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

- 姓名:徐寅
- 别名:字昭梦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莆田(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894
- 逝世日期:923
- 民族族群:
徐寅(894-923)“寅”一作夤,字昭梦,莆田(今属福建)人。唐昭宗乾宁元年(894)进士及第,释褐秘书省正字。曾途经大梁,作《游大梁赋》献朱全忠。时全忠与沙陀李克用为仇敌,克用眇一目。寅欲曲媚全忠,故赋有“一眼匃奴,望英威而胆落”之句。后归闽,为闽王王审知辟为掌书记。及克用子唐庄宗即位,闽王遣使朝贺,庄宗因寅讥刺其文,命审知杀之。审知惧后唐,不敢复用寅。寅遂拂衣而去,归隐延寿溪。寅工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赋“句雕字琢,不出当时程试之格,而刻意锻炼,时多秀句”。其《斩蛇剑赋》、《御水沟赋》及《人生几何赋》尤为脍炙人口,远传至渤海国。其诗“亦不出五代之格,体物之咏尤多”(同上)。《崇文总目》著录《徐寅赋》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录有《雅道机要》二卷,并云:“前卷不知何人,后卷称徐寅撰。”《宋史·艺文志》记《徐寅别集》五卷、《探龙集》五卷。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则记其《温陵集》一○卷、《探龙集》一卷、《钓矶集》三卷、《书》二○卷、《赋》五卷、《别集》一卷、《雅道机要》八卷。今存《徐正字诗赋》二卷、《钓矶集》五卷。《全唐诗》编其诗为四卷,见卷七○八至卷七一一。其赋《全唐文》卷八三○编为一卷,《唐文拾遗》卷四五尚录其赋一卷。生平事迹见《五代史补》卷二、《唐才子传校笺》卷一○、《十国春秋》卷九五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月谈赋
《月谈赋》出自《穷通宝鉴》一书,作者姓名不详,但书中不少命例记载明朝名人宰辅,可能出于明朝年间,开始只是手抄本,沈孝瞻著,余星先生鉴定刊刻,《穷通宝鉴》一书方才问世。《月谈赋》是书中总纲,该赋江湖术士视为必读之篇,也是命理学家职业批命、断命的必修课题。
秦史稿
研究秦史专著。林剑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林剑鸣,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秦史研究,另著有《秦国发展史》。 本书分14章,约34万字,记述了秦国自传说时代开始,至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为止的历史发展过程。第1章“绪论”分别就秦史的对象和分期,秦史的年代问题以及研究秦史的主要资料作了概述。第2章记述由传说时代至西周末年的秦人早期历史。并针对秦人来自西方的传统论点,从图腾崇拜、经济生产,墓葬等方面进行详细考察,提出了秦人来自东方的观点,并认为秦的祖先同夏、商、周的祖先一样,都是属于华夏族的一部分。第3—6章论述了秦的奴隶制政权由产生、发展至衰落的全过程。论证了秦国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的特点,政治统治形式的特点,宗法制的特点以及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第7—12章论述封建制在秦国的产生、确立及其飞跃发展。第13、14章叙述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至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为止凡15年的历史。书后有“结束语”1篇,《秦世系表》《秦史大事年表》两个附录。本书是比较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秦史的专著。不仅博引历史文献,而且十分注意利用云梦秦简、秦陵兵马俑、马王堆帛书等考古新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作者并将秦史研究中有分歧的问题详细写成小注置于每章之末,有助于全面了解秦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而为更深入地探索秦国历史提供了方便。
清宫史话
齐如山著。在宫里,妃嫔不能与皇帝同桌用膳;上朝前,官员都在街边小馆吃早饭;有人坐火车去祈雨,结果掉了脑袋;有人在如意馆画画,后来平步青云;南书房里最多的不是书而是酱菜;内务府里管事的绝不是太监而是皇室贵胄……《齐如山回忆录:清宫史话》一书细腻生动的还原了齐如山先生记忆中的清朝宫廷。从衣食住行到礼仪制度,书里的内容有的是齐先生亲耳所听、亲眼所见,有的是他查阅内务府、敬事房、御膳房的档案后得来的第一手资料。齐先生就像一个极好的解说员,带领读者遍游神秘的皇家禁地。
诗传名物集览
十二卷。清陈大章撰。陈大章,“章”一作“璋”,字仲夔,号雨山,黄冈(今湖北黄冈)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以母老乞归,遂杜门读书。工诗文,精名物训诂。《诗传名物集览》凡三易其稿乃成。初一百卷,后摘其要为十二卷,刊入《湖北丛书》中。凡鸟二卷、兽二卷、虫豸一卷、鳞介一卷、草四卷、木二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毛诗》自陆玑以下,诠释名物者毋虑数十家,此书成之最后,故于诸家之说采辑尤夥……其征引既众,可资博览,虽精核不足,而繁富有余,固未始非读《诗》者多识之一助也。”是书以朱传为宗,次及经传训故、诸史百家,即裨官小说,亦所不遗,间附以己意。征引故实,颇近类书,然核其大致,可取者多矣,固宜略其芜杂,采其精英焉。书前有查初白(慎行)、其甥丘(良骥)二序。有《湖北丛书》本。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简称《六学僧传》。佛教史书。元至正九年至二十六年(1349—1366)昙噩撰。三十卷。书前有自序。此书以“六度”分科,每科又分为二,合计十二科。每科前有小序,阐明立科宗旨;每科末有“赞”,作为一科的总结。全书共收录东汉至北宋初年一千六百七十三人的传记。资料主要采自梁、唐、宋三部《高僧传》和《五灯会元》等。
梵天火罗九曜
梵名Brahma -horanavagraha 。全一卷。唐代僧一行(683~727)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图像部分收于第九十二册。本经为密教有关星宿仪轨之经典。内容解说拜祭九曜星宿之诸种作法,如祭祀之方位、供物、所持之真言等,并举出相应于各种年岁之星宿与吉凶之关系等。附有九曜星图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