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植

- 姓名:王植
- 别名:字櫰三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直隶深泽(今属河北)人
- 出生日期:1681年
- 逝世日期:1766年
- 民族族群:
王植(1681年-1766年),清学者。字櫰三。直隶深泽(今属河北)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授广东和平知县。调阳江,擢罗定州知州。历署平远、海丰、新会、香山及德庆州、钦州。发山东补霑化,调郯城,以老病乞休。植敦励名节,思效长孺之戆,自号戆思。居官廉直持平,有强项吏称。所至兴利除弊,名声大著。尤务先教化,听讼必劝谕使服。曾说:“刑罚中之教化,其效尤捷。”(《清史列传·儒林传上二》)性勤敏,经史百家,靡不研究,而一以宋五子为宗。认为张载见道,“原从儒、释异同处入,故其言太虚皆与释氏对照”(《正蒙初义·臆说》)。又说:“程朱多不满太虚二字,然晰其本旨,殊途同归,不必执程朱绪论以相诋。”(同上)其论皆持平,无门户之见。曾对子姪说:“宋儒书言治身克己,幽隐毕照。以此自检觉,时时不能无过。所自信者,大德不踰闲尔。”(《清史列传·儒林传上二》)著有《正蒙初义》、《濂关三书》、《皇极经世全书解》、《道学渊源录》、《四书参注》、《韵学》、《读史纲要》、《权衡一书》、《崇德堂集》。
王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专书,又名《外科全生集》。4卷。清王洪绪(维德)撰。刊于1740年(乾隆5年)。卷一载痈疽的病因、症候、诊法并列症29种;卷2扼要地论述外科诸病治则及王氏家传经验,并收有内、妇、儿各科病症治疗经验; 卷3为外科常用药的炮制法及常用方百余首。本书以“痈乃阳实之症,气血热而毒滞; 疽乃阴虚之症,气血寒而毒凝”为理论依据,创用滋阴散寒、阳和解凝等治疗原则,从而为疽症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著名的阳和汤便是这一治则的代表性方剂。与此同时,再次强调“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应是痈疽初期主要治疗原则。书中所载之犀黄丸、小金丹、梅花点舌丹等均为外科之有效方剂,迄今仍为临床医家所常用。但另一方面,王氏过分强调自家的经验,如把外症之白陷,一概作疽症论未免失于片面; 又在治疗上反对刀针排脓、反对使用丹药等,亦属偏见,反映其治疗思想保守的一面。但清·马培之注本对原书作了较为正确的评介,纠正了原书某些不足,故本书仍不失为一部有影响的外科专书。从清·乾隆到光绪年间多次刊刻,流传甚广,建国前亦屡有发行,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有影印本出版。
雪涛谐史
古代笑话作品专集。明江盈科集撰。为《雪涛阁四小书》之一。由“天都外史冰华生” (即潘之恒)校梓。收笑话168则。本书所收笑话,涉及从宫廷到民间各个方面,其中收有大量民间笑话。如嘲假道学的有《讲学赠牛》、《菽粟布帛》等;嘲贪官污吏的有《做科道》、《一伙滑吏》等;嘲宦官的有《下他腐刑》、《十目所视》、《王见之》、《中贵问书》、《一代不如一代》等。尤其后者,表明江盈科对宦官政治的深恶痛绝,在宦官势力一直很大的明代,也可看出他的胆识过人。所以袁宏道曾赞他:“才高识远,信腔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
读宋诗随笔
《读宋诗随笔》是一部精彩而又独到的宋诗鉴赏读物。程干帆先生品读宋诗,多是在每首或几首诗后,信手写下读后感想,不求统一规范,只存真知灼见。这样的“随笔”式点评,由感而发,平易亲切,于文于思,堪称珠玑满眼,美不胜收。唐宋诗歌犹如双峰并峙,成就皆高。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陆游等宋代诗人“以己意为诗”,生命内在的自由随意与豁达,成就了充满生活智慧的宋诗风貌。作者精选代表性宋诗百余首,超脱传统,从比较着眼,抓住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一经抉出,豁然开朗,快意顿生。难怪程千帆先生说:这是他比较看重的有较多个人心得的一本书。
晋后略
《晋后略》又名《晋后书》《晋后略记》,五卷。西晋荀绰撰。久佚。该书记述西晋一代史事,现存八条残篇,分别叙述了晋武帝、贾后、成都王(司马颍)、张方、荀勖、刘漠、冯播、武含总共八个人的事迹。据《群书治要》《太平御览》、《世说》注采摭。
毛诗注疏
亦称《毛诗正义》。经学著作。唐代颁布的官书《五经正义》之一。汉毛亨传、郑玄笺、 唐孔颖达疏。40卷,每卷末附核勘记。民国25年 (1936)上海中华书局缩印《四部备要》本。此书以 隋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融 合魏、晋、南北朝学者有关研究《诗经》的见解,阐 释《毛传》和《郑笺》,对于了解《传》、《笺》的内 容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由于《正义》遵守 “疏不破 注”的原则,因而承袭了《传》、《笺》的某些错误, 对《毛传》的本意也产生了误解。后世流传的注本有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今流传有《十三经注 疏》本。
新译华严经音义
新译华严经音义,1卷,日本喜海撰。编号二二零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