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尧弼

- 姓名:史尧弼
- 别名:字唐英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 出生日期:公元1118年
- 逝世日期:1157年后不久
- 民族族群:
史尧弼(公元1118年-1157年后不久)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绍兴二年,为眉州解试第二,时年方十四。赴科举试不第,十一年遵从亲命,束书东游。至潭州,以古乐府、《洪范》等诗文贽见张浚,张浚称赏其诗文类东坡,命其子张栻与游。十九年返蜀。二十七年,与弟史尧夫同科登第。三十一年,金兵渡淮至长江,张浚复起,尧弼谓浚用兵必败绩,已而果然,人以为知言。大约卒于绍兴末、乾道初(省斋于乾道二年为其文集撰序,时已卒),年仅四十馀岁。尧弼天才早慧,《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文有苏轼遗风,诗纵横排宕,摆脱恒蹊;其论策诸篇,明白晓畅,澜翻不穷,亦有不可羁勒之气,虽享寿不永,亦不失为才士(卷一六一)。其现存文章以策问、论说为多,如《冗官策》、《王导谢安兼统内外策》、《三国六朝都建康攻守人物谋议如何策》、《洪范论》等篇,确实具有《四库总目》所言特点。所著诗文于其殁后编次为《莲峰集》三十卷,后又于嘉定间重刻,任清全为作序。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重编为十卷。《全宋诗》卷二三四○至二三四一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四八二六至四八三三收其文八卷。事迹见《兄伯振墓志铭》(《莲峰集》卷一○)、省斋、任清全《莲峰集序》(《莲峰集》卷首)、《浩然斋雅谈》卷中、《宋元学案补遗》卷五○。
史尧弼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蒙川遗稿
宋代诗文别集。4卷。刘黻著。系其弟刘应奎于元初收集的残存遗稿。《四库全书总目》谓“黻危言劲气,屡触权奸,当国家板荡之时,琐尾流离,抱节以死,忠义已足不朽。其诗亦淳古淡泊,虽限于风会,格律未纯,而人品既高,神思自别”。他的《率太学诸生上书》一文,能从国计民生立论,揭露官僚机构的腐朽和统治集团内部的重重矛盾,笔锋犀利,议论激昂慷慨。其诗多抒江湖隐逸之志,如《渔村杂诗》:“苜蓿村中卜钓矶,临流构屋不嫌低。屋头所种无多树,大有新来白鹭栖。”然亦有忧国伤时之作,如《题江湖伟观》中以“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的繁华景象,衬托自己“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的凄凉情怀,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本书除曾收入《四库全书》,另有《永嘉丛书》本,并有补遗1卷。
少林寺志
清叶封、焦钦宠原辑,施奕簪等续辑。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卷首张学林序称:“其目有八,其卷有四。”此本实为四册,不分卷。查《贩书偶记》,亦称: “四卷,图说一卷。”或另有刊本。本书记嵩山少林寺创置沿革、殿宇建筑、碑刻、题咏诗文、古迹传说等。分绘图、形胜、营建、古迹、祥异、艺林、题咏七门。绘图有少林寺总图以下至钟馗像碑图共十二幅,间附图说。艺林所录文翰、碑记、僧传等多见于邑乘。题咏兼收已诗,博而未精。
绣云阁
神魔小说,近代魏文中著。八卷一百四十三回。这是一部讲述紫霞真人的两个弟子下凡托生向世人阐道的长篇神魔小说。世上多非道,紫霞真人受道祖之命遣弟子虚无子下凡问道,其门下虚心子因妒忌也同时下凡去扰乱闻道。本书的故事情节便由此而展开。虚无子投生为三缄,虚心子投生为七窍。三缄求道但为凡心所动,求取功名美妻,紫霞真人使他娶妻不成,仕途复遭挫折,被流放塞外,历尽磨难,方领悟到功名富贵的虚无本质,开始了云游天下“阐道”的使命。而七窍却被妖怪化成的美女所迷惑,又热衷于功名,高中巍科,官放南龙。三缄在阐道途中,收服了无数善善恶恶的山精水怪和市邑俗子,堵绝旁门邪道。紫霞真人的师弟灵它真人因妒恨师兄便纠集一批妖魔与三缄作对,迷惑七窍。然而邪不压正,三缄在众仙子的保护下,力战群妖,争取了七窍,使他断绝尘根,重返道门,终在万星台一起飞升上天,住进紫霞真人造就的绣云阁。
金刚经演古
金刚经演古,一卷,清寂焰述并序,道霈序,范鋐序。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一卷。南宋元敬(生卒年不详)、元复(生卒年不详)撰。二僧学佛念祖,住寺杭州。因地兴佛,撰述一地高僧以垂后世。二僧根据传说:即西湖玛瑙宝胜寺在南宋绍定六年(1233)创建一高僧阁,内奉杭州各寺居住的历代高僧30人之说,又依据梁、唐、宋《高僧传》、《五灯会元》以及《释门正统》和杭州碑志所载内容,加以择录,编辑成书。《武林西湖高僧事略》一书,首开一地历代高僧编成一书的体例。对研究杭州一地自晋、南齐、隋、唐、五代、至宋代住寺高僧及其地区佛教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史料价值。该书初版刊印于南宋,现已亡佚。现仅见《四库全书》作目并有提要介绍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在“中国佛教传记”中的类传部分作有简要介绍和其它零星记载。
唐梵文字
原名《唐梵两国言音文字》。梵文学习词典。唐全真撰。一卷。系梵汉对照本,约编撰于唐开成三年(838),书前有全真自序。全书收汉字一千一百个,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约收八百字,基本内容抄自义净的《梵语千字文》,体例也与之相同,上列梵语,下标汉字;后半部分约收三百字,大多为密教内容的字词。此书在国内久已失传,唐开成年间(836—840)传入日本,书名见录于圆行的《灵岩寺和尚请来法门道具等目录》。现见载于日本《大正藏》第五十四册。