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钧

- 姓名:高秉钧
- 别名:字锦庭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锡山(今江苏无锡)人
- 出生日期:1755年
- 逝世日期:1827年
- 民族族群:
高秉钧(1755年-1827年),生于乾隆二十年七月(1755),卒于道光七年三月(1827),清外科学家。字锦庭。锡山(今江苏无锡)人。师从范圣学、杜云门,后工内外科,尤精疮疡证治。临证三十余年,博通经方,洞晓脉理,虽治外科而必参究《内经》等,探其本而不袭其末。尝谓“外科必从内治”,疗疾多推崇陈远公“阳毒可用攻毒,阴毒必须补正”及朱丹溪“痈疽未溃以疏托解毒为主,已溃以托补元气为主”诸说,提出“毒攻五脏说”等。著有《疡科心得集》三卷(1805年),每以两证互相发明,揭示其治法,为江浙业疡医者所宗。另有《谦补斋外科医案》,由子鼎汾手辑,后为江阴杨道南所得,校勘后于1930年付梓。尚有《高氏医案》及与表兄吴辰灿合辑之《景岳新方歌》一卷传世。
锦庭生甫周岁,偶病几危,幸遇一黄冠者出丹丸灌之而醒,懂事后,父母常告之,故幼时即视医药为奇物性孝惮,弱冠时,母病脆,每日必吐,即问母所欲曰“吾思熟藕耳。”时值岁寒,熟藕惟浒墅关可得,乃行百余里,两日夜返家,归奉母食之,累日不吐。成年后,弃举子业,从范圣学、杜云门二先生习内、外二科,究心《内经》,探索有年,而于仲景、东垣、丹溪、景岳、立斋诸先辈著述,尤所倾崇。为人谦虚好学,精细过人,深明外科必从内治之理。清。乾、嘉间,以疡医闻名数百里,就诊者往来不绝于道。而诊治时,容颜庄慎,惟恐有误,偶有失,辄终夜不寐,细书寻释,深思挽救之法而后己。虽名重当时,而虚怀若谷,且曰“世之为医者,医人病乎医己贫耳然岂可以人命为戏哉。”故颜其书室日云“尽我心”。贫者不索谢,且济人之急,喜面折人过,亦喜人之面折。诲后进恐有不及,人有一技之长,常啧啧称道。厅轩匾额“橘井遗风”四字,系锡令齐公彦槐所赠。时归安姚文田督学江苏,亦精医,而心折先生,临行赠匾曰“功同良相”。匾旁跋语数百,历叙先生之学说及治验事迹。先生晚年著疡科临症心得集三卷。卷上辨论人体上部外症条,卷中辨论躯体中部外症条,卷下辨论下肢外症条。是书成于嘉庆丙寅,“例言”中曰“第三十年来,临症参详,颇有心得。”
高秉钧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翠微南征录
宋代诗文别集。11卷。华岳著。该书为作者因得罪韩侂胄而被流放建宁时所作。《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第一卷开禧元年上皇帝书,请诛韩侂胄,语最抗直。余诗十卷,率粗豪使气”。华岳的诗歌创作以直率坦白为特色,不受江西派和江湖派的影响。如《和戎》:“纳币求成事已非,可堪函首献戎墀。一天共戴心非石,九地皆涂血尚泥。反汉须知为晁错,成秦恐不在于期。和戎自有和戎策,却恐诸公未必知。”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表示了强烈的不满。集中也有关心民间疾苦的作品,如《田家》:“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织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此外,部分诗作富于浪漫色彩,如《弦月》:“人间离别最堪怜,天上嫦娥恐亦然。昨夜广寒分破境,半奁飞上九重天。”本书较常见的版本有清康熙三十年(1691)郎遂还朴堂刻本。
火莲经
火莲经(又名淮南王王行火莲经),一卷,汉 刘安 撰。见存《藏》外外丹书集成。
证治要诀类方
医方著作。四卷。明·戴元礼撰。撰年不详,约刊于1443年。作者取其《证治要诀》中各门病症所引诸方,分为汤、饮、散、丸、丹、膏六类编成此书。卷一为汤类,卷二为饮类,卷三为散类,卷四为丸、丹、膏类。简要地说明所列诸方的主治、配伍及服用法等。1955年商务印书馆将此书与《证治要诀》合刊出版,题名《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钟情丽集
明代通俗言情小说。四卷,现存为弘治十六年刊本,传为成化时作者邱濬为记自己少年遇合事而作。又见于《风流十传》、《万锦情林》、 《燕居笔记》冯本(以上三种均为一卷) ; 《国色天香》、 《燕居笔记》林本、《花阵绮言》、 《绣谷春容》(以上三种为二卷, 《绣谷》篇名为《辜辂钟情丽集》)。叙辜辂和黎瑜娘的爱情故事。琼人辜辂到祖姑家读书,与祖姑的孙女黎瑜娘相爱,二人以诗词书画传情。辜生原住西轩,假说有鬼移入东轩,靠近女室,得与瑜娘通,两情缱绻。辜生两次回家后遣媒求亲,黎父允婚。后辜父死,家境衰落,生守制两年未通音信,黎父又允婚苻氏,瑜娘执意不肯,自缢得救。辜生第四次来黎家,在祖姑的帮助下,二人终于私奔。苻氏告到官府,辜辂、瑜娘陷入囹圄。虽经曲折,终成眷属。其间穿插诗词韵和,才子佳人小说格套。此小说早在明嘉靖年间晁氏宝文堂就出过单行版,后被收入《国色天香》、《绣谷春容》、《万锦情林》、《风流十种》等多种集子,在明代得以广泛流传。然而,由于《钟情丽集》与邱濬的形象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反差,此说长期备受质疑。
越绝书
又称《越绝记》。浙江地方志。东汉袁康撰,吴平编定。原二十五卷, 今辑十五卷。袁、吴均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编约于战国至东汉间成书,七万余字,记事下及秦汉。分外传本事、荆平王内传、外传记吴地传、吴内传、计倪内经、请籴内传、外传纪策考、外传记范伯、内传陈成恒、外传记地传、外传计倪、外传记吴王占梦、外传记宝剑、内经九术、外传记军气、外传枕中、外传春申君、德序外传记、叙外传记十九篇。内容涉及人物、地理、都邑诸方面。外传记吴地传、记地传二篇叙句吴、于越山川形势、农田水利、工场矿山等,共记姑中山、犬山等十多座,太湖、无锡湖等十九个。计倪内经、外传枕中二篇记农事与农时关系。吴地传与地传诸篇,又载牧场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等。对研究吴越两国及古代浙江历史、地理有较大参考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版本甚多,宋、元刻本均佚。明嘉靖间有赵垣仿宋刻本。清光绪四年(1878)有钱培名辑金山钱氏刊《小万卷楼丛书》本, 附札记。民国有《四部备要》、 《四部丛刊》本。今有商务印书馆1956年张宗祥校注本,附钱培名、俞樾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乐祖谋点校本,有陈桥驿序,后附序跋辑录。陈桥驿《关于<越绝书>及其作者》(载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4)可资参考。陈桥驿《绍兴地方文献考录》(198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及洪焕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可供参考。
西归行仪
西归行仪,一卷,清古崑录集(原目作古昆待考),芳慧跋,维遐发愿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