。《孙氏医学丛书》之一。是书卷一列脉形状、凭脉知证、脉部位、三部病候、三部病候治法、三部杂论、三部等同病候、三部虚实、三部决死生法; 卷二列四时脉、五脏脉、五脏脉证生死、五脏脉证治法、五脏脉相反、脏腑气绝证候、五脏杂论、奇经病候、病热脉候、五积脉候、百病生死脉法、医律、平妇人脉、平小儿脉; 卷末附列王叔和《脉经·序》,叔和事略,脉经钞目录、脉经钞序、脉经异同字。全编以《内经》、《难经》及扁鹊、华佗、张仲景之书脉法各据《脉经》补正之; 又以岐伯之言为一集,校之以 《诸病源候论》、《千金方》所载。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言导引服气、炼丹养生之道。谓混沌之初,元气凝而成水。水为丹祖,乃五行之首,万物之根。炼丹须以此真一之水入于华池,方能交感结胎。又称此水即黑铅,其真精号真铅,长与太阳流珠和合,长养万物。水中生金。号曰白金,是真水银,乃还丹根基。采为丹基,行功进道,按「四季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昼夜百刻」,依法修行导引、吐纳、潄咽之术,即可身安体健,除病延年,「久行者仙道不远也」。
胤祯外传
胤祯,康熙第四子。少年无赖,好饮酒击剑,不见悦于康熙。出亡在外,所交多剑客力士。结兄弟十三人,其长者为某僧,技尤高妙,骁勇绝伦。能练剑为丸,藏脑海中,用则自口吐出,矢矫如长虹,杀人于百里之外,号称万人敌。次者能练剑如芥,藏于指甲缝,用时掷于空中,当者披靡。胤祯亦习其术。康熙晚年病笃,胤桢偕剑客数人返京。
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无碍圆满大悲心陀罗尼经》,略称《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唐伽梵达摩译。一卷。称观世音菩萨说“大悲心咒”(简称大悲咒),说持诵此咒除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所求无不果遂,得十五种善功德,并说咒及持诵观修之要。其咒在汉地流传颇广。
书
书,一卷,明克勤著,附考证,内题明僧克勤书,系洪武五年奉使日本致天台座主尊道亲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