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春夫

佐藤春夫
  • 姓名:佐藤春夫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和歌山县人
  • 出生日期:1892年4月9日
  • 逝世日期:1964年5月6日
  • 民族族群:

佐藤春夫(1892年4月9日-1964年5月6日),日本诗人,小说家。 和歌山县人, 生于医生家庭。 中学毕业后到东京, 入庆应义塾学习, 1913年中途退学。曾加入“新诗社”, 在与谢野夫妇、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等人的指导下开始写作诗歌、评论和翻译,受到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影响。他的主要诗歌作品有《殉情诗集》(1921)、《我的一九二二年》(1923)、《佐藤春夫诗集》(1926)、《佐久的草笛》(1946)等。小说有《一只野兔和一个外人》(1914),在日本,是意识流、精神分析、新心理主义作品的先驱。此外,有《田园的忧郁》(1917)、《都市的忧郁》( 1922~1923)、《这三个人》(1925)、《女诫扇绮谭》(1925)、《诸神的嬉戏》(1927)、《更生记》(1929)、《晶子曼陀罗》(1954)、《小说永井荷风传》(1960)等。中国题材的作品有戏剧《屈原》(1926)、小说《李太白》(1918)、《百花村物语》(1922),翻译我国的小说有《玉簪花》(1923)、《平妖传》(1929)、《水浒传》(1954),翻译我国的诗歌有《车尘集》(1929)、《玉笛谱》(1948)和札记《扬州十日记》(1927)等,此外,论著有《谷崎润一郎——其人与艺术》(1927)、《近代日本文学展望》(1950)等。战时,他曾站在民族沙文主义的立场,顺应时局写了《奉公诗集》(1944)、“爱国”诗歌等为侵略战争效劳。1948年当选为艺术院会员,1960年获文化勋章。1964年于广播录制《自传》中突然去世。 佐藤春夫是具有深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家。他的作品不注意人生的探索和塑造典型,而以随笔的、水彩画的笔致,将传统的古典抒情同现代的颓废融成一体, 形成慵倦、忧郁和厌世的基调,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

佐藤春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宋布衣集

宋布衣集

诗文集。明宋登春撰。三卷。登春字应元,新河(今属河北)人。少能诗善画,年二十余即弃家远游。足迹几遍天下。晚依其兄子居江陵(今属湖北)之天鹅池。因自号鹅池生。与徐学谟、邢侗友善。后学谟致仕归,登春访之吴中。买舟浮钱塘,跃入江水以死。其诗本名《鹅池集》,文名《燕石集》,学谟尝刻之荆州。此集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培益合诗集、文集而刊,近三万字。其文章简质,论诗先性情而后文词,故其诗平易自然,而颇乏深意。《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可匹卢柟《蠛蠓集》,而奇古之趣胜之。朱彝尊将其诗以贾岛、李洞为比。有《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甘肃镇战守图略

甘肃镇战守图略

此《甘肃镇战守图略》前半自东向西描述明代甘肃镇辖区的军事防务,一图一说(图在前,说在后)共十八页,全图采青绿山水画法,上北下南,东起兰州城,西至嘉裕关。后半主述「西域土地人物」,图东起嘉裕关,记录西域各地和人文景观。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时期彩绘纸本。明初为防御蒙古袭扰,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延绵万里之线上设“九边”。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山西、固原两镇,是为九边。各镇均设有总兵官一人。本图即为描述明代中期以前甘肃镇的军事防务。

溪蛮丛笑

溪蛮丛笑

南宋“五溪”民族志。1卷。南京朱辅(字季公,浙江桐乡人,汉族)撰。“溪蛮”者,取《后汉书》“五溪蛮”之名,指今湘西及其附近一带少数民族。叶钱序谓:“五溪之蛮,今有五:曰苗、曰徭、曰僚、曰僮、曰仡佬,风声气习,大略相似。”书中所记为当地民族名称、物产、风俗等,凡80余条,其中主要有木契、钩藤酒、辰砂、茅花被、仡佬裙、葫芦笙、不阑带、娘子布、点蜡幔(即蜡染)、铜鼓、不乃羹、飞(即抛绣球)、筒环、羊楼、踏歌、鼻饮、抢亲、洗面、葬堂、椎结等。有的条目首次见于史籍。为研究苗、瑶、侗、壮、仡佬诸民族史的珍贵文献。有《续百川学海》、《古今说海》(嘉靖本、道光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格致丛书》、《夷门广牍》、《说郛》(委宛山堂本、商务本)、《四库全书》、《学海类编》(道光本、景道光本)、《养素轩丛录》、《古今说部丛书》、《说库》、《景印元明善本丛书》等版本。

樵隐词

樵隐词

一名《樵隐诗余》。词别集。南宋毛幵撰。一卷。幵字平仲,信安(今广东高要)人。一说三衢人。尝为宛陵及东阳州倅。有《樵隐集》十五卷,已佚。此集《宋元名家词》钞本题《樵隐诗余》,毛晋刻印时题今名。录词四十二首。其词长调居多,可见慢词在南宋的发展、普及情况。本集是流传有绪、影响较大的南宋词人专集。共收入词42首,始见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四库全书》曾据安徽巡抚采进本,编入词曲类。较常见的版本还有《四部备要》本。毛幵词语言清丽芊绵,以小词最为工致。

御纂春秋直解

御纂春秋直解

十五卷。傅恒等奉敕撰。乾隆二十三年(1758),傅恒、来保、刘统勋、汪由敦等奉敕撰《春秋直解》,当年而成。以鲁十二公为十二卷,其中庄、僖、襄公篇帙较繁,各折一子卷,共十五卷。此书只列经文,不列传文,大旨在发明孔子本义,铲除种种迂曲之说,故名为“直解”。其卷首乾隆《御序》称此书“以《汇纂》为指南,意在息诸说之纷歧以翼传,融传之异同以尊经,庶几辞简而事明”。又有乾隆四十三年《御制书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事》,旨在阐发《春秋》尊王、大一统之义,显然为其政治之需要。其书解释《春秋》经文,行文较为简明,无烦琐考证,亦无宏篇大论。如隐公元年《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解云:“逐其弟也。凡杀子弟目君,以目郑伯,知其为弟也。称兵争国则不书弟与公子,以不称弟,知其争国也。胜而去之曰克,亲而兵之可伤矣。于鄢,远也。已奔鄢又克之,甚之也。”其解虽杂采三传及先儒之说而折衷之,然简明扼要,颇便御览。现存内府刻本、外省覆本。

悉昙字记

悉昙字记

全一卷。唐代智广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内容系解说悉昙之摩多(母音)与体文(子音),并略述其合成法之十八章。本书系著者受南天竺沙门般若菩提(梵Prajn~a^ -bodhi )之指导,笔录而成。本书前后部分叙述十八章之建立,中间插置悉昙字记之标题。因而被推测,可能原为二本,后合并,或本文中混入注释。乃最早就字母及悉昙十八章作有系统之解说,故为后世之悉昙学者所广泛引用,从而注释者亦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