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

- 姓名:徐寅
- 别名:字昭梦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莆田(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894
- 逝世日期:923
- 民族族群:
徐寅(894-923)“寅”一作夤,字昭梦,莆田(今属福建)人。唐昭宗乾宁元年(894)进士及第,释褐秘书省正字。曾途经大梁,作《游大梁赋》献朱全忠。时全忠与沙陀李克用为仇敌,克用眇一目。寅欲曲媚全忠,故赋有“一眼匃奴,望英威而胆落”之句。后归闽,为闽王王审知辟为掌书记。及克用子唐庄宗即位,闽王遣使朝贺,庄宗因寅讥刺其文,命审知杀之。审知惧后唐,不敢复用寅。寅遂拂衣而去,归隐延寿溪。寅工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赋“句雕字琢,不出当时程试之格,而刻意锻炼,时多秀句”。其《斩蛇剑赋》、《御水沟赋》及《人生几何赋》尤为脍炙人口,远传至渤海国。其诗“亦不出五代之格,体物之咏尤多”(同上)。《崇文总目》著录《徐寅赋》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录有《雅道机要》二卷,并云:“前卷不知何人,后卷称徐寅撰。”《宋史·艺文志》记《徐寅别集》五卷、《探龙集》五卷。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则记其《温陵集》一○卷、《探龙集》一卷、《钓矶集》三卷、《书》二○卷、《赋》五卷、《别集》一卷、《雅道机要》八卷。今存《徐正字诗赋》二卷、《钓矶集》五卷。《全唐诗》编其诗为四卷,见卷七○八至卷七一一。其赋《全唐文》卷八三○编为一卷,《唐文拾遗》卷四五尚录其赋一卷。生平事迹见《五代史补》卷二、《唐才子传校笺》卷一○、《十国春秋》卷九五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婺源乡土志
安徽乡土志。清董钟琪等撰。七章。钟琪字吉符,安徽婺源人。全书分绪言、沿革、建置、官制、宦绩、人物、风俗、兵事九门,含城池之建置、学制,县职、黄巢之乱,矿贼及山寇、衢州之变等百余目,共约一万六千字,约于光绪三十四年成书。凡其地建置沿革、县治变迁、地理形势、天灾人祸、历史人物均有记述。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嘉靖宣府镇志
地方志。四十二卷,明·孙世芳修·滦尚约辑。嘉靖四十年刊本。
北东园笔录
清·梁恭辰撰。笔记小说集。初编、续编、三编、四编各六卷。内容记述历史传闻、人物轶闻、神鬼怪异。初编、三编含有大量鬼话,约计二十余条,如《与鬼讲理》《与鬼说情》《鬼穿下棺时衣》《闺中怨鬼》等即是。
忠贞录
三卷,附录一卷。明李维樾(生卒不详)、林增志(生卒不详)合撰。李维樾,字荫昌,林增志,字可任,二人皆吉州安福(今属江西省)人。生平事迹不详。《忠贞录》为记其同里卓敬事而编。卓敬,字惟恭,瑞安(今浙江省瑞安县)人。明洪武年间进士,授给事中,曾密疏请徙燕王于南昌,燕王即位后,不屈死节,福王时谥号忠贞。《忠贞录》卷一为卓敬遗稿,前有卓敬像赞及遗稿序,收录其诗、序、志铭等;卷二卷三为后人记载题咏诗文,附录一卷收黄养正、陈茂烈二人传,黄为卓敬同乡、学生,又死于“土木之难”,附录收之尚有道理,陈茂烈于卓敬仅同乡而已,别无渊源,收于附录未见合理。该书有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故宫文渊阁原藏本。《四库全书总目》载该书为江苏巡抚采进本。
经集
巴利名Sutta-nipa^ta 。属南方上座部经藏(小部)之巴利语经典。因其他各经分别有其独自之特征,故均有其特定之名称,唯有本集乃是由杂多之经所集成,故称经集。本集之形式,有长短不同之诗集,间亦有散文。内容分为蛇品、小品、大品、义品、彼岸道品等五章,系原始佛教圣典中最古老之作品。尤其是义品、彼岸道品两章乃最早独立流通者,故可谓为佛教最古老之圣典。五章之中,蛇品(巴Uragavagga )有十二经;其中之‘蛇经’反覆喻说比丘之修行应如蛇之蜕换旧皮而舍弃彼此两岸之分别;另一‘犀角经’则收有著名之诗,喻说修行者应如独角犀之独立修行。小品中收集较短之诸经而成,计有十四经。大品则收集较长之十二经,其中之出家经(大品第一经)、精勤经(大品第二经)、那落迦经(大品第十经)等三经系保存有关佛陀传记之最早资料者。又大品第九经说明四姓平等之理,第十二经则以简单之形式说明缘起之理。至于义品(巴Atthakavagga )之名,解为八偈品,如窟八偈经(第二经)、嗔怒八偈经(第三经),大部分均为八偈合成之经;计由十六经构成,相当于汉译之‘义足经’(亦有十六经)。彼岸道品(巴Pa^ra^yanavagga ),全章富有统一性,内容系十六学童请教佛陀,佛陀答覆之十六节,加前之序偈、后之结语二节,计有十八节。
禅门诸祖师偈颂
凡四卷。宋代子升、如祐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六册。辑录佛祖传法偈、信心铭、玄中铭、雪子吟、坐禅铭、五位颂、禅月龟鉴、志公药方、仁宗皇帝赞僧、勉佛果行脚、真性颂等,计八十余项古德垂诫、宗乘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