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

- 姓名:拜伦
- 全名:乔治·戈登·拜伦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788年1月22日
- 逝世日期:1824年4月19日
- 民族族群: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英国诗人。后期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破落的贵族家庭,早年求学时代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成年后接触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民主运动,他形成了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思想,并积极参予了争取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2~1818)是诗人第一部重要的作品。1812年前两章发表时震动了欧洲文坛。主人公恰尔德是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贵族青年,他深深地热爱祖国,但却厌恶周围空虚无聊的现实,他孤高自傲。忧郁寡欢,他的性格使他与庸俗、虚伪的上流社会格格不入,而他的贵族习气又使他无法接近下层人民,于是他愤然出国,到海外寻求解脱,开始漂泊的生活。长诗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和见闻,表现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于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慨;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等自然景色的喜爱;对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等艺术美的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具有先进思想的人的敬仰;对反对压迫争取独立的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各国人民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弃和失望。
以后陆续发表的以东方为背景的《异教徒》(1813)、《阿比多斯的新娘》(1813)、《海盗》(1814)、《莱拉》(1814)、《巴里西那》(1816)、《科林斯的围攻》(1816)六首诗被合称为“东方叙事诗”。这些诗篇中都有哈罗尔德式的主人公。他们有非凡的才干和异样的热情,但却找不到用武之地;他们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常以挑战者的姿态、以毫不妥协的精神反抗社会的专制和压迫;他们总是显得孤傲、忧郁、悲愤、绝望。因而获得“拜伦式英雄”的称号。
《锡隆的囚徒》(1816)赞颂为捍卫自由而奋斗的社会活动家;《曼弗雷德》(1816~1817)以诗剧的形式写一个知识广博、能够呼唤精灵的隐士,由于造成所爱的人死亡,因而在孤独与忧郁的冥想中寻求死亡的故事,表达了对启蒙主义思想的幻灭感和对生存意义的怀疑。《普罗米修斯》(1816)和《路德派之歌》(1816)是歌颂敢于反抗一切邪恶势力的伟大战士的诗篇;《塔索的悲哀》(1817)、《威尼斯颂》(1819)和《但丁的预言》(1821)则是号召意大利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宣言和颂歌;《该隐》(1821)取材于《圣经》,但诗人反其意而用之,把一个杀人犯作为反对专制与神权的叛逆者来颂扬。《青铜时代》(1822~1823)则是诗人最为重要的政治讽刺诗。
《唐璜》(1818~1823)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也是拜伦最优秀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作品通过一个普通贵族青年唐璜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冒险和奇遇,展示这些国家的社会生活和道德风貌。表达向伪善的宗教道德观挑战的思想,揭露封建专制的残忍和暴虐,具有相当大的讽刺力量。其第2章中的《哀希腊》一诗曾在我国知识界广为流传。
拜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顺水推舟
在与一位年轻貌美的寡妇罗萨琳结婚仅仅几周以后,戈登·克洛德就死于伦敦的一场空袭。他的庞大家产自然而然落到了年轻妻子手里。另一方面,克洛德家族的人虽表面上都有体面的工作,实际却都依靠戈登而活。他的突然死亡,以及遗产被罗萨琳独吞这一现实,使得矛盾顿时尖锐起来。这时,村子里来了一个自称伊诺克·雅顿的神秘男子,他以罗萨琳前夫安德海其实还活着为由,向罗萨琳和她哥哥大卫进行敲诈。谁料,他竟被人谋杀在旅店房间中。而证人波特少校居然当庭指认死者就是已经去世多年的安德海本人。
道德真经颂
道教经籍。题“茅山蒋融庵撰”。分81章,以七言诗颂解《道德经》,但不引原文。其注完全脱开了《道德经》辞句。劝人无心,不著名相,超然物外修大道。作者为茅山道士,全书以诗歌唱颂形式注解《老子》。经总序颂云:“紫雾光中信息通,聊将黄叶玩儿童。若拘语句明宗旨,辜负当年白发翁。”认为要理解《老子》的主旨,不在于字句的训诂,而在于靠直觉去“悟”。又第一章颂云:“绵绵密密绝胚胎,动着尘埃拨不开。今日为君通一线,一齐吹向此门来。”以气喻道,以胚胎喻人心。道无所不在又无可捉摸,人心中也有道在,只是被后天尘埃埋没,故不能得道。只要清静修炼,便能拂去尘埃,直见本心,独得妙悟,如风过穴,豁然贯通。可见南宋茅山道已深受禅宗顿悟说的影响。其诗颂注解形式在道教经典注疏、弘传中亦别具特色。
斯人记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1936年南京《人报》社初版。内收《自序》1篇。全书共24回。初连载于1929年2月15日至1930年11月19日北平《世界晚报》副刊《夜光》。后因被沦陷区书商盗印,为挽回影响,于1944年由上海百新书店重版。作者有感于当年北京政府统治下政治黑暗,社会生活糜烂,创作了这部小说。当时有些知识分子“只是捧戏子逛窑子酒食征逐。上焉者,也不过逛公园喝茶,弄弄风月文艺,而娼家和大鼓娘之类,却成了社会趣味的中心。”“这里所写的朋友,朋友之朋友不用说,继续糜烂下去的,自然到了今日,成了沦陷区的人渣,但也有不少经过一番磨炼,幡然觉悟的。”(《自序》)作者还在《写作生涯回忆》一文中说:“《斯人记》云者,是根据‘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意思下笔的。这书里以两个不能追随时代的男女为主角。他们都是爱好文艺者,却因思想上不能彻底,陷于苦闷的环境中。书也就以苦闷来结束。在全书中,枝枝叶叶,仍然涉及北京的社会。”这男女主角就是梁寒山和张梅仙。小说以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文字之交为主要线索。本书发端写两人相约游格言亭和陶然亭,互相抒发对人生感慨之情。但其间穿插大量其它情节,主要有芳芝仙和吕芝仙从学戏到登台,遭遇不同的命运。芳芝仙到城南游艺园登台唱红时,巧遇当时伶界大王华小兰,结为夫妇。由此引出坤伶金飞霞、上海来客申志一、金海粟、陆幼华和名妓王月仙的故事。有研究者认为书中主要人物都有生活原型。作者写这类社会章回小说,笔法稔熟,得心应手。
孙威敏征南录
亦名《征南录》。孙沔镇压侬智高起义记。一卷。北宋滕甫(字元发,一字达道,浙江东阳人)撰。皇祐四年(1052),侬智高起义军据邕州,宋朝派狄青、孙沔、余靖率宋军前往镇压。次年,事平。狄青率宋军归朝,孙沔继续追捕义军余部。时余靖在长沙勒碑为记,专褒美狄青功,朝廷亦升青为枢密使,而沔仅加秩一等。甫以为南征之事出沔议,措施、计谋亦多出于沔,其功当不亚于青,因作是录以颂沔功绩,盖甫为沔知己也。其文与余靖所作,互有详略,可资考证。为研究侬智高起义事件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四库全书》、《艺海珠尘》、《墨海金壶》、《续金华丛书》及清抄本等。
俱舍论颂疏义钞
俱舍论颂疏义钞,六卷,唐慧晖述,日本佚名题记,内题论下有释字
时时好念佛
时时好念佛,一卷,清果能述并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