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雷

- 姓名:张山雷
- 别名:字寿颐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嘉定(今属上海市)人
- 出生日期:1873
- 逝世日期:1934
- 民族族群:
张山雷(1873~1934),清末医家。字寿颐。嘉定(今属上海市)人。诸生。因母病弃举业习医,曾从当地中医俞德琈、侯春林及上海黄醴泉学内科三年,后又至黄墙从疡科名医朱阆仙学,学识经验益臻精湛。尝协助朱氏举办黄墙中医学校。后该校中辍,即去沪行医,并在神州中医专门学校任教。1920年应聘任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教务主任。日间诊病授课,夜则编纂著述,为发扬祖国医学,培养中医人才,颇多贡献。治学严谨,对历代医家学术均有研究,尤服膺张士骧之理法清晰,用药简练,黄醴泉之证治巧妙,选药纯粹,兼轻、清、灵之长。因受当时西学影响,主张中西合参,吸收现代医学知识,丰富中医学内容。于临床各科造诣颇深,多有创见,自成一家言,并与张锡纯、张国华有“三张三达”之誉。内科中风证,崇尚真阴亏而内热生风论,治疗初用清热顺气开痰,继用培本,有中风八法论。外科辨证提倡从整体出发,注重内在因素,重视局部与脏腑气血关系,外证内治。儿科辨证重视食指三关脉纹诊断,注意色泽与形相合参,对小儿疳疾、腹痛、腹胀、发搐诸证尤有详究。于妇科经、带、崩漏及脉学、针灸、药物炮制等亦有研究。所撰讲义及著述颇富,有《体仁堂医药丛刊》十五种,包括《中风斠诠》三卷(1917年)、《本草正义》前集七卷、《难经汇注笺正》四卷(1919年)、《(张氏)藏府药式补正》三卷、《疡科纲要》(1917年)、《脉学正义》六卷(1931年)、《全体新论疏正》两卷、《湿温病医案平议》一卷、《病理学读本》两卷,以及尚未刊行之《古今医案平议》、《皇汉医学平议》和内科时病、杂病类著作。其著述能结合临床实际。弟子有汪仲清、蔡济川等。
猜你喜欢的书
论书
书法心得论著。三卷。宋苏轼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土。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并举为“宋四家”。擅长行、楷,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并上溯晋宋诸名家,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且能自创新意。存世法书有《答谢民师论文帖》、《黄州寒食帖》、《前赤壁赋》、《祭黄几道文》等。生平论及书法的文字甚多,后人辑成东坡《论书》。
麟儿报
又名《葛仙翁全传》。中篇小说。清佚名撰。四卷,十六回。书叙廉清与昭华婚姻故事。明末湖北孝感县乡民廉小村,为人忠厚,喜行善事。曾于大雪中救一饥寒待毙老人,即葛仙翁。葛仙翁见小村善良忠厚,指其择吉地葬母,因此小村年五十得子,名廉清(即麟儿)。廉清聪明过人,为告老尚书幸某赏识,接至家,以女昭华妻之。因廉清恃才傲物,昭华母及全家不满, 廉清亦无心向学,终日嬉戏。夫人劝女改节,女不从,而鼓励廉清用心读书。廉清果一试中解元,然夫人已将昭华另许他人。昭华出逃,得御史毛羽救助。毛羽有女小燕,待字闺中,不知昭华乃女扮男装,深爱之,招为婿。后经周折,昭华终与廉清遇合,与小燕同嫁廉清。全书意在劝善戒恶。情节与描写颇生动。有咸丰二年(1852)经国堂重刻本, 集古居刊本(改题《葛仙翁全传》,文字有较大改动)。
纳兰词笺注
清初词坛,名家辈出。其中*特出者,当属纳兰性德。况周颐《蕙风词话》尊他为“国初*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更为赞赏,称他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的身份高贵显赫,却向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这使得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纳兰词以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浅白流畅的语句、哀婉凄艳的风格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数百年来广为流传,纳兰性德生前曾把他的部分词作刊印为《侧帽词》,后顾贞观把他的词与自己的词合刊为《弹指词侧帽词》合刊本。康熙十七年,顾贞观又与吴绮为他校定《饮水词》,刊于吴中。道光十二年,汪珊渔根据顾贞观原辑本、杨蓉裳抄本、袁兰村刊本等书,共辑得词三百余首,分为五卷,定名为《纳兰词》。光绪六年,许增在汪珊渔本的基础上又增加补遗二十一首,共计三百四十二首,成为比较完整的《纳兰词》。
戊戌政变记
论述清末戊戌政变的历史著作。梁启超著。1898年12月起连载于《清议报》,1899年清议报社出版单行本,线装3册9卷,约11万余字。其后广智书局又出铅字排印本,内容基本相同。1936年中华书局收入《饮冰室合集》,列《专集》第1种,删去第5篇《政变后论》,将第6篇《殉难六烈士传》递为第5篇,内容也与清议报社本有异。1954年中华书局据《饮冰室合集》原型重印。台湾文海出版社1975年重刊本据广智书局本印。第1篇《改革实情》记康有为被问用事及百日维新时期的新政上谕;第2篇《废立始末记》记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幽禁光绪帝事;第3篇《政变前纪》分析政变原因,认为总原因有二:1.由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积不相能,2.由顽固派痛恨改革,并列举导致政变的12分原因;第4篇《政变正纪》记慈禧太后推翻新政惩治维新志士事;第5篇《殉难六烈士传》为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传。另附录《改革起原》、《湖南广东情形》和《光绪圣德记》3篇。本书发表时距戊戌政变仅3个月,作者又亲历其事,故保存丰富原始资料,如康有为《上清帝书》、梁启超《上陈宝箴书》、《保国会章程》及保国会演说等,是研究戊戌变法史的重要史料。由于作者当时的感情作用和政治需要,本书记载并非完全可靠,尤其对于光绪帝的所谓“圣德”及政变后的苦境渲染过分,使用时应认真鉴别。
灵树远禅师云岩集
2卷,清僧远说,广仍记,附云岩颂古,附云岩九颂,余怀制。
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
一卷,唐不空译。释遏阿等五十字门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