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说

- 姓名:董说
- 别名:字若雨,号西庵
- 性别:男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乌程(浙江吴兴)人
- 出生日期:1620
- 逝世日期:1686
- 民族族群:
董说(1620—1686)明末清初小说家、诗人。字若雨,号西庵。乌程(浙江吴兴)人。明诸生。明亡,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又名林胡子,自称槁木林。顺治十三年(1656)削发入灵岩寺为僧,法名南潜,又名宝云,字月函。原本家世显赫,但其父辈家道已衰。幼年受业于复社领袖张溥之门,为复社成员。曾从黄道周学《易》。与灵岩寺住持南岳友善,南岳圆寂后,继任寺中住持。董说学识渊博,经史、天文、地理、象数、律品、医卜、音韵、方言、释老等,皆有所涉猎。
董说工诗,题材较为广泛。但因其削发为僧时将明亡前所作诗文尽皆焚毁,故今存多为入清后的诗作,这些诗中常常表现作者的黍离之悲。如《入吴不及晤昭法》:“蒙蒙旧事破山雷,痛定重提转自哀。”《筑万塘》描写清初因战乱造成的荒无人烟的景象:“眼中良田半荒土”,“府帖下乡吏打门,南村灶冷行西村,西村十家无一存,破屋无门仅梁柱”。其他诗或写禅理,或咏物,或为即事即景之作,诗风不拘一格。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2说他的诗“才思所至,穷极幽窈,以写其空坑崖海之思”。如《宫人入道和唐人》写得平和恬淡;《听雨》、《春日》、《梦华潭口听客话嘉隆间大内旧事》等则属于硬语涩体;而《南村秋鬼谣》、《招魂曲》等,却又“鬼气近昌谷”(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32)。董说又能文,文风奇崛,往往辨驳恣肆,不受羁勒。
董说在文学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小说创作。所作《西游补》16回,约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前后,是一部神魔小说,但有讽刺性的现实内容。小说的主要情节写唐僧师徒过大焰山后,孙悟空出外化斋,被鲭鱼气所迷,在青青世界万镜楼中见到种种古今之事,并做了半日的阎罗天子,最后被虚空主人唤醒,才又寻师化斋而去。这部小说的用意不在补《西游记》,而是借孙悟空的奇遇,揭露社会弊端。小说描写了醉心仕途的士子的各种丑态,表现在科举制度的引诱、迫害下,文人的可悲命运,刻画了种种人间世相。如借老君之口把一些秀才骂为“无耳无目,无舌无鼻,无手无脚,无心无肺,无骨无筋,无血无气之人”,说他们只会写官样文章,实际却是不学无术之徒;对秦桧一类卖国求荣的奸臣贼子,痛加斥骂;而对岳飞那样的忠臣义士表现了极端的仰慕。又如小说写孙悟空见到项羽,要他少说“无颜话”来讽刺庸俗世风等等。但小说也带有较浓的万事皆空的虚无主义色彩。《西游补》极富有艺术魅力,鲁迅说它“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徘谐,文亦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也”(《中国小说史略》)。
董说一生好学,博学多才,研习范围极广,举凡经史、天文、象数、地志、律吕、医卜、方言、音韵、释老等等,均有涉猎。其诗清淡荒远,擅长草书,通晓经学。一生著述繁富。据《南浔志》载共有100多种。所作诗文杂著有《丰草集》千余章、诗词乐府10余卷、《丰草庵杂著》数十种,出家后著有《上堂晚参》、《唱酬语录》,又有《七国考》、《易发》、《运气定论》、《天官翼》、《薄镜歌发》、《西游补》、《董若雨诗文集》、《南潜日记》等。还著有《楝花矶随笔》。
猜你喜欢的书
董贝父子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董贝是伦敦大商行董贝父子公司的老板,为人傲慢,心肠如铁石。妻子死去,为他留下女儿芙洛伦丝和儿子保尔。董贝认为女儿与公司无关,对她非常冷酷;而对儿子则关怀备至,把他当成公司的继承人。不料小保尔体质娇弱,经不起父亲的“关照”,没有多久就夭亡了。董贝把儿子之死看作是对自己事业的致命打击,后来他又娶了一个年轻的寡妇,让她给生养一个继承人。但后妻受不住他家那种阴森可怕的气氛,终于离开了他。第二次婚姻的失败,使董贝深受刺激。他从此对公司事业开始冷淡,公司日趋衰落,终于破产。董贝变得孤苦伶仃,越来越感到绝望。就在他决定自杀那天,已婚的女儿芙洛伦丝带着一周岁的儿子回到伦敦,主动与父亲和解。董贝便愉快地与女儿生活在一起。
五峰集
宋代诗文别集。5卷。胡宏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载此集5卷,又称有“别本不分卷”。清代修《四库全书》辑入1种5卷本。卷1为诗106首,卷2为书78篇,卷3为记、序、行状、墓表、墓志铭、哀词、题跋、札子、祭文、上梁文、论史等杂文44篇,卷4为《皇王大纪论》80余条,卷5为《易外传》、《语指南》、《释孟疑》3种经义之作。卷端载其门人张栻序。据张序说,此5卷本乃作者季子胡大时编集,“先生非有意于为文者也。其一时咏歌之所发,盖所以纾写其性情。”而其他述作“又皆所以明道义而参异同,非若世之为文者徒从事于言语之间而已。”《四库全书总目》则称他“能萧然自远,蝉蜕于权利之外,其书词婉而意严。”除5卷本外,北京图书馆尚藏有清抄3卷本。
蛟峰文集
诗文集。南宋方逢辰撰。8卷,外集4卷。一本正集11卷,外集4卷。逢辰于宋亡后隐居蛟峰,学者称蛟峰先生,因以名集。其正集为其五世从孙渊等辑,前7卷为诗文,凡诗1卷,文6卷。末附《山房遗文》1卷,为其弟逢振所作。外集为七世从孙中所续辑,载其兄弟历官诰敕及他人酬赠诗文。明天顺、嘉靖皆有刊本,作8卷。又一明刊本题“十一世孙方世德重编”,逢辰诗文作10卷,《山房遗文》及外集仍旧。《四库全书》据8卷本著录。逢辰尊崇朱熹之学,对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有所阐发。为官能直言极谏,切论国政。是集虽仅保存其部分诗文论述,尚可借以观其学术和政见。
太华盖山三仙真君解冤灭罪度人心经
太华盖山三仙真君解冤灭罪度人心经,一卷,收入《藏外道书》(第22册)
般若心经讲义
般若心经讲义,圆瑛大师著。夫实相般若,即自心之理体;观照般若,乃自心之妙用。体用不离于一心,迷悟自隔乎千里。迷者,非失似失;悟之,无得为得。但能回光返照,何难即相成空。
幻住明禅师语录
清尚等编。卷首收序;卷一收住邻水县仙人山观音禅院语录、住万县兴隆禅寺语录;卷二收小参、茶话、示众、机缘、颂古、联芳偈。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