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恕

- 姓名:同恕
- 别名:字宽甫,号榘庵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奉元(今陕西西安)人
- 出生日期:1254
- 逝世日期:1331
- 民族族群:
同恕(1254一1331),字宽甫,号榘庵,奉元(今陕西西安)人。家世业儒,同居二百馀口而无闲言。十三岁以《书经》为乡校魁。延祐年间拜国子司业,屡召不赴。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请于奉元建鲁斋书院,以同恕为山长,先后来学者近千人。延祐六年(1319)以太子左赞善召,献书东宫。元英宗继位,以疾辞归。致和元年(1328)拜集贤侍读学士,以老疾辞。同恕家无馀财,而聚书数万卷。时萧渼居南山下,入城必至同恕家,士论并称之为“萧同”。自京还乡,家居十三年,卒年七十八。封京兆郡侯,谥文贞。有《榘庵集》二十卷,原本久佚。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出《榘庵集》,编为十五卷。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据《永乐大典》残帙补辑出诗文七篇。《元诗选·癸集》丙集收同恕诗一首(误同恕为周恕)。诗文能于质朴中时露峻洁峭厉之气。他曾写有祈禳青词,因此受到论者批评,以为“其非文章正体,恕素以明道兴教自任,更不宜稍涉异端,乃率尔操觚,殊为失检”。《四库全书》编者对此“概从删削”,没有编入集中。生平事迹见贾仁撰《榘庵先生行状》、孛术鲁翀撰《同公神道碑》(均见《榘庵集》附录)。
同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梅品
赏梅专著。南宋张镃撰。1卷。镃有诗名,工画竹石古木,酷好梅花。淳熙十二年(1185)购得南湖滨曹氏荒圃。园中原有古梅数十株,又增取别圃之红梅、千叶缃梅,合300余株,移种成列,分区培植。建轩堂临之,时与诸诗友聚会观赏。因“审其性情,思所以为奖护之策”,叙赏花之感受,于绍熙五年(1194)撰成此书,书于堂上,使观赏者有所警省,以爱敬梅花。全书分为四事,共58条。“花宜称”26条,“花憎嫉”14条,“花荣宠”6条,“花屈辱”12条。其澹阴、晓日、薄寒、细雨、夕阳、竹边、松下等条,皆为宜梅的自然环境,能使观赏者感到赏心悦目;而狂风、淫雨、烈日、苦寒等,皆于梅不利,且败坏赏花者心情。此书反映出宋代文人艺梅、好梅、赏梅的风尚。周密《齐东野语》全录之。传世单行本有《百川学海》、《夷门广牍》、《说郛》、《香艳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串雅补
成书于1825年。清代鲁照撰。上海扫叶山房1919年石印本。是一种关于串医(走方医)的验方汇编,共5卷,按照串医的旧例,分为一顶(发汗、烧丹)、二串(攻下、毒药)、三抵(偏药、制药、制假药)、四色(拔牙、点痣,熨烙、火罐),另附多种效方成药,补赵学敏之未收者。该书的炮制方法多数来自民间,方法较为独特。尤其对毒剧药番木鳖、木鳖子、白信、斑蝥等的炮制非常讲究。如番木鳖有:“刷去毛”、“泉水浸胀刮去毛”、“油炸”、油炸后“以纸压去油”、“掘向阳山上黄土斤余筛细,随掘随用,不可经宿,拌木鳖入锅炒燥,勿使焦黑,摊地去火毒,用筛格出即为细末,收贮严密,随症施用”、“麻油炸黄色”、“炸松黄色不令焦黑”等。川木鳖有九制法:第一次用川芎、白芷制;第二次用银花、柴胡制;第三次用甘草、青盐制;第四次用南星、半夏制;第五次用川牛膝制;第六次用杜仲制;第七次用木瓜制;第八次用干姜制;第九次用天花粉制。信石用豆腐煮、信石用绿豆煮,马齿苋汁煮川倍子均出于该书。离骨散中的炮制方法也较特殊,取活大鲫鱼一条,去肠入白玉簪花根、皮硝,缝好,大碗盖令出白霜,扫下收贮,遇患牙,点少许牙根即落。
绛云楼俊遇
是书专记清初名妓柳如是与钱谦益事,兼及柳如是与张溥、陈子龙交往事。此书对柳如是记载较为平实客观,无顾苓《河东君传》之揄扬,亦无王《虞山柳枝词》之诬枉。 其中记“柳夫人劝牧翁曰:‘是宜取义,全大节以符盛名’”一节,最为确实。但其记柳、陈交往似有不确,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中有详论。
子华子
二卷。旧本题晋人程本 (约前380—前320)撰。关于程本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为简略。据 《吕氏春秋·贵生篇》记载:“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厘,曰两臂重于天下,身又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远,今所争轻于韩又远,奈何愁身伤生以忧之?”又《庄子·则阳》篇称:“魏䓨与田侯午约,田侯背之,犀首请伐齐,华子闻而丑之,惠施乃见戴晋人。”据此可见,大约子华子与韩昭侯、魏惠王同时人,先秦时代有《子华子》这部著作。及至汉代,班固作《汉书》,刘向校订诸书,咸有序文,而此文独不类,可知汉代该书已亡佚。及至南宋,《子华子》刊版于会稽,晁公武以其多用字,指为元丰后举子所作。近人顾颉刚在《诸子辨》中列举四条证据,推断其为伪书。这四条证据为:书中有 “秦襄公方启西戎,子华子观政于秦”; 又稽庄周所载子华子事,云 “见韩昭侯”,二者前后相差二百余年,不可信一。《孔子家语》言:“孔子遭齐程子于郯。”而今书 《子华子》自谓:“程之宋君受封于周,后十一世国并于温”。程本商季文王之所宅,在西周内当为畿内小国。温者,晋邑小国,两地相隔远迩,亦在可疑二。后序称子华子为鬼谷子师;鬼谷,战国时纵横家,而今书反类道家之言,其不可知三。刘向校订古籍,该书不在此列,不可知四。清人在修《四库全书》时,也认为《子华子》一书“出自近世能言之流,实为公论”。此书虽为伪书,但由于其“文虽稍涉曼衍,而纵横博辩,有致理文彩,堪称伪书中之上品。这对于研究古代伪书的发展和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子华子》现存的版本很多,主要有:绵眇阁本,别六子全书本,子汇本,明刊十行本及八行本。《墨海金壶》本,《珍丛别录》本,近人刊《二十二子》本,明嘉靖刊《五子》本,《道藏》本,《子书百种》本,明弘治丙辰杨一清校刊 《五子》本,《四库全书》本等。
净土证心集
净土证心集,三卷,清卍莲述并序,吴郑衡序。
天台传佛心印记
全一卷。元代怀则撰述。又作佛心印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说明天台宗所传佛心印‘性具性恶’之法,并破斥禅家之‘教外别传,见性成佛’、相宗之定性二乘、性宗之无佛性等义。注书有明代传灯所著之天台传佛心印记注二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