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文甫

- 姓名:嵇文甫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南省汲县
- 出生日期:1895年12月17日
- 逝世日期:1963年10月10日
- 民族族群:
嵇文甫(1895年12月17日—1963年10月10日)历史学家、哲学家。原名明。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年少时家境贫寒,借人书读。后上北京大学预科一年,因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而辍学,回家教小学。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去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省立女师、中州大学等校任教。时值“五四”运动时期,与进步学生一起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并动员学生去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参加革命。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因患肺病返国。随即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国大学、女师大等校执教,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讲授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社会经济史。1930年底,出版专著《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一书,并积极参加了中国社会史论战,撰文批判陶希圣。因应北平进步学生之邀作题为《封建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诸形态》的报告,政治色彩鲜明,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又因教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为学术界所不容,遂离京返河南大学任教。此时期出版了所著《左派王学》、《船山哲学》两本小册子,赞扬王学左派诸子的革新精神,对王船山则从其一般哲学和历史哲学两方面来叙述。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在地下党领导下参加抗日爱国活动,与王兰西,姚雪垠共同主编《风雨》周刊。1937年12月,与范文澜共同创办了以地下党员和“民先”为骨干的“河南大学抗敌工作训练班”(后改为“河南抗战教育工作团”),担任该团团长,领导学员直接走向农村进行抗日宣传。1938年秋,被聘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1年秋遭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1942年春释放。此时期国民党控制严密,河南大学远处深山,他便以写作为主,学术代表作之一《晚明思想史论》便是这时撰写的。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河南大学迁返开封。1947年全国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运动广泛展开,曾向学生演讲《真理的具体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抨击时弊,极受听众欢迎。与此同时,他被国民党列入了黑名单。1948年开封第一次解放,随军进入豫西解放区,在中共中原局领导下,参与创办中原大学。中原大学迁武汉后,他留开封办理河南大学,任校长,后又改任郑州大学校长。这一时期他还参与创办了《新史学通讯》(后改为《史学月刊》)、《历史研究》、《历史教学》三个全国性史学刊物。解放以来,先后兼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河南省分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多种职务。1963年因脑溢血逝世。
学术研究以先秦诸子和宋明理学为其所长,特别是对晚明思想更有研究。认为,春秋战国和晚明清初这两个阶段都是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变动最剧烈的时期,是承前启后的时期。认为王船山的学术思想是我国旧唯物论思想的顶峰,王船山亲身遭遇亡国剧痛,其学术完全是经邦济世的真实学问。他一生著作甚丰,约二百多篇(书以篇计),二百多万言,包括政治、哲学、史学、时事等多方面的内容。专著除上述外,还出版有《春秋战国思想史话》、《关于历史评价问题》、《王船山学术论丛》等。
猜你喜欢的书
荥阳外史集
明代诗文别集。100卷。郑真撰。郑真是元代学者郑觉民(字以道)之子,明代洪武四年(1371)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早年与宋濂齐名,但一生偃蹇,名位不显,其集流传很少。《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将其编入别集类,但《四库全书》本是残本,仅存70卷,此外并未见到其他完整的版本,所以这70卷残本亦颇足珍贵,曾影印收入《四库珍本丛书初集》。卷首及卷1-6原缺,卷7-13为记,卷14-20缺,卷21-30为序,卷31-32缺,卷33-43为书、说、题跋杂识等各体文,卷44缺,卷45-57为碑铭、传、铭等各体文,卷58-59缺,卷60-68为表、策题等各体文,卷68-86缺,卷87-96为各体诗,卷97为“同年录”,卷98为“濠梁录”,卷99为“进牌录”,卷100为“归程录”。除所缺各卷,行文中仍有缺失。《四库全书总目》评本集:“今观所作,虽不能与濂(指宋濂)并惊词坛,而义有根柢,词有轨度,与濂实可并肩。未可以名位之升沉,定文章之优劣也。”
宁古塔地方乡土志
黑龙江乡土志。清富尔丹纂修。一册,不分卷。富尔丹,满洲正红旗人。官副都统。宁古塔,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县城,清初为吉林将军驻守处。是志为修《吉林通志》提供资料而奉檄编撰,光绪十七年(1891)成书,约七千六百字。首冠长顺修志令全文。正文分沿革、城池、驿站、仕宦、官署、田赋、坛庙、疆域、桥梁、渡口、古迹、山川、物产、户口十四目。是为宁古塔第一部以调查材料为主的志书。所记人口、田赋、城池、桥梁、渡口等均有确数,列历任将军、副都统五十九人姓名、籍贯和任期等。为考证清代东北版图变化和吉林、黑龙江沿革的重要材料,然亦偶有失实之处。有光绪十七年(1891)抄本藏辽宁省图书馆。
推求师意
医论。明戴思恭 (1324—1405)撰,汪机编。二卷。思恭有 《秘传证治要诀》 已著录。本书所论均本于其师朱震亨之意,予以推求阐发,发其未竟之意,故名。成书于正统八年 (1443)。卷上有论述消渴、喉痛、疝、肠痈等二十七种病证,卷下有论述大风、痛风、内伤、小儿脉、安胎、恶阻等三十一种病证。包括内、外、喉、妇、儿科之病证。对各类病证的病因、病机、治法的论述,均本于朱氏之意,参以己见,予以发挥。对朱氏临证以“阳有余阴不足”立论,而重在养阴的学术观点,分析透彻。对后来汪机的 “营卫论”有一定影响。本书世无传本,嘉靖中汪氏于歙县得其本而抄录,予以编次,并提书名。由其门人陈桷校刊。有嘉靖十三年 (1534) 陈桷刊 《汪石山医书七种》本。
施仁义刘弘嫁婢
元杂剧剧本。简名《刘弘嫁婢》。撰者姓名未详。末本。剧演钱塘县令李逊,于赴任途中得病。去世前修书一封于素昧平生的刘弘,请其照顾寡妻张氏和孤儿春郎。刘弘虽为洛阳巨富,但命中乏嗣。太白金星化成老翁下界,劝其行善,便可增寿生子。从此刘弘放债不要利,关闭解典库,一心向善。张氏母子到来,刘弘以诚相待,并教春郎读书。张氏在刘宅生下遗腹女桂花。有襄阳裴使君,被歹人杀害,无钱殡葬。其孤女兰孙卖身,葬父,正值刘弘妻为生子续嗣,尝言于官媒寻求年轻女子。媒婆将兰孙领至刘家。刘弘不忍将兰孙以奴婢待之,认作义女,盛陪妆奁,许配春郎。并教春郎赴京赶考。春郎一举高中状元。上帝因李逊、裴使君2人生前为人清正,分别封为增福神和西川城隍。李、裴2神将刘弘仁义之事禀告上帝;上帝命将刘弘增寿24岁,使生一子。13年后,春郎主司考卷,发现解元刘奇童竟是刘弘之子,禀过母亲后便把妹子桂花许配奇童为妻。最后以李、裴2神至刘宅报恩答义作结。此剧本事出自《太平广记》所引的《阴德录》。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
80卷,唐实叉难陀译,唐澄观述。即《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中悬谈合钞别行。
华严悬谈会玄记
四十卷,元普瑞着。钜野洞庭元苍山再光寺普瑞集,消释悬谈文义,乃座主家学问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